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内法规学的创立之举与完善之策

2021-07-13雷浩伟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完善

【关键词】党内法规学;学科建设;创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内法规建设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突出更重要更核心的位置,提出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自此,党内法规制定数量激增、质量提升,实施效果日益显现、日趋长久。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组成之一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也备受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党内法规学已然成为国内法学研究的一门显学。然而,无论是实践的快速发展,还是研究的深入推进,均迫切需要一本高度权威且内容翔实、体系周全的专門教材予以学理支撑,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学科体系为党内法规教学科研以及业务培训、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以切实指导实务部门统筹推进党内法规规划、制定、备案、执行、评估、解释和清理等各方面工作。

一、创立之举:《党内法规学》的核心内容及其面世意义

(一)《党内法规学》的核心内容

2016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组织编写专门教材”,国内部分法科院校也纷纷面向本硕博学生讲授党内法规基础课程,开设党内法规专业。对此,为了尽快凝聚共识、消除争议,为日渐繁荣的党内法规教学科研、培训培养提供统编教材,中国法学会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会同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组织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界的40余名专家学者,历时2年编写完成国内首部党内法规专门教材——《党内法规学》。该书由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局长、中国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宋功德主编,马怀德、王伟国、王振民、付子堂、朱景文、李林、肖金明、张志明、张禹、周叶中、周鹏飞、施俊民、姜民安等13名资深法学、政治学、党建学专家学者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该书的面世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史上,乃至中国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植根中国本土、独具中国特色的党内法规学科的正式形成,意味着中国法学研究开创了不同于西方法学研究的学术道路和话语体系,因而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党内法规学》系统地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党内法规概念、知识、理论、学科与话语体系,全书共由四大部分、十个章节构成,行文风格和字句推敲极具“党言党语”特色。一是绪论部分,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党内法规学的发展历程和背景、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党内法规学与法学、政治学、党建学等相邻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二是党内法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翔实地阐述了党内法规的内涵、特征、类型、效力、作用和体系等一般原理,辩证地分析了依规治党的概念、意义及其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党的有机统一关系,系统地梳理了党内法规“萌芽和形成—探索和曲折—恢复和发展—创新和完善”四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三是静态的党内法规制度梳理部分,涉及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和党的监督保障法规等“1+4”板块的概念、分类、地位、作用及其内容要求等。四是动态的党内法规运行研究部分,重点论述了党内法规的制定主体和权限、原则和程序、技术规范以及党内法规解释、备案审查、清理等立规创制环节的概念、特征、价值及其操作流程,特别提出了党内法规实施的一般原理及其“遵守—执行—评估”等相关环节的内涵与运行。此外,《党内法规学》“阅读文献”部分归纳罗列了从事党内法规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应知悉的文献资料,为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参考。

(二)《党内法规学》的面世意义

第一,《党内法规学》揭开了党内法规的神秘面纱,向世人真实呈现了党内法规的发展历史、精神面貌及其运行轨迹,宏观描绘出契合中国国情、党情和民情的治国理政逻辑,为社会各界了解党、服务党和监督党提供了平台和参考,这是中国共产党恪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的真实写照,也是其作为学习型政党秉持“笃实求真、明理善学”理念的实践要求。第二,《党内法规学》凸显了加强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重要制度载体的党内法规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将零散的研究成果和争鸣的学术话语高度凝练总结,通过整合优势研究资源、团结精尖人才力量,使其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根本上确立并提升了党内法规学在法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地位。书中对依规治党同依法治国、以德治党之间关系的梳理,澄清了党内法规的政治性、法律性和道德性的内在属性,为党内法规理论研究学者扫清了认知障碍。第三,《党内法规学》明晰了作为法科学生基础课程的党内法规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关键点,促使从事党内法规教学工作的教师清楚知悉党内法规专业课程“讲什么、如何讲”,为今后各高校院所普遍开设党内法规通识课程以及党内法规专业硕博学位授权点奠定基础。第四,《党内法规学》回应了实践中党内法规专业人才培养和业务人才培训的迫切需求。当前,党内法规正处于由增量提速向增质提效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党内法规领军人才、后备人才以及党内法规工作队伍的建设是关键之举和长效之策。《党内法规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剖析了静态党内法规板块和动态党内法规运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作为党内法规生命力的执规要求与途径、评规程序与方法,为党内法规专业化实务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完善之策:党内法规学的发展前景及其优化建议

(一)打造专业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党内法规学综合发展

党内法规研究发展迅猛,各高校院所应借势打造专业化的党内法规教学科研平台,吸纳来自法学、政治学、党建学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共同推动党内法规研究机构的建设,打造集理论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平台,为党内法规学的发展提供组织和动力支持。

(二)完善学科建设、致力人才培养,推动党内法规学长效发展

党内法规研究现象为我国独有,应打破固有学科藩篱,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学科体系,作为独立学科进行党内法规基础理论的通识教育,招收培养党内法规专业硕博研究生,为人才输入提供内在持久力。

(三)密切实务联系、加强理论指引,推动党内法规学高质量发展

党内法规具有政治性强、隐秘性大的特点,学术研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务指导瞄准党内法规的规划、制定、备案、执行、评估、解释和清理等决策需求,促使理论成果反哺党内法规的运行。

(四)堅持多元参与、发挥多维优势,推动党内法规学融合发展

高校院所、智库基地、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党内法规学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院所应主动发挥党内法规教学科研和学术队伍建设的优势,智库基地则应紧密对接实务部门,将党内法规学提升至应用学科的高度,进而为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打通“旋转门”。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内法规核心执行责任主体之一,应当以身作则地发挥宣教引领作用,以不断扩大党内法规学的影响力,广大人民群众则应积极学习党内法规基础理论,领会党内法规创制意图,为党内法规的贯彻落地扫清认知障碍,推动党内法规学的普及化、大众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党内法规学从无到有、由粗至精的发展是一个兼容并蓄、凝心聚力的长久过程。作为从事党内法规教学科研和实务工作的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作为。一是投身理论、瞄准前沿,以长远的学术眼光预测党内法规学的发展需求,夯实理论保障。二是服务实践、勇立潮头,切实发现并解决党内法规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为党内法规学的深入发展汲取实践养料。

参考文献:

[1]周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化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70(05):5-10.

[2]刘长秋.论加强党内法规学科建设[J].观察与思考,2018(11):47-52.

[3]周叶中.党内法规学科的权威教材(新书评介)——《党内法规学》简评[N].人民日报,2020-12-30(009).

[4]吕品.党内法规学的扛鼎之作[N].光明日报,2020-12-30(004).

[5]宋功德,张文显.党内法规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6]蒋清华.《党内法规学》的四重价值[N].光明日报,2020-12-31(004).

[7]廖秀健,雷浩伟.党内法规研究的新范畴与党内法治实现的新路径[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9,34(04):108-117.

【本文系中国法学会201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研究”[CLS(2019)A0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重要论述研究”(2020YBFX48)、重庆市教委2020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党全面领导信访工作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研究”(CYB201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完善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完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资本项目开放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的探讨
完善企业制度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