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评估及护理体会

2021-07-05于丽娟孔凡秀朱成明

婚育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体会

于丽娟 孔凡秀 朱成明

【摘要】目的:研究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Facialpalsy,以下简称“FP”)效果评估及护理体会。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研究病例,共94例FP患者,其治疗方案均为分期针灸法,按照护理配合的差异分成两组,47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7例早期康复护理为观察组,分析不同护理配合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Portmann评分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结合辨证分期结果实施针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疗法,治疗中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获得更积极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FP);分期针灸;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护理体会

FP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神经性炎症,各年龄段皆可能发生,患者以额纹变浅消失、眼歪口斜、面部神经肌肉僵硬等为主要病症,一旦发生将对人的健康和外貌产生严重损害,使患者无法正常开展生活[1]。目前,中医针灸手段在FP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治疗价值,尤其是分期针灸法,有效结合辨证分期结果,在取穴和治疗上更具备针对性,其有效性得到临床肯定[2]。同时,虽然FP整体预后较为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受到后遗症的困扰,这种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无法完全规避,对此临床认为,需要在治疗过程重视相关护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保证各治疗措施的效果能够充分发挥。本文以部分接受分期针灸治疗的FP患者为例,通过分析提出在该疗法实施中配合早期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可使患者个人疗效得到进一步发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研究病例,共94例FP患者,其治疗方案均为分期针灸法,按照护理配合的差异分成两组,47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7例早期康复护理为观察组。前者组间男26例,女21例,年龄 23~73岁,平均年龄(47.68±3.66)岁;后者组间男27例,女20例,年龄 23~72岁,平均年龄(47.75±3.5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P>0.05)。

1.2方法

1.2.1分期针灸治疗

首先针对患者病情辩证分期,然后根据不同阶段病情的差异具体实施针灸治疗,(1)病发1~7d视为急性期:穴位选择包括太阳穴、阳白穴、攒竹穴、颊车穴、地仓穴等,予以轻柔浅刺,可配合适当的艾灸,予以25min留针。(2)病发8~15d为稳定期:穴位选择包括太阳穴、四白穴、阳白穴、地仓穴、下关穴、风池穴、牵正穴等,予以透刺,手法选用平补平泻法,予以35min留针。(3)病发15d以后为恢复期:穴位选择包括迎香穴、阳白穴、下关穴、透鱼腰穴、地仓穴、颊车穴等,予以透刺,手法选用补法,针刺同时将温针灸作用于双侧选择足三里穴,予以40min留针。各阶段的针灸治疗频次皆为1次/d,以10次为1个疗程。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分期针灸开展的同时,通过基础生活、心理、康复锻炼护理措施予以配合。观察组则为患者提供早期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于急性期治疗阶段中,借助专业面部肌肉按摩手法、面部热敷等方式,尽早干预患者治疗,帮助其实现面部肌肉放松,促进局部血循环畅通,为局部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单次操作时间5~10min,3次/d。(2)选择颊车穴、阳白穴、四白穴、地仓穴、颧廖穴、翳风穴等作为按压点,针对性实施按压处理,在所选穴位处覆上手掌,由上向下施力按压5min/次,促进经脉活络,从而为局部神经和肌肉的苏醒提供帮助。(3)指导患者在日常正确开展面部肌肉神经相关锻炼活动,练习主观动作包括拱鼻、鼓腮、吹口哨、闭眼等,所有动作在练习中需保持一定节奏和规律,每日坚持适当练习可防止局部肌肉发生萎缩,练习频率3~5次/d。(4)FP导致的不适症状和形象损害往往会对患者心理造成沉重压力,沮丧、自卑、焦躁等异常情绪问题在患者群体中较多发,因此治疗中还需要重视早期心理干预,尽早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心理疏导、心理支持等护理工作,保证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和相关治疗措施,进而积极地予以配合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1)效果评估:若治疗后面部肌肉、神经功能正常,眼歪口斜等症状完全好转即显效;若面部肌肉、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眼歪口斜等症状基本好转即有效;若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眼歪口斜等症状皆与治疗前差异小即无效。(2)采用Portmann评分对患者面瘫严重程度进行判断,30分内,分数越高,严重程度越低。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Portmann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Portmann评分差异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FP是面部神经炎症的表现,发生后将直接限制患者进行鼓嘴、闭眼、抬眉等面部动作日常口歪眼斜特征明显,在现代医学临床中较常见,以单侧患病为主。目前,针对相关患者的调查指出,7成以上FP接受治疗后能够获得痊愈效果,2成左右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余下1成左右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差,其中年轻人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老年人,尤其是部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基础病的老年患者,要想取得满意预后较为困难。该疾病主要后遗症即面肌痉挛。FP疾病的发生可能与寒凉侵袭、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局部神经营养血管发生痉挛是该病形成机制,患者面部神经存在缺血、水肿等多种问题,眼歪口斜为本病患者最常见症状表现[3]。在疾病发展中,部分患者会逐渐出现闭眼不合的情况,除损伤到外在形象外,也使得其无法正常参与日常工作和生活。关于FP疾病,属于中医中风中的一种,病机包括但不限于外感风寒、卫外不固、气亏血虚等,主要表现为面包经络痹阻[4]。在中医学中,针灸作为一种特色手法,在气血调和、经络疏通、扶正除邪等多方面皆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常被应用于FP疾病治疗中[5,6]。分期针灸,即在针灸前先对患者FP病情进行辨证分期,在不同病发时间段,开展差异性、针对性治疗,如急性期,症状偏重且容易恶化,这阶段患者正气不足、邪气亢盛,治疗中需将重点落在扶正抑邪上,因此针灸主要采用泄法;稳定期,症状体征趋于稳定,波动小,这阶段正气处于恢复过程中,施以常规针灸即可确保正气不发生外泄;恢复期,这阶段正气经过一段恢复时间较为充足,多数症状已有好转,因此扶正为治疗重点,而补法可达到该目的[7,8]。虽然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道提出分期针灸在FP疾病中价值显著,对患者面瘫问题能够予以有效解决。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治疗无效病例或效果不佳病例始终无法避免,只有借助有效地护理,帮助患者提升疗效,获得更理想的康复[9,10]。本文提出以早期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配合FP分期针灸治疗,并就此选取部分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分期针灸法实施过程,为FP患者提供早期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可以使其面瘫问题得到更积极有效地解决。

4护理体会

FP结合辨证分期结果实施针灸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疗法,而基于帮助患者取得更理想康复效果的目标,于该疗法实施中,结合中医针灸推拿的特点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从面部神经功能和患者心理等角度进行有效干预可为患者康复治疗提供更有利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贝秉袁,钟伟泉,老锦雄.面部电针联合双下肢阴、阳经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3):453-455,484.

[2]于杰,孙忠人,李洪玲.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介入时间及治疗手段多样化概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3):333-338.

[3]于莹,张功,韩涛,等.針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性的系统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8):1138-1142,1179.

[4]王雪敏.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20,17(7):27.

[5]党睿,王静.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7):2186-2188.

[6]连平,刘洁,王艳艳.综合护理干预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6):2234-2236.

[7]杨引弟.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方法与临床效果[J].光明中医,2020,35(4):573-576.

[8]肖桂霞.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3):121-122.

[9]马宁,董宝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护理干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65-168.

[10]蒋华松,陈全利,张世忠.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5):711-713.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体会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