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训中心6S管理为载体加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7-13许映花曾丽芬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

许映花 曾丽芬

【关键词】实训中心;劳动教育;实践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职业院校具有独特的教学实践资源,以此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中职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将其培养成为真正的工匠型劳动者。

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参加劳动的现状、对劳动的认知态度、对开展劳动教育的态度、有效性评价,笔者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教师、家长和企业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性别、居住地类型、就读中职前参加劳动情况、对劳动的认知态度、对开展劳动教育的态度及开展劳动教育后的自我、教师、家长和企业评价。

二、中职学生劳动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现状

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抽查了相关院校共340名中职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11份。将学生按居住地类型分为农村、县城、乡镇非农、城市学生,其中农村学生201人,县城学生32人,乡镇非农学生23人,城市学生55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以下特点:

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定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6.72%,定期参加家庭实践活动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2.12%。

在对劳动的态度方面,53.70%的学生表示喜欢劳动,36.66%的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不明朗,9.6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劳动。可见,部分中职学生劳动态度不端,缺乏劳动精神,难以符合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

96.14%的学生认为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今后就业和发展有帮助(选择“很大帮助”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4.69%,选择“有一定帮助”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1.45%)。

(二)面临的问题

1.家长的过分溺爱。部分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长辈对其过分呵护和溺爱,生活中处处代劳。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庭中缺少劳动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劳动教育自然而然缺失,学生会错误地认为劳动实践活动与他们无关。因此,对劳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劳动教育不理解、不认同。

2.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多年以来,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只关注考试科目的教学和管理,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教师和学生把文凭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忽视了德育教育、劳动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只抓孩子学习,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必然会轻视未纳入考核体系的劳动教育。

3.劳动分配制度不合理。从整个社会来看,脑力劳动普遍比体力劳动的待遇高,导致一些职业院校学生瞧不起体力劳动。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更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并未意识到人们的生活是由劳动创造的,对于劳动教育的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必须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中职学校实训室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

部分中职学生对实训室劳动教育认识存在偏差,片面地把劳动教育与打扫卫生、体力劳动画等号,觉得劳动没有技术含量,会耽误自己学习专业技能。长期缺乏劳动锻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惰性思维,劳动意志力逐渐消退,将来不愿意从事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因此,实训室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动手实践,更要重视劳动价值观念和劳动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劳动的自豪感。

部分中职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与行动不一致,思想上虽然认为劳动教育很重要,但是没有付诸实际行动,导致在实训课程考核时存在形式主义,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改革实训课程、劳动实践的评价方式非常有必要。

四、以实训中心6S管理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步骤

(一)在专业实训教学中融入劳动观念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们真正懂得劳动及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热爱劳动,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可以选取一些贴近专业、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工匠代表,充分发挥工匠代表的旗帜、标杆、导向、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劳动价值观偏离的问题,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劳动性,专业實训课程的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3学时,其重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劳动观念教育,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改造的专题教育融入实训课程中,使课程的实践性和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相互补充,避免因顾此失彼而造成人才素质发展不均衡,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以实训中心6S管理模式创设劳动教育场景

6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起源于日本,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实训场所可全面推行现代企业6S管理,按现代企业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要求来管理实训场所,并创设6S企业管理模式的实训环境,让学生产生劳动的真实感,以此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生产劳动氛围。在实训过程中采用6S管理,培养学生认真、精细的劳动品质,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理念纳入专业实训的全过程。在物品、操作、卫生方面实行“定位”“定流程”“定标准”管理,让学生在规范化劳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

(三)依托实训资源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按照实训场所6S管理要求,制订劳动实践的计划、标准和要求,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次实训课程结束后学生分小组打扫卫生。为使学生在劳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制订详细的劳动标准和授课计划,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方面的劳动程序和标准,并拍摄制作小视频。实训指导教师全程引导、认真监督学生劳动的同时,还要做好不同劳动项目的轮岗,合理分配劳动任务。强调学生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发现更优化、更高效的劳动方法,让学生发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

劳动实践任务完成后,开展独立于技能考核的劳动实践考核评价,与技能考核各占一百分。劳动实践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指挥下组内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

(四)劳动实践教育后进行理论教育

把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劳动实践的育人功能,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锻炼、磨练学生的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学生身边不辞艰苦、勇挑重担的模范以树立榜样的作用。从价值观上引领学生在劳动中成长,使学生感悟到劳动的积极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判断。

五、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通过对有效调查问卷的分析得知,绝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自己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帮助,对培养团队意识有帮助。

(二)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

通过劳动教育,几乎全部教师反映学生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劳动习惯变好、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超过90%的家长反映学生的劳动习惯变好、动手能力有所提高,超过80%的实习单位认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劳动习惯变好,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

总之,开展以实训中心6S管理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后,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劳动本领和综合素质提高了。

但同时必须看到,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過程。所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只有真正参加劳动的人才能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才能真心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劳动技能教育还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促进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N].教师报,2019-12-04(01).

[2]劳动教育的内涵[N].光明日报,2019-10-29(13).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J].人民教育,2017(09):45-48.

[4]梅纪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涵特质与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3):30-33+40.

[5]刘玉方,徐彦泽.加强实习实训劳动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9(04):93-96.

[6]郝静仪,闫卫平.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实施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0(16):36-39.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职生餐旅专业学生劳动教育实证研究”(2020YQJK6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实践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