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协同性初探

2021-07-13张明江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法人治理结构党建国有企业

张明江

【摘    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存在着深刻的政治逻辑。理论上,国有企业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具有协同作用,国有企业党建的实际困境源于传统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创新路径,在服务型党组织中围绕核心工作,发挥核心政治作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建  法人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66

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党建始终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体系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学术界和企业界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本制度,围绕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一直在研究如何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这个重大命题,从多维角度对国有企业党建和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国有企业存在的意义

西方社会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论述的“经济人”假设观念,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分析社会经济学难题的起始点。“经济人”假设指出,人的所有个人行为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个人得失的最大化,工作意义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依照“经济人”假设,采取有效的经营战略,其关键是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人的情感、社会道德责任却没有其他意义。

科斯(Coase,R.H)在他的著名毕业论文《企业的性质》中,依据“经济人”理论对“公司何以存在”开展了研究。他认为,传统式新古典经济学的具体特点是,销售市场根据价格机制融洽生产制造买卖,调整资源分配,进而做到帕累托最优。可是,科斯觉得这一基础理论在经济体系中给了人们一个十分不健全的形象,因此应用古典主义的成本费——盈利分析方法,开创了交易费用基础理论,觉得公司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取代,节省交易费用是企业的管理存在的直接原因。他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成功分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市场活动中,人们感受到的是经济行为追求利润,追求利润的方式是竞争,最后决定竞争的标准是效率。相对于其他社会因素而言,效率具有绝对优势。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效率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的基础。有效性已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效率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高效组织是近代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则将效率与存在等同,在适者生存竞争中,有效率者得以生存,无效率者死路一条。

“效率思维”与经济思想发展相一致。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效率崇拜或效率至上主义,不仅是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经济价值判断,也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基础,这既是一个理论,也是一个实践。效益的价值目标要求推行经济自由化,倡导市场机制。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而实现经济自由的途径就是市场经济,允许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允许人们在市场上自由竞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经济行为。但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资金和效率的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资本和效率原理就会产生“马太效应”,这就使得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显著属性被破坏,从而暴露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

受市场力量、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等因素影响,“帕累托效率”所依赖的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在现实经济世界中难以实现,市场经济单纯依靠自由竞争维持,造成社会不稳定,出现了市场失灵现象。考虑到市场失灵的存在,以及国有经济产生的实际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介入,调节经济生活,并开始发挥主导作用。许多国家开始建立国有企业,或者把一系列的基础产业从有竞争力的行业变成国家公共产业。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部门干涉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变成了克服政府失灵和整个市场功能缺点的制度安排。当今,国有企业已变成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准则》中,它不但认可国有企业的有效存在,也要求国有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治理层面比私企更高。因此,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运营组织结构,与非国有经济组织对比,同时具备两重特性:盈利性和服务性。它的盈利主要表现为追求国有资产处置的资本增值,国有企业的公益性特性一般体现为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国家调控经济目的,并协调各方面的发展。国有企业的绩效主要在外部,其贡献主要在社会。国有企业的两重性决定了其必须具备盈利功能和社会功能两重属性。

将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性质、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经济人”假设、运用资本逻辑并不足以解释国有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也许以“经济人”取代“社会人”是比较合适的代名词,在遵循资本逻辑和效率原则的同时,还应遵循公共利益和政治逻辑,反映公平与公正的价值目标。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也许与其他国家的国有企业有根本差别。国有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和建设的产物,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展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影响力,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规章制度基本构造的重要支撑力。

二、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的融合——运作模式的问题

为实现国有企业内部结构的合理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在法律条文中形成了一种硬约束,并明确指出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是,我国的这一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目标实际上并未能完全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同时,董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也很尴尬,没有成为公司治理的真正核心和责任主体。这些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隐患,导致国有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结构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于两个系统之间还没有完全适应,需要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

