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2021-07-11覃勇录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主题式教学教学反思

覃勇录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施主题式教学。为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学情和不同课型,实施“一课一主题”的主题式教学,或在实践活动课及复习教学中实施主题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内涵;基本环节;典型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7-0070-03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必修课程内容依据主题组织,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倡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施主题式教学。因此,如何实施主题式教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探索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与基本环节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最早由美国教学家哈纳进行首次定义,他认为,主题式教学是“围绕具体的一个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展开有目的的学习的过程” [2]。此后,我国一些教育学家开始关注、分析和探索主题式教学。肖平[3]认为,主题式教学是围绕某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活动以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源,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迁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有效教学方式。

(二)主题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主题式教学主要包括七个基本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3]。其中,前三个环节主要是教师“教”的环节,后四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学”的环节。教师要把这七个环节有序结合起来,促进师生、生生互动,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七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依据新课标和教材,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和不同课型灵活应用。

二、实施主题式教学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一)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把单元和课题进行整合,将同一内容或相联系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主题,通过真实情境渗透教学主题,并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打通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的界限,用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刺激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核心素养在化学课堂中落地生根。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实施主题式教学,打破以往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师生成为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和共同探讨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解决一个个充满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现推理、探究、质疑、归纳、总结、反思的过程,使认知发生迁移,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质疑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提升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多讲少思少练或光说不练不思辨等“不良教学”或“低效教学”现象,这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极为不利。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两个突出问题:第一,学生基础薄弱,面对抽象难懂的高中化学知识,常常会不喜欢或不感兴趣,所以只有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主题式教学,展示学科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乐学会学,让学生感悟体验到“学化学大有用武之地”。第二,新课改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主旨,重视实施“素养为本”的主题式教学,而主题式教学是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反思,相互学习切磋,才能共同促进专业化发展。

三、主题式教学典例

近年来,笔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和不同课型,大胆尝试实施主题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简要谈谈主题式教学的几个典例,以抛砖引玉。

(一)高一年级实施“一课一主题” 的主题式教学

由于我校高一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和悟性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笔者在每上完新的一课后,坚持每课选定一个主题,以“一课一主题”的方式实施主题式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及社会问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化學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化学,感受到化学“真有用”。

例如,在教学《金属》这一章节后,以“铝的化学性质”作为主题,以“可口可乐的铝合金制易拉罐”作为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打磨好的易拉罐片做实验,探究铝的化学性质和易拉罐的合金成分,并渗透元素与人体健康、资源回收、社会责任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播放生活题材的视频(半分钟):喝可乐、比口感、谈健康……(镜头落在罐装可口可乐瓶身的铝标志上)设问:同学们都喝过可口可乐吧,罐装和瓶装哪种更好喝呢?罐装易拉罐大多为铝合金,用来盛放酸性或碱性饮料时危害大吗?铝与酸性、碱性溶液可发生什么反应?(引出课题:铝的化学性质)紧接着再设问:目前,大部分企业在生产易拉罐时都采用铝合金来制作,它有什么优良性能?铝合金加热时,铝和氧气反应会产生什么现象?请各小组用事先打磨好的易拉罐片、酒精灯、坩埚钳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一]认识易拉罐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操作要点:用坩埚钳夹着易拉罐片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教师补充:易拉罐变软变弯,闪闪发光的那层未融化的物质即氧化铝。)

[学生分组实验二]易拉罐片和强酸、强碱的反应。

操作要点:将易拉罐片分别置于试管A、B中,接着分别向各试管加入2 mL盐酸和2 mL氢氧化钠溶液,注意观察现象。

(两种反应都产生气泡,但易拉罐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泡相对多而且速度较快。)

3.设问引导,反思总结

设问1:以上两种反应生成了什么气体?

(学生总结现象,回忆初三知识,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设问2:易拉罐片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呢?

(有的学生回答氢气,有的回答氧气。)

设问3:怎么证明是氢气呢?

(播放易拉罐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视频。)

接着,师生互动交流总结出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借助教材第51页的注解,学生可以推导出反应分为两步。第一步,2Al+6H?O=2Al(OH)?+3H?↑; 第二步,Al(OH)?+NaOH=NaAlO?+2H?O。

4.知识迁移,活化主题

(1)应用知识,共同探讨:分析可口可乐易拉罐铝合金的成分。

设问:易拉罐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试管底部有黑色不溶物,这是什么的成分?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

(2)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可口可乐会不会使铝溶于饮料中?多喝会不会导致铝含量超标?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合格的铝合金罐装的内层都是用有机涂料做了隔离的,避免了铝合金与饮料接触,是安全的。)

(3)能力迁移,提升素养:废弃的易拉罐如何处理?

