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021-07-13杨余华

南北桥 2021年18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杨余华

【摘    要】做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能够为学科发展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数学素质的有效构建。在课堂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环节中,给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在完成学生数学素养构建的基础上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8.043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现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值得大家充分重视。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的引路人,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努力为学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数学知识和技能,为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特点

(一)“以生为本”教育目标

以生为本是指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认知分析,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可以在拥有课堂主权的基础上有效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由此实现“以生為本”的教育目标。目前,很多教师都在寻找实现“以生为本”课堂的方式,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仍不够科学,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二)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

寓教于乐是指将教育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兴趣、需求等方面的满足,由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学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他们每天要疲于应付各种类型的习题,学习成为很难完成的任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在进行教学形式的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兴趣的方法,如信息技术、游戏、互动等,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学以致用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育的关键特点。数学作为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学科,其所有知识都是基于生活而出现,同时也为生活而服务。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让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进入到误区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教师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在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进入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到最根本的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由此实现对他们的数学素质培养。

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提高的策略分析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挑战。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接受挑战。但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率,要想提高整体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找出这些问题,并且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时期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一点,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前提下,适当、适时、适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同样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严格遵循“以学生为本”这一宗旨,不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看客”,而是吸引学生踊跃投入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旨在让学生初步归纳两直线平行具备的条件。在正式教学时,教师一改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再直接告知学生直线平行的条件,而是选择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就此展开挖掘、探究。如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引申一些较为常见的两直线平行的案例,通过学生熟悉的元素,唤醒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直线平行产生一个大致的认知。想象的画面也可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将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分享一些与画面中两条直线效果相同的案例,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可以深化学生对“两直线平行”主要特点的理解。当上述环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活动:A、B、C三根小木棒相交成∠1、∠2,将B、C固定,再转动A。让学生动手操作,结合小木棒的变化说说A、B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同位角与两直线平行的关系会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在上述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一方,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全程参与到数学探究之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全方位调动,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起着榜样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举止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初中数学教学的课程中教学方法存在单一的问题,教师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因。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态度、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教师给学生的印象等等。而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氛围全靠教师来带领,如果教师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被带动起来,使学生很容易地进入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教师还要掌握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学生自身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这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好的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情绪,结合其状态,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缓解学生的情绪和学生情绪所带来的问题。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氛围不佳。具体来说,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如若教师再采用老套的方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更是提不起兴趣。并且,数学课程包含了许多难点知识,“听天书”一般的学习氛围自然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对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结合具体教学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将看似无趣的知识转变为更加形象、更具趣味的情境,以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是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这部分内容,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进行故事情境的创设,在呈现“函数的图像”原理的过程中,用函数图像表示“龟兔赛跑”中“乌龟”和“兔子”的比赛方式和结果。与生硬的理论教学相比,故事讲述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教师将故事与教学融合起来,创设趣味性情境,让学生在更加优良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加喜欢这门课程,更愿意参与其中,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学设计,保障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高效地推进课堂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工作是课堂教育实施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不断提升课堂教育效率,教师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地制定课堂教育过程中的设计,保障课堂教育过程合理、有效地开展,从而促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课堂教育成效。数学课堂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特征。第一,对所有课程的教材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明确了其教学的宗旨、任务和方法,选择自己所设计出来最恰当的教学方法。第二,对各个班级中学生的特征、学习技巧及综合素质等进行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育活动。第三,通过教学设计将“以我为本”的教师为主体和“以我为学生”的主体相互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數学课堂教学中,想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就必须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教育工作开展的最基础原则。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的课堂核心地位一再被强调,这给数学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教师想要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必须弱化自己的课堂地位,并在全面掌握学生认知需求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教学工作的设计,以确保学生可以听得懂、学得会。

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时,以往的教育模式是教师直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知识学习的方式,虽然这种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但距离素质教育提出的高效课堂仍有差距,所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选择弱化自己的课堂地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自己以教育辅助的方式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探究性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之前先按照班级学生的位置对他们进行了编号,并与他们就电影院里“对号入座”的方式进行了探讨,让他们思考“这种方式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由此做到让学生可以从生活角度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获得数学思维和观念的启发,为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做好铺垫。

(四)采用灵活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国现代社会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程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课堂教育方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堂上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对于学生不同时期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反映情况去研究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把每个学生划分成不同的一个学习团队,让他们这个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根据现代社会新课程改革创造出了灵活的教学模式。

(五)采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并且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课是信息化时代衍生的一种较为先进、新颖的教学手段,它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为教学课堂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更加活跃、精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和探究之中,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借助视频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融入数学课堂,自觉、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旋转”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择将本节课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并且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展示,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在微课视频中,包括一些由旋转形成的美观图形、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旋转实例,这些都是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被美观的图案吸引,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旋转的定义。除此以外,还能够结合微课教学,自主绘制旋转图形,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展开个性化图案的设计和制作。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六)结合实际生活,强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教学领域开设数学这门课程,不仅是为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现象、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对此,为了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更具生活化气息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当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掌握后,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往操场,到达操场后,设计了如下问题:“操场上有一根旗杆,每个星期我们都会聚在这里参加升旗仪式。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旗杆的高度吗?”显然,不论是爬梯子,还是将旗杆放倒,都是不切实际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课堂所学的“勾股定理”,引导学生结合这一定理解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现象融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今后的学习中,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们就懂得从何处入手,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三、结束语

高效课堂是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高水准状态的一种效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各阶段各学科的基础教育目标。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初中教育阶段是实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教育环节。从知识内容和难度来看,其将数学知识分为代数和几何,数学知识因此变得更系统化、科学化,这为接下来的数学教育做好了铺垫。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出初中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教师必须要实现对其高校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金兰.试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J].考试周刊,2021(48):83-84.

[2]胥晓庆.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11-212.

[3]王东峰.关注学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1):16-17.

[4]雷军平.高效课堂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4):47-48.

[5]杨文宏.关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家长,2021(33):129-130.

[6]封勇.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漫谈[J].天津教育,2021(33):104-105.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