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微波通信的优点及其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2021-07-06吉云彬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7期
关键词:应急通信优势

吉云彬

【摘要】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也不断发展,以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之中。其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以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建设速度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控制暴乱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将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优势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其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应急通信;优势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7..036

近年来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支持力度空前提升。通信技术作为保证信息传输通畅的关键环节,科研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投入巨大精力。微波通信技术具有容量大、通信距离远等特点,通过结合信息数字化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应急通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保证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以及精准性,在抢险救灾等工作中可以有效将灾区信息及时传递给外界,为指挥者制定工作方案提供有效信息支持。由此,针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应急通信方面的应用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工作人员重点研究内容。

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相关信息概述

微波的波频与波长分别在300MHz~300GHz范围内以及1mm~1m区间内,从本质层面分析,微波应归属于电磁波种类。微波通信技术是一种以微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空间电波携带信息信号进行无线通信的模式。根据微波所携带的信息信号不同,可划分为模拟微波通信和数字微波通信两种。

数字微波通信中继通信线路主要由终端站、若干个通信中继站及分路站构成,其中终端站主要由微波收发信设备、调制解调设备等组成,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的主体。

从技术层面分析,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PDH融合SDH集中在同个硬件平台内部,随后利用软件进行空中接口容量管控调整,通过此技术可以有效简化升级扩容处理,从而实现控制相关操作成本的目的,有效打破传统升级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的制约,为推动通信技术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支持。

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特征

2.1 通信效果良好

在传统通信技术中,为确保通信信号得到有效传输,传统通信技术主要采用多径多路信号共用同一信号通道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号可以有效传输到接收者处,但是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使得通信质量不良。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主要采用时隙位置分列传输信号,简单理解即为:同一信号通道分离多路的信号,有效实现节省通信资源的效果,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此外,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微波通道进行直线传播,避免复杂地形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干扰,进而实现提升通信效果的目的。

2.2 良好的保密性特征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这就使得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远超于传统通信技术的保密性能。使用者可以利用数字加密技术,在收发设备内设置扰码电路,此外,还可根据信息的保密级别设置相应加密电路。

2.3 组网方式更为便捷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数字信息作为传输方式,在当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较为便捷快速地构建完善的数字通信网,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交换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效率与质量。

2.4 设备体积轻量化,低功耗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由此,该技术在实际发展应用过程中可以适當地降低微波发信功率,这就使得微波通信技术收发设备的体系大幅下降。此外,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对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处理,因此,一般设备也多运用集成电路,由此减小设备体积,减少电源浪费。双方面联合促成了此类通信设备体积小与功耗低的特质。

3.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有优势

3.1 宽频带、大容量、高兼容性

由上文对微波特征的描述可知,微波频段所占频带宽度在300GHz左右,相较于长波、中波、短波频段占频带宽度总和在30MHz以下标准可见,微波频段的宽度是其他波类难以比较的。一套微波中继通信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承受上万条话路同时运行,或传输电视图像信号相关宽频带信号。除此以外,数字微波中继通信设备兼容性远超其他中继设备,可以有效满足机房、铁塔等不同设施,进而实现降低运营成本目的。

3.2 通信稳定性强

从通信技术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通信频率超过100MHz的条件下,太阳黑子活动、天电等因素对通信信号的干扰可以降到最低。由此,在微波频段高频率特质的影响下,相关因素对通信稳定性的影响极小,大幅提升通信稳定性。同时数字微波通信中继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有效促使再生数字信号,从而可以避免逐站传递过程中所积蓄线路噪声对通信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加可靠。

3.3 线路安全性有保障

微波中继通信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采用接力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进而稳定地实现远距离传输目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复杂地形条件对信号传输的干扰。数字微波通信可以通过地表上若干个中继站之间放大电波转发,达到传播数千里的效果。同时这种远距离传输有助于通信质量获得更大保障,数字微波通信能够规避不法分子将电路植入到传输过程中进行反面宣传,由此比传统有线传输具有更高的传输安全性,有助于降低意外破坏的可能性。

3.4 应用灵活性较强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规避复杂地形对信息传输的阻力,同时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災害引发的信号干扰问题,由此,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加强的灵活性。由于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中继通信方式,即使是在江河湖泊密布等地形条件下同样可以发挥远距离通信的功能。此外,数字微波通信的电路设置不需要借助电缆或光纤等传输介质实现,它只需通过中继站将通信起点与终点相连,这就使得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战争环境或是灾害发生的环境下也可以有效实现建立与转移功效,相较于传统有线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更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

3.5 天线增益高,方向性较强

从实际研究成果分析,在天线面积固定的情况下,天线增益效果越强,其工作波长平方越小。因此,考虑到微波通信技术工作波长相对较短,可以适当地缩小天线尺寸,通常情况下,微波通信技术所用天线一般为增益性与方向性较强的特质面式天线。利用相应天线方向性较强的优势,可以实现在降低发信功率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微波传播方向的方式使其对准下个接收站,进而实现降低通信干扰的目的。

4. 应急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原则与措施

4.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原则

在应急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原则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确保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原则。在应急通信条件下,通信环境较为复杂,为确保通信稳定性,要求通信系统具备稳定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确保通信网络在复杂条件下也可以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为确保通信稳定性,要求通信系统具备易于维修的特点,为快速排除系统故障恢复通信提供有利条件支持;第二,快速反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应急通信主要应用于暴乱控制、抢险救灾等突发情况,因此,要求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具备快速下达指令的功能,同时接收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需具备快速反馈情况的功能;第三,保证及时安全。在应急通信中,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问题,因此,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优化相关监控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非法入侵以及对信息的恶意篡改。

4.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措施

在应急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构建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使用者应充分利用该技术的大容量以及宽频带优势,构建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推动信息实时交互。为紧急条件下,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期间,一线救灾人员通过完善的信息反馈网络为后方指挥部救援方案制定提供了有效信息支持,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第二,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由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抗干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实时画面传输至后方指挥部,为其提供一线情报,为指挥人员做出正确决断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建立便捷的信息发布平台。在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期间不仅需要国家力量,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数字微波通信将灾区信息第一时间向外发布具有重要意义,积极推动社会力量为后续救援工作及时提供相应援助。

总结:综上所述,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一项现代化通信技术方式,该技术在建设成本、信息传输稳定性方面具有传统通信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也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之中。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应注意充分遵循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快速性原则,建立完善的应急通信体系,为进一步提高紧急情况下通信传输稳定性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鑫.探讨数字微波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6):38-38.

[2]朱英奎.探析数字微波通信的优点及其应用价值[J].中国新通信,2019,021(013):30-31.

[3]蒋开朗.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2020(1):131-132.

[4]郭斌.微波通信技术在应急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9,25(016):32.

[5]朱增勇.浅谈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10):9.

猜你喜欢

应急通信优势
画与话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策略下的电力系统应急通信
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原型设计
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分析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论高原地区应急通信的保障措施
第二优势
从优势的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