(可以回收利用,比如用来炼铝,也可以将易拉罐制成美丽的工艺品等。)

总之,在主题式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反思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结构,最后,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学以致用,使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

(二)高二年级的实践活动课中实施主题式教学

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既要应对文理分班又要面对学业加重,既要应对会考备考又要针对高考科目进行强化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会考、高考的复习质量。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会考、高考的必备知识,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理解、表达、思维、创造等一系列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还要多组织实践活动。笔者常常在高二年级实施单元主题式教學,在每单元授课后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效果显著。

例如,在学生学完有机化学,了解烃和烃的衍生物知识之后,可以开展“有机分子模型拼装”学科实践竞赛活动[5]。本次活动拼装的分子包括常见的简单分子和陌生的新分子,如甲烷、醋酸、涂改液、辣椒素以及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羟基、醚键、氨基、苯环等重要基团,选择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物质,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通过趣味活动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迁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思路。同时,激烈的拼插模型竞赛增强了学生参加化学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手、脑、眼协同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三)高三年级实施主题式复习教学

高三的主要任务是复习,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使学生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特别是2020届的高三备考,面对疫情这一艰难的特殊时期,学生处于恐惧紧张、学习压力过大的感境中,如果继续沿用常规复习方法,肯定会让学生备感枯燥乏味。为此,笔者大胆尝试以“素养为本”的主题式复习教学。

例如,在复习教学中,把“乙醇、NaClO等消毒剂的性质”和“蛋白质的变性”等高考高频考点整合起来,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设计《如何合理选择和应用 “冠状病毒”的家用消毒剂》主题式复习课。

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 2020年的春节,全国人民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这场病毒防疫战中,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为切断传播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

设问1:病毒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学生答:蛋白质和遗传物质)

设问2:利用我们学过的有关蛋白质的知识,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或者哪些物质破坏蛋白质?(学生答:紫外线、高温、有机物、强酸、强碱、氧化剂等。)

设问3: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有哪些?(学生答:医用酒精、84消毒液、过氧化氢……)

2.设计问题,自主探究

问题1:我们难以观察到病毒表面蛋白质变性,那么可以利用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质作为替代来验证常见消毒剂能否使蛋白质变性?(学生答:牛奶、鸡蛋清等。实验略。)

教师总结:几种消毒剂都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价格都不高,综合考虑气味、安全性和价格,家庭中最常使用的消毒剂是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

问题2: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有什么性质?应该如何保存和使用?

问题3:如何生产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

问题4:哪一类消毒剂适合家庭使用?

3. 构建模型,提升素养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以冠状病毒为例,提出如何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这一问题,围绕病毒的组成、病毒的本质,运用蛋白质变性的原理、消杀原理,列举出可以利用的消毒剂以及消毒剂的使用安全与合成等知识点,综合各类消毒剂的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针对不同介质和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消毒产品,形成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出问题—发掘问题本质—列举解决途径—选择最佳解决途径—途径推广。

四、实施主题式教学的教学反思

为了实现主题式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三个必须”:第一,选择的主题必须是鲜活灵动吸引力极强的,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设计的“问题串”必须是步步为营、深入浅出的,如此才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开发思维,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的发展。第三,构建的模型必须是简化的,并将实际问题概念化,如此方能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思想,努力实现高效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AGNES H L. Unit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M].New York:  Rinehart,1955:177-183.

[3]  肖平.基于主题教学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上海:華东师范大学,2006.

[4]  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19-23.

[5]  肖中荣.主题式教学实践活动的思考:以有机分子模型拼装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2020(7):26-28.

[6]  肖中荣.基于素养培育的三类教学活动形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5):26-27.

[7]  陈巧玲,喻建军.“铝的化学性质”主题式教学实践 [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3):29-32.

[8]  吕良艳.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主题式教学实践与反思:以“Fe2+的性质探究”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1):21-24.

[9]  梁德娟,于乃佳,陈瑞雪,等.“素养为本”的主题式复习教学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7):51-54.

[10]  牟迪.“主题式复习”教学设计:家庭中针对“冠状病毒”消毒剂的选择与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9):48-50.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主题式教学教学反思
基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产品设计课程典型案例分析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外贸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试验检测产学研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