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背景下优化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7-13彭娟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小学音乐实践

彭娟

【摘    要】为了避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跟随教师教学节奏的学习状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音乐赏析教学课堂,教师需要践行“学为中心”这一基本的教学理念。在全面探析学生对音乐学科基本诉求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路径,持续优化小学音乐赏析课堂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学为中心  小学音乐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57

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构建完善、和谐的音乐教学课堂,按照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双向平等的公共学习交流平台。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视角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况分析学生当前阶段面临的基本的学习问题,挖掘学生对于音乐学科学习的客观诉求,进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面临的音乐学习障碍。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师重点开展的音乐教学课程之一,小学音乐教师在组织各种音乐赏析活动时,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在驱动力,围绕学生主体制定各种教学标准和教学策略,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下面,本文重点关注在“学为中心”的教学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另辟蹊径、拓宽思路,通过一些实效性策略优化小学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学为中心”背景下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赏析教学对学生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方面,小学音乐赏析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乐理知识,在基础学段打下深厚的学习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学习和感受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在课下时间积极主动的探究课上学习过的乐曲,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老师在组织各种音乐赏析活动时,既要仔细研读音乐课程标准和本地区的音乐教学政策,按照指定的教学规划,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展和培育自己的音乐兴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和真正感兴趣的音乐领域。

另一方面,小学音乐赏析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具有积极意义,而且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当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相对紧张时,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当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时,音乐可以给予学生力量。经典的音乐作品往往是作者人格魅力和音乐素养的凝聚,学生们在音乐的熏陶中,逐渐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艺术美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个人性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新时代的小学生接触互联网的频率相对较高,而学生的个人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升,导致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各种音乐赏析活动时,要注意将一些积极向上的教学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更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大写的人。

二、“学为中心”背景下优化小学音乐赏析教学的基本策略

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音乐赏析课程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在组织各种多样化的音乐欣赏活动时,常常遇到一些教学困难,例如,由于许多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对于音乐中所蕴含的基本内涵和创作情感无法进行有效体会。为了构建高效率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提升教师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教学实效,发展并且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音乐基础、学生的学习特质、学生的音乐学习规律以及当前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践行“学为中心”的音乐教学观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儿童化的教学语言和情景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下几个策略优化小学音乐赏析课程教学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赏析观念,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赏析观念,激发学生鉴赏乐曲的兴趣。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学生倾听乐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感悟作者情感,领略乐曲内涵,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天真活泼,乐于探索各种新鲜事物,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转移。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单一化的讲授模式,这种教學策略违背了学生当前的学习特质和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教学模式相对僵化,导致小学音乐赏析课程的低效。

如果无法对赏析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赏析活动。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没有意识到音乐赏析课程对自己当前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未来阶段的学习状态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学生认为音乐赏析课程仅仅是聆听乐曲的过程,自己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注意力。甚至会有少数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要求他们认真聆听乐曲,感悟音乐魅力的时候,学生去学习其他的科目,或者选择放空自己。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强调赏析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分析音乐鉴赏课程的意义。学生意识到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积极意义之后,就会产生朦胧的音乐学习兴趣,也会显著提升自己参与赏析课程的学习主体性。在规划好音乐赏析课程的具体时间和频率之后,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矫枉过正,只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际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选择了错误的音乐赏析教学方法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误导,很可能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状态产生持久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理念,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学习观念。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部分学生在接触了一些音乐作品之后,可能会对其他音乐形式产生兴趣,对课堂上的经典音乐作品不屑一顾,此时学生可能会扭转自己之前的学习态度。

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调鉴赏课程的积极意义,并且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当发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出现偏差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组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将形象具体的教学资源导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意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不要将乐理知识和教学理念强制灌输给学生,而应该通过一种委婉的方式讲授内容,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平等沟通,达成共识。教师在给学生设置音乐学习任务时,也要多设置一些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任务。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了一段经典的京剧选段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和自己身边喜欢京剧的人进行沟通交流,探讨自己课上鉴赏的京剧片段,学生也可以自主聆听和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京剧片段。教师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领域自由发挥,将学生个人的兴趣和赏析教学实现有机整合,显著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创设生活化欣赏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元素

