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画角色造型中的比例风格

2021-07-14刘宇骐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比例动画

刘宇骐

西安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系

一、比例风格问题概述

在做动画角色设计的时候,创作者经常会面对一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角色造型应该采用哪种风格,是欧美的还是日式的还是别的什么风格的,是相对写实的还是相对变形夸张的还是两者中和的。影响角色造型风格的因素有很多,有形体、结构、比例、表现方法等,本文主要探讨比例对角色造型的影响。因为比例因素在三维动画中较二维动画中是一个更加完整的实体概念,所以传统雕塑作品的比例更加值得探讨。

在传统的造型艺术——绘画与雕塑中,风格的种类可谓是花样繁多,在写实和变形的两大类之下,也包含着许多各不相同的写实感觉和变形感觉。但是大家对造型观的概括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西方国家(特指欧洲)的传统三维美术造型中如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洛可可雕塑风格等都是以概括和提炼自然为主的写实风格。东方国家(如中国)的传统三维美术造型中如石窟佛像、墓室陶俑、玉雕等是以引申和表现自然为主的变形风格。不同风格的比例为动画角色带来不同的情感表达,塑造出代表不同文化内涵的角色。因此对角色比例的风格把控是一个深刻的造型问题也是让角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要素。

二、构成造型比例风格的要素

动画角色造型中的比例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格要素。不同的比例关系会给角色带来不同的性格,给观众带来不同的精神感受。所谓比例风格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的特殊组合关系的概念。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流派或者不同的国家对于同一对象的内涵和表现具有不同的理解,久而久之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积累认同,扩大影响,一种独特的风格就诞生了。

三、比例风格的发展概述

虽然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是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但不可以孤立的看待它,千奇百怪,各具魅力的角色造型看起来是艺术家主观创造的产物,但实际上其内核与精神是深深植根于传统的造型艺术当中的。正如安格尔所说:“后人的艺术只是靠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才得以更新。”

(一)中国为代表的造型观下的比例风格

中国造型比例风格整体可以概括成抑制模仿自然为基础的写意造型比例。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在自然中发现了规律,建立了美的准则,通过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提炼无数伟大作品得以创造。但与此同时,人在自然中也会受到种种威胁,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天灾,人们在这些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发现了自身的渺小,便对自然产生了距离感和敬畏感,希望找到慰藉。于是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人们希望可以得到神灵帮助的心理需求建立了起来,东方宗教中“神”的概念就出现了。神人,神兽的形象比例与真实对象差异巨大,其造型比例构成一方面来自人内心对“神”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对规律的掌握和对现实感受的抽象。如饕餮青铜纹样将鼻孔,眼睛、眉毛等五官的比例强化放大显得狰狞恐怖、西汉霍去病陵墓雕刻《伏虎》《马踏匈奴》等将结构简化,四肢头部比例加粗加大显得气势雄浑、东汉石雕《避邪》拉长身体,强化胸部比例呈现”S”型显得勇猛无畏、魏晋隋唐佛造像提出佛像专门比例与真人做出区分等,无不展示了一种超世俗,超人性的造型特点。西方史前和非洲原始部落的雕塑造型如《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基克拉泽斯人像》等也同样体现了抑制模仿自然的造型比例风格,但不具有整体的代表性。

(二)西方国家为代表的造型观下的比例风格

相反于中国,西方造型比例风格可以概括成模仿自然为基础的写实造型比例。古希腊罗马雕塑可以说是西方造型比例发展的根基和典范,后期西方的文艺复兴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中的雕塑与油画甚至现代的CG造型艺术无不从中汲取着营养。古希腊人在对自然形式的观察中建立了美的比例标准,建立了理想的人体比例,后世在达芬奇《神圣比例》、丢勒《人体比例四书中》也继续丰富了古希腊的比例理论。西方造型比例就是植根于这样一种科学、严谨、理想的造型观之下的。

