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思维训练?提升书法技能

2021-07-05俞伟国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书法教学优化

俞伟国

摘 要:当今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领者,在书法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书法?需要教育者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着眼于科学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整体思维和节奏思维,以方法、工具、笔法、结构、章法和笔势为载体,因势引导,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书法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引导 优化 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是有艺术特征和动作技巧的课程。实施书法教学,教师需要研究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思维过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书法学习计划,采用相应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书法的乐趣和魅力,促进其学习书法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书法技能的提升。

一、科学思维——以方法为载体

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书法的关键所在。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读帖是信息的获取和整合,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书写是信息的再现和改造。书法学习需要眼、脑和手三者共同协调配合,用眼观察、大脑存取和肌肉记忆能促进书法学习的量变和质变。因此,科学的思维是小学生书法学习产生量变和质变的基础。

二、感性思维——以工具为载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学习书法必须先准备好相应的书法工具,其中笔、墨、纸是最主要的。

(一)体验毛笔特性

介绍毛笔的特点、开笔、清洗和保养,握笔方法,用毫得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尝试性的练习,既可以是画线(横线、竖线、弧线),又可以是提按交替练习,让他们尽快熟悉毛笔“软”的特性。在学生体验时,老师要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及时纠正,为以后技法训练做好准备。

(二)熟悉纸张特点

熟悉练习纸(毛边纸)的特点,先让学生感受生熟度(生纸、熟纸和半生熟)不同纸张的书写效果。生纸易吸墨易渗,熟纸不易吸墨不渗,一般选用七八分熟的纸张适合来练习书法;对纸的光滑面与粗糙面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纸的正反面进行涂写,观察线条的特点,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字体秀美细腻和字体质朴厚实应选用纸的光滑面还是粗糙面。

(三)感受墨汁效果

现在的墨汁含有一定的胶,胶的多少一定上程度影响到行笔。适合使用的墨汁需要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教师可向学生推荐性能较好的墨汁(如红星墨液、曹素功等),让学生体验蘸墨的多少对书写线条状态的影响,使他们学会蘸墨、掭笔,控制毛笔的蓄墨量,从而达到最佳书写效果。

三、形象思维——以笔法为载体

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征来分析,一些漂亮而有力的线条、轻松而清晰的用笔是最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开展相应的笔法教学,使他们获取丰富的思维体验。

(一)体验基本用笔

学生初学书法,教师引领学生掌握起笔、行笔、收笔基本运笔方法。起笔:露锋尖起、藏锋圆起、藏锋方起;行笔:中锋行笔、侧锋行笔;收笔:露锋尖收、藏锋方收、藏锋圆收。中锋运笔:线条浑圆如笔杆;侧锋运笔:线条硬扁如尺子。露、藏锋运笔则是锋芒毕露和饱满含蓄,使学生了解并熟悉不同的运笔动作书写的笔画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临摹简单笔画

有了一定的书写经验后,教师可以按教材,让学生临摹练习简单而形象的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笔画长短、方向和角度。如横左低右高,悬针竖收笔似针,垂露竖尾部如露珠,撇可分为平撇、斜撇、竖撇;捺画似芭蕾舞者绷直的脚面,斜捺形状如滑滑梯。并通过“感受—体验—体悟”,进一步掌握所学笔画,熟练使用毛笔书写。

(三)练习复杂笔法

当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笔画运笔后,教师应该形象地讲解毛笔在行笔过程中的锋面变化及其行笔快慢等关键技巧,引导学生临摹不同的笔画,让他们逐渐掌握调锋、转折等更复杂细腻的动作。调峰:侧锋转中锋,因行笔的方向要稍微改变,如同开车需要略打方向,车速不可过快;转折:行笔方向发生很大改变,如同汽车进行直角转弯,车速要缓慢,并且大幅度地打方向。

四、空间思维——以结构为载体

当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运笔方法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汉字的结构造型,即空间思维的教学。结构,在书法术语中称之为结字,也就是通过恰当安排笔画,使空间分布合理,让整个字达到和谐的要领。

