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摄像在舞台场景中的创作技巧研究

2021-07-14刘秋实

河北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光线角度舞台

刘秋实

辽宁省文化馆

舞台艺术是当前备受人们喜爱的文化形式,舞台摄像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舞台艺术的表达效果,因此,必须合理安排舞台摄像位置与角度,提高摄像人员的专业素养,优化舞台摄像的艺术效果,进而增强摄像的艺术效果。

一、舞台摄像的艺术特点

首先,舞台空间有限摄像间距变化不大。舞台摄像的主要空间是舞台,即使在大型舞台摄像中,为了确保摄像的稳定性,也会尽量缩小间距,而且为了增强效果,舞台周边还会设置围栏等设施。观众与舞台之间也会设置1.5米以上的过道,这是为了摄像人员抓拍细节、强化整体效果设置的。还有一种情况,摄像还会在观众之间设置摄像点,常规距离是7米左右,多处于前三排中间位置,这是最佳角度。当合理安排摄像位置和角度之后,摄像人员会充分利用位置和角度优势,对舞台演出进行拍摄,提高摄像艺术效果。

其次,摄像区域相对稳定。舞台场景不是单一艺术活动场所,一场好的舞台艺术除了演员剧本之外,还有灯光、道具、场景等,只有这些相互配合,才能确保舞台艺术效果的最佳表达。在一些大型的舞台摄像中,不仅要关注舞台本身的设置和布局,观众数量也是舞台摄像关注的重点所在,同时,为了确保摄像的艺术效果,还会设定固定座位,一般是1000个左右。另外,为了更好地保障摄像的音频效果,现场工作人员必须维持好整个现场的秩序,让观众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欣赏舞台表演。此外,摄像人员还应在尊重摄像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在固定位置和角度进行拍摄,并根据指挥不断调整摄像的角度,以促进舞台摄像的规范化。当然,在固定位置进行摄像时,不要随意在舞台前方走动,一方面确保摄像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对舞台效果的负面影响。

最后,舞台摄像光线的特异性。第一,舞台光线强弱不同。一般的舞台表演都是在室内进行的,为了取得更好的舞台效果,都会使用灯光配合舞台表演,有的甚至会使用灯光系统,以确保舞台表演的光效需求,实现舞台灯光效果保障。在此背景下,光线对比角度没有太大的差异。如果是室外舞台表演,由于自然光效果较好,所以,光线条件就比较充分。假如舞台摄像没有充分利用摄像机本身光线设备,那么摄影中的光线虽然能够满足摄像自身所需曝光度,但却无法充分利用室内光线系统的优势,更无法全面准确展示人物特点,进而导致观赏者不能体会舞台表演的精华。同时,摄像设备自身所带闪光设备还会破坏舞台光线所营造的氛围,甚至影响整个舞台效果的表达。第二,舞台光线差异造成摄像效果的反差。为了确保摄像效果,在舞台演出前一般会根据摄像需求调整光线系统,这是为了确保摄像角度始终处于正面,给予充分的光线供给,但如果摄像角度转变为逆光或者侧光时,光线效果就会相对削弱。摄像人员在使用赏光设备中,就会发现,一旦舞台表演处于光线调试盲区的时候,舞台顶部的强光设备对一定区域的闪光造成影响,直接表现就是有时候摄像人脸部较黑,且摄像镜头中会有分布不均的阴影,极大地影响了摄像艺术效果。而且,如果舞台局部光线较强,也会导致摄像部分光线强烈现象,也会导致脸部较黑、有不均阴影的现象。不过,在有些摄像中,由于光线分布的不均衡,光线照射不充分,也会产生阴影、暗影现象,而且,由于光线的差异,会造成舞台摄像布局与区分呈现不均衡状态。第三,舞台亮度反差造成摄像效果的变化差异。受舞台布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影响,舞台亮度也会呈现较大的变化,加之舞台灯光的变化一般是随着情节的变化不断调整的,所以,在灯光的调整中,会给舞台的亮度造成较大的变化。另外,有时为了使舞台亮度不产生较大反差,在平缓过渡中,摄影人员会在演出前的调试中,加入冷暖色、彩白色等光源元素,辅以多色彩光源,采取先后递进的形式,不断转化不同的光线。但是,由于确保舞台整体独特性效果,灯光人员会在表演中,对舞台光线、角度不断调整光线角度,在这种复杂的光线变化中,摄像人员很难准确适用摄像曝光设备。在此情况下,摄像人员可以结合舞台场景的变化,加快快门的调整速度,把握光圈的不断变化,进而减轻舞台亮光反差给摄像带来的影响。