教师要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欣赏情境,导入多媒体教学元素。因为小学生所积累的音乐知识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营造生动的故事化学习气氛。为了削弱音乐鉴赏课程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欣赏情境,在课堂上导入一些多媒体教学元素,将一些抽象化的音乐元素转化为具象化的视觉符号,充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以一种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乐曲的基本意境和创作者的深沉情感。当学生在课后回顾自己之前学习到的内容时,也可以借助一些具象化的视觉元素展开联想,巩固之前学习过的音乐内容。当学生们再次观看到类似的多媒体元素时,学生也能迅速回想起之前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策略也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忆链。

例如,学生在学习革命年代的一些红色童谣时,由于这些童谣的时代背景和学生当前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许多小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储备量相对不足,因此,许多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童谣中所反映的具体事物,无法领略作者在同样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们聆听这些红色童谣之前,可以先在多媒体设施上播放一段电视剧、纪录片等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刚刚在这些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视频的主人公是谁,视频所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短点评,还需要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关键要素,然后顺势导出这节课堂的需要鉴赏的乐曲。告诉学生接下来聆听的音乐和学生刚刚观看的视频片段密切相关,学生要注意结合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和教师所讲授的乐理知识深入体会创作者的深沉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音乐教学素材时,还需要结合一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素材时,需要预设教学框架,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合理地编排教学素材,实现教学内容和多媒体元素的密切结合。学生的音乐欣赏是一個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之后,音乐鉴赏能力会显著提升,老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因此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素材时,往往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猜想,但是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发现学生对于部分教学素材不感兴趣,或者部分教学素材不适用于实际的教学场景。

为了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诉求作为教学的内在驱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素材,把不合适的素材进行适当删剪,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好,导入一些新颖生动的多媒体教学素材。

(三)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聆听习惯

为了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也需要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果在课堂上仅仅进行单一化的知识讲授,不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来提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频率和学生互动频率,构建一个双向平等的公共学习交流平台,就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很快就会对赏析课堂产生厌倦心理。

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需要结合教学规划和学生的学习现状,预设一些课堂上需要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需要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用到的教学课件,如竖笛、二胡、等教学用具。另一方面,如果课堂上需要开展的音乐赏析活动相对复杂,教师也需要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需要先认真聆听具体乐曲,然后进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真切情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设想具体的场景,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在聆听结束之后,学生还需要进行简单总结,回顾乐曲的起伏节奏,深化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当教师指导学生鉴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经典的音乐作品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教学动画,或者展示几张动态图片,让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方向。然后要求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想象具体的场景。学生结合自己刚刚所看到的视频或者图片的具体内容,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实践经验想象歌曲中的实际情境,伴随着动听的旋律,学生真正了解了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感悟歌曲中所传达出来的深沉情感。聆听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教学游戏,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王二小的故事之中。对此,教师也可以根据乐曲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要求学生一边聆听,一边调动身体感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合唱活动,或者利用乐器演奏歌曲,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可以按照歌曲内容编排音乐剧。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如何在音乐欣赏课程中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许多音乐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教学命题。本文结合了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和当前阶段的音乐教学趋势,浅析“学为中心”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对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产生一定的帮助。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这一教学基点,循序渐进改革自己当前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相应的音乐教学体系,以知识输送为中心逐渐走向引导学生学习为中心。同时还要注意强调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全面发挥小学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监管作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结合、相互促进,促使教师和学生在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共同成长,协同进步,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彭超逸.精准,乐趣,谋新——小学音乐艺术线上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戏剧之家,2021(34):185-186.

[2]张艳.以情感人 以感促生——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1):102-103.

[3]谢国刚.让童声合唱拨动学生艺术的心弦——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15):155-156.

[4]侯海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9(06):58.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小学音乐实践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