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2021-07-06林金生罗龙周艺琼袁颖陈磊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型规管性别差异

林金生,罗龙, 周艺琼, 袁颖, 陈磊

(湘潭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湖南 湘潭 4114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居前庭性周围性疾病首位,临床上以体位相关、短暂、反复发作、疲劳性等为特点,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受累半规管精准定位、临床特点、预后有广泛的研究,各研究关注重点不一,本研究对BPPV发病的季节特点及人群分布特点、起病时间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12月收治的BPPV患者671例,其中住院202例,门诊46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2017版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的诊断标准:①所有患者现病史均有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一般不超过1 min);②所有患者均完善眼震视图检查,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位置性眼震;③通过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甩头试验、听力学等检查排除其他眩晕疾患,同时通过复位进一步确认。

1.2 方法

所有患者收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日期、眼震视图中变位试验结果;住院患者还收集起病时间、发病过程。依据起病时间和发病过程分为白天起病、夜间起病和晨起起病,白天起病指患者起床后至夜晚入睡前活动过程中起病;夜间起病指患者夜间睡眠过程中及夜间起床时起病;晨起起病指早晨起床时还未活动前起病。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比较。

2 结果

2.1 BPPV发病时间分布

BPPV患者在1~12月的发病人数分别为53例、53例、76例、54例、60例、48例、58例、60例、48例、40例、58例和63例。3月占比最高(11.3%),10月占比最低(6.0%),平均每月56例,见图1。

图1 2018年不同月份BPPV发病病例分布

2.2 BPPV发病年龄特点

BPPV患者671例,其中男203例,女468例,年龄12~87岁。 各年龄段构成比(病例数)分别是20岁以下4例、20~30岁24例、31~40岁46例、41~50岁104例、51~60岁180例、61~70岁193例、71~80岁92例、81~90岁28例,其中41~80岁占总人数的84.8%,51~70岁患者占总人数的55.6%。 20~60岁男性、女性均有呈线性倍增趋势,70岁后发病例数逐渐减少,81~90岁组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具体数据见图2。

图2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BPPV发病例数分布

2.3 BPPV受累半规管特点

BPPV患者671例,各半规管受累情况分别是右后半规管+右水平半规管19例(2.8%)、右后半规管286例(42.6%)、右水平半规管123例(18.3%)、右水平嵴帽3例(0.4%),左后半规管189例(28.2%)、左水平半规管50例(7.5%),左水平嵴帽1例(0.1%)。右后半规管比左后半规管为1.5∶1,右水平半规管比左水平半规管为2.5∶1。后半规管占比为70.7%,水平半规管占比26.4%。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671例BPPV患者受累半规管情况 (例,%)

2.4 BPPV患者起病时间特点

202例住院患者中明确记录发病时间的患者68例,其中清晨起病33例(48.5%),白天起病10例(14.7%),夜间起病25例(36.8%),晨起和夜间起病共58例(85.3%)。晨起和夜间起病BPPV患者受累半规管中右后半规管+右水平半规管3例,右后半规管28例,左后半规管14例,右水平半规管10例,左水平半规管3例。白天起病BPPV患者受累半规管中右后半规管+右水平半规管2例,右后半规管3例,左后半规管3例,右水平半规管2例。

3 讨论

BPPV的发病率居前庭性眩晕首位,占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35.6%[2],研究报道BPPV年发病率为10.7/10万~600/10万[3],年患病率为1.6%,终生患病率为2.4%,男女比为1∶2~3[4],通常40岁以后增加,整个人群发病高峰为60岁左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3]。既往研究报道[5],BPPV在寒冷季节多发,考虑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后,引发血压、心率、血液成分变化致循环障碍相关。在本观察研究中,3月有明显的病例数增多,而10月病例数最少,其余各月份波动在48~63例/月,接近平均值56例,BPPV季节发病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不排除与中国传统节假日相关,另外,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可能导致了研究结果的差异。

众所周知,BPPV发病与年龄及性别相关。本研究BPPV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为1∶2.3,高发年龄段为51~70岁,与既往报道相符[3-4]。本研究中20~80岁年龄范围内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波动在1∶2~1∶2.6,小于20岁组仅有女性病例,81~90岁组男女比例相当。目前BPPV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性激素、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6],本研究中,小于80岁有明显性别差异,而大于80岁后无明显性别差异,考虑与大于80岁后男女因性别主导的危险因素被其他共同危险因素替代有关。

BPPV按病因可分为特发性BPPV、继发性BPPV,特发性占50%~97%。按受累半规管可分为后半规管型BPPV、水平半规管型BPPV、前半规管型BPPV和多半规管型BPPV。本研究中,后半规管占比为70.7%,水平半规管占比25.8%,与既往报道相符[7-8]。前半规管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很少受累,多半规管型包括同侧多管受累和双侧多管受累,本研究发现右后半规管和右水平半规管同时受累病例占比2.8%,既往报道的多半规管受累约占4.6%~9.3%[9-10]。本研究发现各类型半规管BPPV患者仍有较稳定的性别差异,后半规管型BPPV男女比为1∶2,水平半规管型男女比为1∶2.4,右后半规管和右水平半规管同时受累型男女比为1∶2。本研究发现右侧半规管较左侧半规管更易受累,右后半规管比左后半规管为1.5∶1,右水平半规管比左水平半规管为2.5∶1。本研究中BBPV患者以夜间和晨起起病为主,住院患者中有明确记录发病时间的68例患者分析显示,晨起和夜间起病患者达58例(85.3%),并且右侧更易受累,而白天至睡前起病BPPV患者,后半规管受累侧别无差异。右侧易受累与多数患者夜间喜右侧卧位相关[4],本研究中记录的白天起病BPPV患者数量少,可能与起床后直立位不易发生BPPV有关,白天起病的BPPV患者受累侧别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BPPV发病可能存在季节性,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受累管型、受累侧别中均有较稳定的性别比例,其发病受多重危险因素影响,夜间和晨起起病者占大多数,白天活动过程中是否仍有受累侧别优劣性需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管型规管性别差异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动物也会晕车吗
绝缘管型母线改半绝缘管型母线的工程应用
尿沉渣中蜡样管型与不同类型肾小球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管型结构物维修摩擦叠焊设备研制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