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基础教育革新,培育高素质人才

2021-07-13杨碧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

杨碧菲

【摘要】从实际出发,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新课改正在逐渐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从而使得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倡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力求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建立完善的高素质人才培育体系。因此,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如何积极推动基础教育模式的创新,打造完善的高素质人才培育体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模式革新;高素质人才

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现状概述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进入攻坚阶段,从实际出发,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之下,目前相应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向已经有了一定的确定,而基础教育改革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关键,是各类教育开展的基础,就提高民族综合素质而言,基础教育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成为了当家作主的真正主体,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中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练和概括。

二、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2.1由效率优先转向发展均衡

从实际出发,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初,由恢复高考以及相应的学校建设,到目前我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阶段,采取效率优先的策略,推动基础教育不断发展,学校不断成立是初期的发展方向,大、中、小学在办学规模上不断扩大,办学数量不断增多,而到21世纪,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东、中、西三个梯度之间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差异化不断加大,而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其侧重点正在逐渐转向于均衡发展,推动东、中、西三个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均衡性,就实际而言,不允许相应的学校建立重点班级以及高中的称呼,要避免“实验性示范性”等词语,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正在逐渐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模式由效率优先转向发展均衡。

2.2推动教育公平

从实际出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关注点在于扫盲、女童入学等问题,而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重点抓小学普及、初中普及,再到1993年纲要的提出,将普及小学、初中教育作为全民基础教育指导理念,努力把基础义务教育推动全民,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在《2021年规划纲要》中,指出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于教育公平而言,重点是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将发展困难以及存在生活、入学压力的家庭,对其进行政策帮扶,向农村地区、偏远贫困地区进行相应的教育资源倾斜,解决义务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因此,推动教育公平需要倡导教师流动以及相应的柔性流动工作性质,提倡优质学校帮扶一般学校,带动相应的教育资源拓展,学校间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推动城乡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三、打造高质量育人体系

3.1转变育人方式

从实际出发,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建设打造高质量育人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专家和学者对于如何推动中国特色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建设,给出了相应的讨论,指出应当在各个方面进行高质量育人体系教育模式的改变。首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对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教育应当坚持加强基础,推动育人人才的培育,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当具备其校园特色以及长处,使学校在育人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培育独具学校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着眼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局势,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相应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队伍,需要进行育人素质能力的加強,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从而通过教师团队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动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最后,在儿童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好促进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培育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为国家形成完善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体系。

3.2培育有创新精神的人

伴随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相应的育人体系也需要进行革新,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建立,需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目前,而这一主题的展开,也预示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育需要重视其创新精神的培育,在新时代,伴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我国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以及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不断加强,如何培育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是建设高质量人才培育体系的关键。结合实际而言,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融合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知识点内容,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从而提升其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交流协作等能力,符合新课改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新课改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不断加强,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质量人才培育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效率优先的发展模式转向发展均衡化,推动受教育机会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才能够更好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打造高质量育人体系,培育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力量更强。

参考文献:

[1]阮成武.基础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进路与反思:1980—2020[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4-23.

[2]罗士琰,张辉蓉,宋乃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01):123-129.

[3]张志勇,贾瑜.自信与反思:从PISA 2018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向[J].中国教育学刊,2020(01):1-6.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基础教育
民办高校视觉传达艺术创意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艺术创意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