二、舞台摄像在舞台场景中的创作技巧

首先,积极做好摄像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尽快分析摄像的要点。开展舞台摄像,就是对不同舞台情景和人物进行拍摄,但舞台摄影的范围主要是在舞台中,区域的限制给摄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不断优化和创造舞台摄像的创作技巧,在舞台摄像前,必须认真把握舞台实际,比如舞台的大小、道具布局、摄像物质和角度等,在此前提下认真分析摄像要素。同时,对摄像要素的特点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如此可以在充分把握摄像要素特点的前提下,结合舞台实际情况,研究舞台拍摄的整体进度和推进节点,进而不断优化摄像位置和调整摄像角度。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准备合适的摄像设备。为了艺术效果必要的、合适的摄像设备是舞台摄像开展的前提,这些设备不仅要高效,还要确保摄像质量。同时,摄像脚架也是必备的摄像器材,而且是基础设备。如果摄像位置空间较大,足够容纳三脚架等固定设备,就可以在摄像过程中使用三脚架,进而提高舞台摄像的效果。另外,为了减轻摄像设备在摄像过程中发出的快门声和机械声,可以将摄像机调至静音状态。

其次,准确选择摄像位置和角度。第一,合理选择摄像的视角。舞台摄像对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舞台摄像开展之前,准确选择摄像的角度和位置,才能确保摄像的艺术效果,以期呈现出更好的观赏效果。在不断的调整视角和位置中,要强调的是视角的高低变化,进而确保在适当的位置将舞台效果展示出来,视角的变化则是对舞台演员形象的再塑造,合理调整视角可以有效避免角度倾斜造成的相关问题。如果摄像角度较高,会导致舞台演员形象的变化,进而让观众产生偏差的印象;如果摄像角度较低,则会给观众呈现“脚步动作”的主观印象,带来较为单一的艺术观感,极大地影响舞台效果的展示。第二,精准把握镜头分布。一般的舞台摄像镜头主要有介绍性镜头和中心性镜头两种,除了准确使用不同镜头外,还要合理对镜头场景进行布局和分配,提高中心内容的表现频率,以更好地将摄像主体展示出来,强化观众对中心内容的印象。作为舞台摄像的中心内容主要是人物动作、相关音乐以及舞台舞蹈等,合理使用镜头分布,在观众欣赏的前提下对中心内容进行合理延伸,再辅以必要的角度变化,让镜头表达更加充实更加丰富。第三,精确把握中心镜头。哪些镜头可用于舞台摄像的中心镜头,一般情况下主要是表演关键内容或是承接上下的内容,所以,摄像人员在进行摄像中,要精确把握中心镜头,注意合理选取中心镜头,为了更好地凸显中心镜头的重要性,应该重点紧抓表演者表达的重点情节和展示人物性格的镜头。摄像人员通过艺术整合,有效展示摄像信息,进而吸引更多观众眼球。另外,为了更好地避免补拍现象的出现,摄像人员应该在场景转换之前,重复多次抓拍细节,以为更好地增强舞台表演的艺术内涵。