中国也存在着一些模仿自然的造型作品如秦皇陵与真人等大的《兵马俑》,但这并不能作为一个历史的潮流,只能算个别样本,不具备中国造型比例风格的典型性。

四、动画角色造型比例的风格类型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样的文化和观念得以广泛交流与传播,在动画这一集各家所长,技术,艺术与文化综合表现的平台之上,动画创作者们为赢得票房和认同集各种风格的表达优势于一身,让观众所看到的最终艺术风格呈现早已并不是一家独大。但各国动画行业发展速度、先后、水平不同,各国各地本身处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也造成了一定的风格差异。

(一)欧美风格

欧美文化开放外向,注重个性表达,其动画也是如此。欧美动画以华纳、迪士尼、皮克斯为代表的动画风格,最初的2D动画以《米老鼠》《小鹿斑比》《狮子王》为代表,擅长夸张的动作与动植物拟人化,动画角色以真实动物为原型,结合角色性格赋予角色或可爱或凶恶或威严的造型。之后从《玩具总动员》开始进入全新的3D动画时代,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享受。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多样,没有特定的比例设计公式,但总体以夸张角色性格表现为目标,如塑造超人会增大拳头、肩膀宽度和胸腔的比例,缩小头部,胯部比例显得超人更加具有力量和威风,塑造小丑等反派角色会使身材比例扭曲瘦小,加大五官比例以表现阴险奸诈。

(二)日本风格

日本文化相对欧美较为含蓄委婉,所以动画造型也更拘谨一些。日本动画以2D动画为主,代表动画有《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和宫崎骏系列作品等,整体角色造型设计上五官上简单概括提炼,多放大眼睛比例,注重眼睛质感细节,缩小鼻子嘴巴比例,显得柔和甜美,精致概括;身体上人物比例少有欧美式的夸张强化,变形幅度较为温和。

(三)中国风格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面对文化冲突时兼容并蓄,造型风格除吸收本土文化养分以外,也积极吸收先进外来文化,角色造型中容易看到欧美和日本动画的影子但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中国动画起步虽较早但发展受到限制速度较慢,早期动画以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造型风格吸收年画,国画等传统艺术精华,角色造型比例上注重体积组合的优美线条韵律;近些年来的《哪吒·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等动画电影大热象征着中国动画的复兴,影片中的角色如哪吒中负责看管结界的结界兽的造型比例,以三星堆的青铜文物为原型,五官立体抽象,鼻子嘴巴眼睛的比例得到强化,带来了极强的表现力;反派角色申公豹的面部比例像尖锥下巴,高耸颧骨和加大加长的鬓角塑造出一个腹黑险恶的小人;姜子牙在整体比例模仿真人之下风骨十足的脸型和十分结实干练的细小腿使姜子牙看起来坚毅、强势、正义、充满国味;四不像的造型原型更是直接来源于先秦古籍《山海经》。总的来说,中国动画造型的比例风格是传统与现代、写实与写意、东方与西方风格的有机结合。

五、塑造“自我”的风格

造型比例永远也研究不完,就光拿人型角色造型举例来说,一个人身上的体积,形体大的小的、整体的、局部的数不胜数,其中的比例组合关系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更别说真正的动画创作还要涉及到很多幻想有机生物或无机生物角色的造型比例设计,如果靠穷举法学习肯定是不行的。笔者认为形成风格最重要的还是要认识自己,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作品中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和情趣。动画角色之所以区别于自然人,是因为动画角色包含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理念,同时也是与文字动画剧本设定巧妙合二为一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造型纯粹对自然的复制毫无意义,对其他优秀风格的直接抄袭也会使作品如同学院派一样呆板,失去生机和灵魂。个人的小“自我”创作是这样,国家民族的大“自我”创作也是这样,要做自己,要深深的发掘自己,当独特的“自我”,当充满生机活力的“自我”。只有这样“自我”的风格才能受到尊重和认同。

六、结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风格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古希腊的理想造型比例作为西方艺术成就的高峰与典范也是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和一千多年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后才有如今世界对其的认可。中国风格、中国比例、中国动画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猜你喜欢

比例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人体比例知多少
做个动画给你看
我的动画梦
组成比例三法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哲理漫画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