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小川的十首煤矿诗

2021-07-08吴晓煜

阳光 2021年7期
关键词:郭小川矿工煤矿

郭小川(1919—1976)始终在中国诗坛上闪耀着光芒,至今为人们所怀念与追思。他是人民诗人,又是人民战士。他在诗人中是充满斗志的战士,在战士中是激情四溢的诗人。这些特质也充分体现在他所创作的10首煤矿诗中。

郭小川一生命运坎坷,三起三落,最终逝于河南安阳住处的火灾之中,终年57岁。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他现存诗歌中,歌颂新中国煤矿与煤矿工人的诗,就有10首。而且都是在1961年3月集中构思和创作于煤都抚顺的。

我们先看看这10首诗的标题吧。见于《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1首:《矿工不怕鬼》。见于《郭小川诗选续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9首。分别为:《煤都夜景》《煤都的回声》《婚期问题》《老矿工的爱情》《别煤都》,以及《胜利矿纪事》组诗4首(《在这里什么东西最宝贵》《在艰难的日子里》《红花绿浪》《不倒的旗》)。10首诗均初见于《两都颂》(辽宁人民出版社1961年6月版)。在书中达57页之多。

笔者从一个煤炭职工的角度,谈谈读后感想与体认。

一是,这10首煤矿诗使我们体认到诗人深深地爱上了沸腾的煤矿,爱上了不怕流汗与牺牲的煤矿工人。一个“爱”字,贯穿于情感充沛的诗句中。无论是《煤都夜景》《煤都的回声》还是《别煤都》,都以浓郁的笔触,向人们展示出煤矿处处生机勃发,那里“是一片山呼海啸的新天地”“那闪烁的是,比街灯更亮的矿工”“震响着的是,采矿的炮声隆隆”。他歌颂煤矿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诗人写道:“不正是那里的火种,使工地厂房里炉火熊熊”,“不正是那里的热气,驱散了北国的寒流和冷风”,“那里的伟大事业,最能唤起无限深情”。他还写道:“亿万人民正索要你更多的乌金墨玉”,“千万企业正等你拿出更多的工业食粮”,“源源不绝的黑亮黑亮的煤炭”,“永远永远是生活的热和力的源泉”。因此诗人把“沸腾的”“使人陶醉”的矿山称之“我们亲,我们爱”“这美丽的煤都是我们自己的”这些亲情透纸的诗句,使我们在煤矿工作的人读来十分亲切,深受感染与教育,亦值得深思。

二是,这10首诗充满对煤矿工人的敬意与尊崇之情。他认为煤矿工人是伟大的,“比星星更多的矿工”,“工作是繁重的”,但是“矿区里热情的矿工”,“怀抱着采煤区里的灿烂的人生”,“坐人车奔行而下”,“奋勇鏖战”。“穿孔工用全身力气推着煤钻”,“炮手们点起一串串连珠炮”,他们“用最热的赤血和最美的情愫”,“在地平线下的乌金峡谷”使“大片煤层被炸裂倾倒下来”,“简直像狂呼猛叫的大海来潮!”不仅如此,诗人还深刻揭示了矿工的崇高思想境界,指出这煤巷里的“每一次鸣响,都是矿工们对党的忠诚的誓言”,“每一个音节”都是“继续跃进的忠心赤胆”。在《矿工不怕鬼》一诗中写道:“工人阶级的意识入了我们的骨髓”,“党的思想流贯在我们的血液”,“是党给了我们一身包天胆”,“我们的事业要登上新的高峰”,“让狂风暴雨更猛烈些吧!”这是诗中最为感人的诗句,是在其思想内涵、精神指向中最值得读者深思精想的地方。

三是,深入细致地加以刻画,表达情感,赋予深义。诗人摒弃了一般性、概念化、口号式的语言,而是从煤矿井上、井下各领域以及矿工生活各个层面抓住细节,加以描绘,从而使煤矿和矿工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因而也更动人,更富感染力。诗人的笔触并没有停留在井上建筑物、高高的井塔、矿山公园与灯火通明的夜景,而是深入到井下的方方面面。诗中提到的设施、设备就有卷扬机、铁轨、电车、太阳灯(矿灯)、溜子道、管子道、风钻、铁锤、马达、运转皮带、打眼放炮设备。描述了矿山遇到的各种困难,如矿井“老掉牙”“过大的涌水量”“掌子已经老朽不堪”等。工人有“埋怨情绪”“发泄怨言”。但是在困难面前,在党委会的领导下,“用党的意志,把千万只手握成冲锋陷陣的拳头”,开展做“五好干部”“六好工人”活动,在比武台、学习室、坑前会进行动员,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只喊一个字,拼!”“发愤图强争口气”“一批虎势的兵将”“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口”,最终战胜了困难,夺得生产的胜利。此外,《婚期问题》《老矿工的爱情》两首诗集中描写了矿工的恋爱、婚姻、爱情(特别是老矿工的爱情)。描写了青年矿工与矿灯房姑娘的动人恋情,为了夺高产推迟婚期。老矿工刘昌与刘大婶的婚恋过程写得十分生动。老矿工一见刘大婶“心里就觉得甜”“老年人的爱情,跟雨后天晴的空气一样新鲜”。俩人商定走到一起,“恢复了青春”。这些都是感人至深、令人心动的。正是诗人这些细致入微的刻画,使读者了解到矿工同样有对美的追求,也不乏有血有肉有爱情。这些都使读者对矿山更加向往,对矿工更加崇敬。这些正是郭小川煤矿诗的成功之处和感人之处。

四是,诗人在煤矿的考察与采访是深入而艰苦的。他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走走看看、问问听听(纵然也可写出点儿像样的诗),而是以一个普通矿工的身份深入到井下工作面,与矿工同劳动,了解各工种的情况,感受矿工的艰辛与遇到的困难,学习了解井上井下的生产知识,与矿工同呼吸共甘苦,深入挖掘矿工的内心世界。他参加党委会、支部会、调度会、坑前会、动员会、学习会,参观墙报、比武台,掌握矿上的生产计划。此外,他还到矿工住宅区走访多个矿工家庭,看看矿工的住房、伙食情况,了解矿工的感情生活、婚恋(包括老矿工)等情况。正是这些丰富、具体、形象的素材,使诗人的笔插上浪漫的翅膀,助推诗人的诗才、诗兴勃发。他从丰富的矿山生活中汲取营养和力量,才写出这样才华横溢、情感迸发的好诗。这样的好诗正是来源于生活、拜煤矿生活所赐。这是一条永存的创作规律与经验,也正是我们怀念郭小川、向郭小川学习的原因。

(2019年4月20日)

吴晓煜:河北滦县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总纂。已出版《华夏与海国游记》《欧非见闻录》《中国古代咏煤诗》《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纠正错别字》《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矿史读本(古代部分)》《中国煤矿安全史话》《煤史钩沉》《修志指要》《矿业史事杂俎》《中国煤炭碑刻》《名人与煤炭》《酒史钩沉》《瘟疫纵横谈》《向善的轨迹》等。

猜你喜欢

郭小川矿工煤矿
杜林深植慧,小水汇为川
仰望同一片星空
仰望同一片星空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穆旦与郭小川在1957年前后的交往
矿工老李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
去年95.6%煤矿实现“零死亡”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