(一)整体把握,细察字形

在书法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字形的整体认识,使其把字形写得准确。这就需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字想象成各种形状,帮其在头脑中建立抽象空间。例如,可以将“又”想象成一个梯形,把“军”想象成一个长方形等,字形的抽象空间逐步形成,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字的整体形态,为临摹打下基础。

(二)观形对比,细察笔画

汉字中的同一笔画形态千变万化,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其加深对每个笔画的印象,清晰每个笔画的细节。在这过程中,关键是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对比观察方法主要就是用形象思维,让学生找到笔画的长短、收放、笔画分割等变化。如“夫”字(图一),两横的长短;横收,撇捺放;撇与第一横相交后,把横分割的不均等。

(三)探微析妙,细察关系

历代书法家书写的汉字就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使这些字虚实相生、神采奕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明地处理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微妙关系,如匀等、大小、穿插、奇正、对称等。读帖不细,往往会使所临写的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教师可用摆字模、对比法、观察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来体会。

(四)计白当黑,细察空白

“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黑处,就要有灵动的线条结构来体现;白处,就要看字里行间的布局必须得宜,疏密有度,两者相映相生,相倚相吸,如“色”字(图二),短竖倾斜后巧妙地將1、2两处空间分割得大小错落有致,3、4、5三处的空白大小不一,使得整个字的空间处理极具有艺术性。

五、整体思维——以章法为载体

章法,是通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有机组织使一件书法作品达到整体和谐的方法。章法是从整体上对空白进行分割处理的艺术。如果没有对空白进行分割处理的意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只是写字而已。

北师大版小学书法教材主要涉及立轴、横幅、斗方、扇面四个形式的章法應用。教师应通过四种章法的优秀作品进行解析,包括落款与正文大小关系、位置错落关系、穿插关系、疏密关系以及空间分割等。

在章法教学中,我们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和对书法作品的整体思维,这对于小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来说是有梯度的。因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由易到难的过程,引导学生由临摹完整的集字作品逐渐向创作过渡,并围绕章法构成进行点评分析,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章法处理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书法创作能力。

六、节奏思维——以笔势为载体

书法的节奏感,如同音乐要有音的高低,即抑扬顿挫。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是根据或左或右转笔发力的这种惯性形成的笔毫顺向。在这一书写过程中,重在舒展、灵敏而内含细腻,气脉相连,应时快时慢,线条长短并用,藏锋露锋交替使用,提按灵活变换,这就是书法节奏。

(一)用笔的徐缓

用笔徐缓(类似音乐里的快慢),就是在起笔、行笔、收笔过程中,遵循笔顺规律,按照书写顺序,将每一个书写的动作,行笔有急有缓,依次固着在笔痕当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在临摹时保持用笔过程的连贯性,改正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描画笔画的错误习惯,要求学生保持一定的书写节奏。

(二)笔画的粗细

笔画粗细(类似音乐里的高音与低音),是指笔提按并平移后留下线条粗细变化。在书法作品中,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存在粗与细的笔画变化。粗细的反差越是明显,其音符的跳动感就越强,同时,它的“音域”也就越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书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控制毛笔的提与按。

(三)线条的长短

笔画的长线与短线(类似音乐里的短音和延长音)。点,是最短的线。长线,包括直线和弧线,以及由直线和弧线多重组合的多样的线。短音急促而铿锵,长音悠扬而绵延。这一点,书法与音乐非常暗合。长线与短线的交替变化,就最可表现书法的韵律。

提高小学生的书写水平,促进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味,需要一批有一定书法功底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教育者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书法学习的规律,着眼学生科学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空间思维、整体思维和节奏思维,以方法、工具、笔法、结构、章法和笔势为载体,进行相应引导与练习,从而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书法技能的提升。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博平小学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书法教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小学书法教学中几点困难及解决方案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研究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