再次,尽可能保证摄像设备的稳定。第一,确保摄像画面流畅清晰。高质量的摄像呈现,受摄像设备、摄像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更高质量的将摄像画面呈现给观众,摄像人员首先要确定设备的稳定,尽可能避免在摄像过程中出现晃动、模糊的现象。在确保摄像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将静态摄像与动态摄像相结合,以期摄像画面更加清晰、更加稳定,进而更好地将舞台表演画面呈现给观众,满足观众对高质量画面的需求。第二,选择恰当的摄像手法。舞台表演有很多种摄像手法,但不同的舞台表演摄像,必须采取恰当的摄像方法,只有方法科学才能确保摄像的效果。上文笔者所提到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法,是常用的且高效的摄像方法,动静结合的方法可以全景展示舞台表演,确保整个摄像画面的整体性,让整个摄像内容更加丰富,画面更加饱满,且画面质量能得到有效保障。动静结合的摄像方法可以借助三脚架来实现,这样可以将动静结合方法的最大效用表现出来,实现摄像的最大辅助效用。第三,合理整合摄像要素。在摄像之前,摄像人员要熟悉整个舞台表演流程,分析人物性格展示和舞台布局等要素的安排,以确保整个摄像过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进而将摄像的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同时,对于舞台表演的一些细节,摄像人员要准确把握,以更多的细节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并适当调整比例,让细节展示更多舞台内涵。

复次,熟练运用抓拍和构图创作技巧。一方面,提高摄像人员对舞台表演镜头的捕捉能力。摄像艺术是以镜头展示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法,摄像则将舞台表演人物、动作、细节等通过镜头展示出来,摄像人员必须掌握摄像构图、捕捉等技巧。通常来说,提高摄像人员捕捉镜头的能力要加强训练,帮助摄像人员掌握捕捉技巧。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处于静态的状态比动态状态概率要高,这对于摄像人员开展摄像来说,难度就相对降低了;而像一些舞蹈、杂技的舞台表演形式,由于其动作快、造型多,这就对摄像人员捕捉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摄像人员要不断调整角度,转变方位,这就必须提高其捕捉镜头的能力。另外,对于动态镜头的拍摄,摄像人员还要具备一定预测能力,在整个抓拍中保持高度集中,然后及时调整对焦,随时按下拍摄键,以确保抓住自己所需要得镜头。另一方面,构图创造要注意简洁。舞台表演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速变性,而且部分表演艺术内涵还非常丰富,为了更好地展示舞台表演的重点,所以摄像在选择构图时,要注意化繁为简,要注意构图的简洁。尤其是在对大型舞台摄像时,必须根据整个舞台布局,使用长焦镜头捕捉细节,更加准确全面地展示舞台人物形象。笔者建议面对大型舞台表演可以使用“井”字构图法,这样可以确保人物在整个镜头的中心,还能将整个过程展示出来;如果是舞蹈表演,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可以采取中心对称的摄像方法,在舞蹈队伍均匀分布的前提条件下,增强观众视觉享受。

最后,尽可能不使用闪光灯补光。一方面,舞台场景使用闪光灯的意义。从舞台表演摄像的历史过程来说,整个舞台表演摄影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最初只是记录阶段转变为当前对场景的创作阶段,无论是摄像理念的转变还是摄像模式的转变,都大大提升了摄像本身的现实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了更好地提高舞台场景艺术效果,闪光灯开始走向摄像艺术,以更好地确保摄像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对于舞台表演中使用闪光灯存在的弊端。在摄像准备阶段,摄像人员根据舞台布置的背景,认真调整舞台灯光和音响等设备,如果在舞台表演摄像中使用闪光灯,必然会降低舞台灯光的效果,而且还容易对舞台表演人员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还会降低原始舞台灯光氛围。所以,为了降低闪光灯对舞台表演产生的不良效果,应该尽可能不使用闪光灯,进而确保整个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摄像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创新性、多元性等特点,而且随着舞台场景设置的变化,摄像艺术必然还会呈现出更多新特点。所以,作为摄像人员必须不断深化舞台表演的摄像实践,积累更多经验,参加摄像培训,提高自身的摄像素养和摄像技巧。

猜你喜欢

光线角度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你看不见我”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光线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