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占:为生态扶贫奋斗终生

2021-07-09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菌草汉中黄河

武凤珠

他是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也是今年受到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他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也是发明菌草技术、解决“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的“世界菌草技术之父”;放弃研发专利可能带来的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收入,选择以科研成果助力我国和南非、斐济、卢旺达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他将全世界“无产者”装在心中。

“只要还活着,就要做下去。”今年已经78岁的林占熺,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对共产党的深切感恩,是他坚持以菌草技术助力世界各地人民脱贫的精神动力。“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党;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能够成为共产党的一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不仅是对共产党的报答,也可以??为人民做更多事情,这就是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衷。”

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向建党百年献礼

4月17日,宁夏石嘴山市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启动;6月1日,内蒙古磴口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启动;6月18日,河南武陟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启动……在沿黄河省份建立若干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为黄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帮助当地人民增收致富,是林占熺团队献给建党百年的“生日礼物”。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我心中,关于黄河的事情是一件大事,但是作为一名南方科技工作者,我从不敢想象能为位于北方的黄河做些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林占熺赴陕西汉中调研时来到黄土高原,才真实感受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严峻性。

那时,我国已经从国外引进椴木栽培香菇技术,但与食用菌种植成为农村脱贫重要产业并行的是树木遭到大量砍伐、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椴木栽培香菇技术刚引进时,我就认为这种技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林占熺亲眼所见的黄河流域生态情况,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中国不能走??砍树发展菌业的路,要走可持续的中国道路。

林占熺开始尝试利用野草,“以草代木”种菇。“1986年,我的实验获得了成功。”当年12月,“以草代木”种菇技术就开始在农村贫困地区推广。1987年,林占熺在福建连城、尤溪、宁德等多个县市建立起“以草代木”栽培香菇、木耳的示范点。“示范效果很不错,全国各地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后来,福建省科委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情况向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汇报,在领导的支持下,科技部将菌草技术列为‘星火计划重中之重的项目之一向全国推广。”

20世纪90年代,在推广菌草技术的过程中,林占熺来到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沂源。“途经黄河时,我看到黄河断流了。这么大的一条河流会没有水,这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祖国的‘血脉啊!”他想到,以前治理黄河的多数工程都要花费大量资金,想要实现黄河全流域治理并不容易。

1994年,“以草代木”发展菌业作为扶贫产业,已经开始在全国10多个省份推广。第二年冬天,时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秘书长马恩超约林占熺赴北京,介绍关于山东沂源发展菌草产业扶贫的情况。“秘书长提出到陕西彬县运用菌草技术扶贫,我建议在彬县先种植菌草再栽培食用菌。他对我的想法非常重视,说‘教授,我跟你到黄河种菌草去!”林占熺在黄河沿岸省份发展菌草产业、建设生态屏障的设想,从这里萌芽。

将菌草技术应用于生态治理、将生态治理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在全世界都属于首创。“这是一个新事物,我们一直在苦苦摸索,其中有着太多的困难。”林占熺说。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林占熺团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我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乌兰布和沙漠平均每年向黄河输送约7000万至1亿吨沙土,使河床年均抬高10厘米以上。从2013年开始,林占熺率领菌草技术团队在当地安营扎寨,建立菌草防风固沙试验基地,开展菌草防风固沙试验示范,一干就是八九年。“2013年种植在乌兰布和沙漠中的菌草,八九年之后,根系仍然能够起到固沙的作用。”

黄河清,天下宁。近年来,林占熺率领团队在沿黄河的9个省30多个县市开展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推广,为建设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和菌草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希望以‘母亲河菌草生态治理取得的成效,??向党的百岁生日献礼。”林占熺说。

参加扶贫工作,是自觉自愿的追求

“????参加扶贫工作,我是自觉自愿的。”林占熺在世界各地参与扶贫工作,不仅积极主动,而且基础扎实。

早在20世纪70年代椴木栽培香菇技术刚引入我国时,林占熺便提出“以草代木”发展菌业。“10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人做这件事。1983年,福建省农委组织科技扶贫考察团对贫困地区展开考察,我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其中。”为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径,他主动放弃在行政上的发展机会,选择从事科技扶贫工作。

在福建,往往海拔越高的地方贫困程度越深。“我在51个县市找了一批贫困村、贫困农户,哪里山高,我就往哪个村跑,去帮助农户用芒萁、五节芒等野生菌草‘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林占熺的工作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重视,中国扶贫基金会将他研发的菌草技术列为科技扶贫的首选项目。

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推动下,林占熺开始向来自全国各地贫困地区的干部和从业人员开展菌草技术培训。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他对陕西汉中的干部印象深刻。“汉中扶贫办派吉普车载着干部们来福建调研。”时任汉中扶贫办主任候天飞将中国地图横竖分别对折,对林占熺说:“汉中处在正中心。如果汉中能够推广菌草技术,那么就可以向??南向北逐步发展。”这一场景,林占熺至今记忆犹新。后来,他专门赴汉中举办为期一周、有173名扶贫干部参加的菌草技术培训班,并派菌草技术人员到汉中驻点指导,推动了汉中菌草技术扶贫事业的发展。

1996年,党中央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大决策。“我主动请缨去宁夏做扶贫工作。”宁夏与汉中距离不远,已经具备汉中推广成功经验的林占熺??心中有数,他是奔着再艰难也必须成功的目标去的。

总结20多年来菌草技术扶贫的经验,从小农户副业到家庭农场模式,从专业合作社到“公司+农户”,再到企业独立运营,林占熺认为,有必要创建一种能够集中体现所有模式优点的新形式,与黄河生态治理相结合。他提出,在沿黄河地区建设若干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

“菌草是核心;菌草技术是菌与草交叉的新学科,是菌与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菌草草种是通过系统选育的一类草种,从菌草草种到菌草种植、菌草加工都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菌草产业是一个高产、优质、高效、環保的新型产业,目前只做了一部分开创性工作,未来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林占熺说。

生于新中国成立前的闽西,林占熺也曾是贫寒的农家子弟,“是共产党让穷人吃饱饭,给了我入学读书的机会”。在他看来,无条件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扶贫攻坚,匹夫有责。??我是受党的教育成长起来的,为了党的事业??做工作是应该的。”

猜你喜欢

菌草汉中黄河
林占熺:用菌草造福世界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
汉中仙毫
五个菌草新品种 rDNA ITS 序列克隆与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