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整习作单元 助力习作教学

2021-07-12郭惠敏

江西教育B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例文游览

郭惠敏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习作策略单元,解决习作教学的重、难点,使习作训练更具系统性、针对性,促使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习作单元每部分的内容相辅相成,逐层推进。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上好习作单元课。

一、依据课后习题,上好“精读课文”课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有所区别。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侧重于阅读理解、学习阅读的方法,而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主要从阅读中学表达。课后练习题,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备课时,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入手,寻找教学的要点。

综观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第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第二题: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两道题均指向于日出时的景象,教学时,主要体现两个要点:一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抓住太阳的形状、光亮、颜色、上升的动态等来写日出的景象,引出“变化”,原来作者按变化的顺序写日出的景象。二是怎样写更生动。结合第二道题加点的部分,发现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选做的题目是让学生观察日出,结合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观察”,感受“变化的顺序”,体会语言描写的精彩。可见,第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抓住变化来教学,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日出景象写具体的。

第二篇精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有两道课后习题,第一题,默读课文,厘清作者浏览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第二题,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第一题指向游览的顺序,只出现游览路径的“路上”和“出洞”这两个关键词,其他让学生从文中找,厘清游览的顺序。第二题抓印象深的孔隙重点写,孔隙最主要的特点是小,作者是怎么写的?先写小船的小,再写进出洞的方式,接着写仰卧小船的姿势,最后写坐船的感觉。这样指向写作的习题,使学生习得表达的技巧。

从精读课文的习题,我们可以发现本单元的重点是按什么顺序写和怎样写景物,而对于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没有过多要求。

二、注意瞻前顾后,梳理“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在于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习运用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不能简单带过,在梳理这些内容时,要注意瞻前顾后。

1.瞻前

“交流平台”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但教学时,不一定要等到精读课文学完后再出现。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为什么把孔隙写得这么详细,让学生讨论交流,出示“交流平台”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孔隙比较吸引作者的眼球,因而把它作为重点来写。还可以和课后习题结合起来,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课后习题以路线图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明白写作顺序和这样写的好处。像这样,与精读课文结合一起教学,学生学得更深,记得更牢。

2.顾后

“交流平台”位于习作单元的中间,由它过渡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训练”。本单元的“初试身手”要求介绍附近的景物,就可以用上“交流平台”的方法让学生按游览的顺序或变化的顺序,把吸引眼球的景物说清楚。学习“习作例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交流平台”提到的方法。或将“习作例文”中总结出新的写作方法补充到“交流平台”,如运用连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不管“交流平台”怎么用,最终是服务于习作教学的,可以在习作前、习作时、习作后运用,帮助学生顺利迁移方法。

三、尝试训练片段,妙用“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要点在于“初试”,即初步尝试,尝试运用精读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迁移到片段学习中。本单元的初试身手安排了两道题,分别以说说、写写的形式出现,体现由说到写的迁移训练。

第一道题是创设带同学参观植物园的情境,借助教材提供的示意图,先画出参观路线,再说一说游览顺序。第二道题是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先说再写。对比这两道题,第一道题难度较低,有图,有文,尝试按游览的顺序来说。第二道题是观察附近的景物,按顺序来介绍。这里的按顺序,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从整个景点来看,按游览的顺序,参照《记金华的双龙洞》;另一方面,从吸引人的景点来看,范围较小,可按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来介绍。这样,落实按顺序介绍,把印象深刻的景点说清楚,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四、借助习题和旁批,用好“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是给学生学习、模仿的文章,它和同一单元的精读课文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教学时,教师要让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有所区别。习作例文一般有两篇,要如何教学呢?

比如,第一篇《颐和园》的课后习题,让学生画过渡句,体会课文按游览顺序的写作方法,这是巩固前面学过的知识。课文的旁批,有过渡的、有观察位置的、有把画面写得美的。教学时,注意两点。第一,过渡句的教学,体会过渡句的妙处,对比这些过渡句,体会用词准确,如“进了……绕过……”“登上……站在……”,避免单调重复,语言更优美。第二,观察位置,“抬头一看”,看到的景物是印象深的佛香阁,写主要特点时要写详细。“下面”的排云殿则一句话带过。“向下望”,写出昆明湖“静”和“绿”的两个主要特点。从中发现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作。

习作例文可以把它单列出来教,也可以和习作训练整合在一起教。从时间上看,可以在学生写作前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也可以在写作后指导,利用范文引导学生修改。从内容上看,可以是整篇范文,让学生学习谋篇布局;也可以是整段范文,解决学生习作的“盲点”。

五、围绕训练要点,写好“单元习作”

习作单元的习作训练,和其他单元的作文不一样,更多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从整个单元看,不管是选材、作前指导、作后修改都是围绕着同样的训练点来设计练习,凸显语文要素的。

1.引导选材

教材的习作训练以文字、图画的形式拉近了学生和生活的距离。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以导语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游览过的地方,回忆印象最深的地方。下面的图文结合的形式,三个孩子在讨论游览的地方,聊天的内容都是关于游览的,但内容卻不同:地点不同,有附近的公园、果园,九寨沟;时间不同,上个周末、秋天。这些内容还提到游览路线、令人印象深刻的五彩池,这都是和语文要素息息相关的。由此,教师可以从“游览的地点”“游览的时间”等方面帮助学生广泛选材,再根据“游览顺序”“印象深刻”帮助学生回忆往事,打开思路。

2.作前指导

明确写什么,接下来是怎么写的问题,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习作训练提出几个关键点“游览路线图”“写出重点,写出特点”“过渡句”。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习作的“盲点”。教师利用精读课文或习作例文的片段,让学生借鉴、模仿写法。教学的要点:第一,用上表示观察方位的词,如“抬起头、低下头、向左望去”,这样说得有条理。第一次指导说话训练,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景物,校园里的一处景点或附近的景物,让学生学着迁移。第二,怎样抓特点。当许多景物出现在面前时,要怎样写好景物?教师可以出示下文水,让学生参考。教师要找出学生习作的“盲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到书面表达能力,梯度设计,层层推进。

3.作后讲评

作后讲评很重要,从习作要求看,教师要围绕“游览顺序”“写出特点”来指导。教师选择讲评习作,心中有数,选择比较好的习作,共同欣赏,选择比较差的习作,共同修改。修改很重要,可以一次修改,也可以二次修改。

总之,习作单元教学以习作训练为主线,教师应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注意单元统整,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习得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梳理习作要点;在“初试身手”中尝试运用方法,在“习作例文”中领悟表达方法,在单元习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例文游览
来,一次游览七个世界
游览乘法大观园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美术馆游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