但是,就国有企业党建而言,它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走出传统路径的束缚,仍然是通过制度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这一方法所带来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企业党组织在这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小,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要实现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和谐统一,就要突破现实的困境进行路径创新。就企业而言,必须认真履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赋予的使命;对于组织而言,必须从领导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的转变,尽可能满足相关各方面的合理要求,并充分体现党在企业中的核心价值和监督导向。

党的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需要代表职工的权益,但根据“双向入职,交叉任职”的原则,党的领导人自己就是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甚至于在许多企业中,代表投资方、管理部门、重要岗位的多数为党员或党组织负责人。

有的地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落后于企业改制发展趋势,党组织建设力量薄弱,一些公司的组织未充分运用政治核心的作用,参加重大问题管理决策,欠缺合理的履行党管干部职责的方式,监督工作不及时,尤其是对公司领导干部的监管不及时,有的领导人员、领导干部专业能力不高,不能融入领导科学发展的要求。

从现在的分析和实践来看,国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分析还处在经验研究环节,实践活动上的做法有时含有较强的经验色彩,科学研究方面也一样以“如何做”进行。如,国有企业党建和法人治理构造等重要基础理论难题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换句话说,相对于国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政治意义和整个党建研究发展的趋势,国有企业党建研究成果缺少系统梳理与整理,较为零乱。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们很难对全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阻碍了国有企业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协同作用。

三、推动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融合的路径探究

(一)推进“思想融入”,用党的主张引领企业发展

一是坚持学习,用党的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首先,要借助平台学习。扎实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坚持以政治学习为根本,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同时,认真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开展学习研讨,把學习的成果转化为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坚持多元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坚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又坚持宏观形势、国企改革、信息化等内容的学习,不断优化班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应对复杂形势和把握市场的能力。

二是把党的主张运用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借助重大平台确立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通过党代会等把党委的思想、思路、理念和方法告诉大家,并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部署。由企业党委来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确保目标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以此作为企业一个时期内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要在“五年规划”的制定中体现党委主张。企业党委必须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积极动员各部门协同配合,为公司未来作高质量的顶层设计,充分把企业发展的需求想透、吃透、研究透,确保执行效果。

(二)推进“法理融入”,用基本规范确立核心地位

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一定位,必须通过明确的“法理条款”予以明确。

首先,要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正式写入公司章程。自中央提出要确立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要求后,国有企业已陆续在公司章程总则中正式写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及设立党的群团组织的明确条款。明确要求董事长、党委书记原则上由一人担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承担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统战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工会、共青团等群团工作。

其次,全面推进企业党组织“五化建设”。一是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做到党组织的设立和建设规范、基本人员配置规范、开展活动的基本程序规范。二是推进组织生活严肃化,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坚持支部党日活动。三是推进特色党建品牌化,强化专题党建策划,使其成为推进特色党建活动的重要途径,以及推动党建品牌化的主要方式。四是推进基层考核统一化,通过对考核制度的梳理,形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指标体系,推动基层考核统一化和规范化。五是推进海外党建常态化,在强化基本认识、健全组织和制度、配备海外党建力量的基础上,着重从人才培养、跨文化管理与融合、海外员工心理诉求的角度,开展党建工作,让党组织成为海外人才成长的摇篮、文化传播的使者和温暖职工的家园。

四、结束语

国有企业党建与法人治理结构之间还存在冲突和矛盾,究其原因,这需要一个相互适应、相互磨合的过程。而对于国有企业党建来说,它的现实困境在于未能与时俱进,未能走出传统的路径依赖和体制惯性,仍然试图通过制度手段取得组织或管理权力。就像林尚立教授说的那样,这种努力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只能使企业党建工作越来越不能发挥实际作用,自然也不会有实际地位。要打破现实的困境,必须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45.

[2]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9.

[3]G·M·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52.

[4]包俊洪,宫敬才.从经济价值观角度看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效率范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8-83.

[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32.

[6]金碚.国有企业必须善济天下不能仅在商言商[N].中国经营报,2017-04-03.

猜你喜欢

法人治理结构党建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难点透析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