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四有”新媒体理论宣讲新路径

2021-07-13陈春菲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四有

陈春菲

【关键词】新媒体理论宣讲;高校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

近年来,全国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基层理论宣讲的深入开展,探索新形式,拓展新渠道,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呈现出良好工作态势。但对照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要求,高校基层理论宣讲仍然存在宣讲内容和形式创新不足,宣讲感染力和引领力欠缺的情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拓展新媒体宣讲阵地,创新理论传播手段,探索“严格标准有高度、师生主体有温度、全面覆盖有力度、契合专业有广度”的高校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切实打通高校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是新时代高校基層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坚持正确导向,严格标准有高度

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基层理论宣讲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因此,高校新媒体理论宣讲要在准确领会精神、吃透精髓要义的基础上,精准选取宣讲内容,着力解决好理论宣讲“讲什么”的问题。

(一)深入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启动实施新媒体理论宣讲活动,首先要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理论学习活动,引导高校师生全面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联系实际学习时代楷模和党员榜样事迹,筑牢新媒体宣讲的理论基础。通过举办读书班、集中交流研讨等形式,带着问题读原著,联系实际学原文,深入思考悟原理,力求学深悟透,深化理解和领会,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二)落实到底:越讲越有信心,越讲越有力量

青年大学生既是理论的传播者,也是践行者,既是宣讲人,也是宣讲对象。为解决好大学生学习不深入、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应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理解与感悟,带着问题,联系实际,探究式地宣传讲解,针对性地解疑释惑,让大学生在讲中学,在讲中悟,以宣讲促进学习,以宣讲深化理解,以宣讲强化认同,越讲越觉得有信心,越讲越觉得有力量,在宣讲过程中强化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践行使命担当。

二、组建宣讲队伍,主体优势有温度

要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就要充分发挥主体优势,秉承“让宣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讲人”理念,充分动员来自师生的党员代表、团员代表、政工干部、专业教师、心系师生成长成才的退休党员教师等,打造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的“名嘴矩阵”,切实解决好理论宣讲“谁来讲”的问题。

(一)来自师生,关切师生

师生宣讲队伍来自师生,紧接地气,既具有了解师生所思所想所盼、熟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主体优势,又能开展立体化、互动式、体验式理论宣讲,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让理论宣讲既听得懂又悟得透,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强信心又暖人心,真正达到以讲促学、以学助讲,在讲中学、在讲中悟的良好效果。新媒体理论宣讲是高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宣讲,使师生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

(二)党员带头,辐射带动

在系列宣讲过程中,以“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共同参与”为原则,组建师生党员宣讲队伍,由基层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率先开展宣讲,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辐射带动其他师生主动参与理论宣讲,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和动员力,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拓展新媒体阵地,全面覆盖有力度

理论要跟着群众走,哪里有群众,理论宣传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理论宣讲阵地就要建设到哪里。高校理论宣讲要迅速占领网络阵地,创新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

(一)拓展宣讲平台,创新传播手段

微信公众平台语音、视频推送具有形式新、互动强、覆盖广、传播快等特点,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与认可,具有较大吸引力和影响力。高校应坚持以师生发展需求和心理特点为导向,充分挖掘师生网络使用习惯、网络语言特点和信息接收规律,创新搭建微信新媒体理论宣讲平台,灵活运用微音频、动态图、微视频、H5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讲载体,打造不受地点限制、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听众人数限制的新型宣讲阵地,构建全方位发动、全学院覆盖、全过程贯穿的新媒体理论宣讲模式。实践证明,新媒体理论宣讲具有便于多次收听、方便转发、持续领悟的优势特点,大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记得住、用得上,可有效提升理论学习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打通高校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二)完善配套设施,提供服务保障

为方便广大青年大学生收听收看,应将新媒体理论宣讲阵地巩固化,形成完善的新媒体宣讲工作机制。首先,在新媒体平台开辟特色专栏,设置方便“一键进入”的快捷菜单栏、导航栏、直达链接等。其次,配备专门录播室,配套专业录音调音设备、电脑等硬件设备,购买专业音频编辑软件,制作竖立式宣传海报、手持宣传板、桌立宣传板等丰富的周边文化产品,为宣讲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条件保障。最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学生党支部为核心,组建一支协助开展宣讲工作的学生党员队伍,明确分工,做好宣讲文稿核对、宣讲音视频录制、摄影、音视频剪辑、后期制作、微信推送编辑和发布等系列工作,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机制。

四、深挖学科特色,契合需求有广度

要让理论转变为武装头脑、指导现实的力量,就必须打通理论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需求距离,真正实现理论传播入脑入心。高校应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解决好理论宣讲“怎么讲”的问题。

如何从师生情感与发展需求出发,深入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理论宣讲感染力和影响力,是高校理论宣讲的重点突破口。如以某学院为例,该学院充分发挥学院师生的多语种优势,创新开展以汉语、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语版)等理论读本,突出学科特色与专业色彩,助推专业知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外文微音课堂”等党建与思政特色品牌。既能有效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的实效性、深刻性,又是引导师生向社会、世界传播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有利于外语专业人才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五、结语

高校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础,引导青年大学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实践者。因此,高校应该充分把握时度效,迅速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创新传播手段,精准把握宣讲方式,打造师生愿意听、喜欢听、记得住、用得上的新媒体在线理论宣讲。要坚持正确导向,确保打造新媒体理论宣讲有高度;要组建师生宣讲队伍,充分发挥宣讲主体优势,打造有温度的理论宣讲;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阵地优势,提升覆盖面,让理论宣讲有力度;要深挖学科专业特色,使理论宣讲与专业发展相契合,探索有广度的新媒体理论宣讲。

通过理论宣讲,有效提升大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切实引导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的重要任务。长远而言,新媒体理论宣讲应该常態化开展,不断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武装;应该制度化建设,将相关经验上升为具体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宣讲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切实提高宣讲工作质量和水平;应注重品牌建设,结合专业特色,立足实际,强化调研,正确定位,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发挥品牌扩散效应。

参考文献:

[1]张丽梅,钟世虎.互联网+时代的基层党建——新时代的互联网基层党建应该怎么干[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8.

[2]王彦军,丁士峰.最新党的宣传工作方法和创新实务[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3]陈中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问题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4,27(06):81-84.

[4]魏辉,韩继伟.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1).

[5]刘双.加强大学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1).

[6]邹佩.“红船精神”引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1).

[7]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的升华[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01).

[8]孙楚航.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实践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0(0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广东高校党校建设模式和机制创新研究”(2018JKDJ02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高校基层党组织四有
常怀仁爱之心,争做“四有”教师
从管理到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职能实现路径的嬗变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实效探究及思考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研究
建设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困境及化解
“四有”书记谷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