APP下载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美育研究

2021-07-14鲁婕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美育人文

鲁婕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美育中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不再单纯地追求美术知识的获得,而是希望通过美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地改善应试教育中的不足,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一、美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美术可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并具有以情感教育人的独特魅力。美术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情感道德素养的关键手段。美术的内容、形式和艺术观念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在参加美术活动或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情感、道德之美以及精神进步的力量。在美术活动中,学生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的过程是道德感知与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因为美术能通过情感和理性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最终净化学生的灵魂。

(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会根据作者的主观想法进行不同的美学技法运用与逻辑思维情感融入,并且,多数画作都较为抽象,学生若不具备优良的审美观则很难理解其中的思维逻辑,而大学美术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则能够在教师指导的过程中,更好的对各类型的画作进行欣赏,深入挖掘其的艺术内涵,从而更好的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为提升自身审美观念提供强有力的思维保障。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取决于其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往往大于形象思维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重视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中的作用,强化学生对美的理解,并改善他们的形象思维方式,以弥补其抽象思维的缺陷。

(四)给予学生美学启示

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方式是向学生教授如何绘画以及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但并非仅仅局限于此,在学生参与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其会通过一些的绘画技巧或名画赏析等活动去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并追求美,并且通过其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挥,还能够推动其更深入的去了解绘画意义,并不断积累对于各类个性化事物的欣赏能力,不断为其提供美学启示,帮助其开拓艺术眼界。

二、高校的美育现状与困境

(一)美育意识相对薄弱

高校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美育教育,而部分活动存在影响力、引导力不足、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高校美育课程的开设仅限于美术技能训练的选修课程。从学生层面看,学生美育常识缺乏,审美能力不足,对美的认识局限。对于美的追求易于大众化、从众化,不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与判断能力,明确认知真善美。部分同学对高雅艺术、经典创作等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美学素养与美的认识,难以在生活中发现美与创造美。

(二)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

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来说,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并且严重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美术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比较注重美术技巧和技能的教学。虽然说美术技巧和技能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功,但过于偏重这方面的训练,会使得学生缺乏对艺术的深入理解,进而缺乏艺术上的创新意识。这也是阻碍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应用于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因素。

(三)美育师资力量不足

美育作为一门综合的学科,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不仅要求教育者有着深厚的美学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专业的艺术素养。在高校的美育教学中,大部分是由艺术类专业或文学专业的教师承担,易使课程成为简单的技能技法课或是文学赏析课,忽视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审美情感的陶冶。

三、大学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审美观中的可行性策略

(一)树立大美育观

美育不仅关乎整个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的良好呈现,同时关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本质力量的展现。美育的实质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去了解真善美、美的历程,升华美的认识,进而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理解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之美,最终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与完整的情感。在体验与创造美的过程中,教会受教育者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同时提升个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需要正确认识与对待美育,树立大美育观。它既不同于德育,更不等同于美术教育。在美育教育中,需要以大美育观来进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之美、人格之美与艺术之美。美育不仅隐含于的美育课程之中,还内隐于校园的时间、空间之中。在开展各类美育教学与活动时,需不断充分挖掘美育的相关元素,将其贯穿始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按照美的规律、学生的认知特点、大美育观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设计,通过环境影响、人文渲染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教育,实现全方位、全面的美育教育。

(二)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术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美术是艺术门类之一,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比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塑造出可视的平面或者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也称之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大多数学生对美术的了解就是素描、速写和色彩,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术,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从专业角度讲,学生所画过的素描、速写和色彩,只是属于绘画领域的专业基础;从生活环境上讲,我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道路规划与施工、室内设计与工业设计以及服装设计和生活用品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美术有关;同学们在学校学习素描、速写和色彩,就是为将来从事各行业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这样,教师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新的认识和理解,就能使学生很快接纳美术教育。

(三)从历史文化角度挖掘人文素养

从古至今有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直观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地理风貌、人文情怀等等,总的来说,美术作品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再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传统。比如通过《簪花仕女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唐代的宫廷生活、服饰文化、社会风潮流等等,从而通过这些美术作品的展示,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唐代的历史人文知识。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宋朝时期的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展现。对于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人类文明的经典,体会到不同时期的文人情怀,另外还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豁达的人文情怀,进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是美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使命。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相关人员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美育人文
论公民美育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毛泽东诗词中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