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建筑之自然排烟设计探讨

2021-07-04孙雁飞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年5期
关键词:厂房场所分区

孙雁飞

上海凯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人员在逃生时一旦吸入,轻则引起呼吸道烧伤,重则中毒晕倒,甚至不少死亡都是因为晕倒后被烧,因此,及时排除烟气至关重要。每一次火灾都是一次警钟,国家对消防工作的要求越发严格,对建筑物的消防设计要求日益提高,作为一名暖通工作者,深感前期建筑设计阶段做好防火、防烟、排烟设计非常有必要。本文以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自然排烟及自然补风设计进行阐述。

1 工业建筑中需设排烟设施的场所或部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工业厂房或仓库中需要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或部位,做了明确的规定:①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 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②建筑面积大于5000 m2的丁类生产车间。③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丙类仓库。④高度大于32 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 m 的走道,其它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 m 的疏散走道[1]。

之所以未提及甲、乙类厂房或仓库,是因为这两类厂房或仓库有爆炸危险,一旦着火,可能直接构成爆炸,往往不考虑排烟设施,重点考虑加强其防火设计及正常通风、事故通风等预防爆炸的技术措施。之所以未提及戊类厂房或仓库,是因为这类厂房或仓库生产,储存物质为不燃烧物品,火灾危险性小,不考虑排烟的设施。

丁类厂房或仓库火灾危险性也较小,但在建筑面积较大的丁类车间中,仍然可能存在火灾危险性较大或者可燃物较多的局部区域,比如空调生产与组装车间,有的制冷剂是可燃的,万一泄漏,遇到火源即有可能发生持续燃烧,再者,虽然丁类厂房内生产、储存物品为难燃物,但是物品的包装物很有可能是可燃的纸箱、泡沫等,而较大的生产车间,仅依靠外墙开口难以及时将烟气排除,因此,设置排烟设施可以有效预防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 工业建筑的自然排烟问题

排烟设施,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方式。对于工业建筑来说,自然排烟无疑是最佳方案,经济安全。

2.1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要求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烟规)要求: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 m。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 倍[2]。如果按规范的字面理解,对于净高只有3 m的车间,净高的2.8 倍才8.4 m,而当自然排烟窗(口)设置在外墙时,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这就要求建筑物的宽边不能大于16.8 m,实际工程中,这样的工业建筑比较少。因此,按此条规范,对于绝大多数工业建筑而言,只能采用机械排烟,这是极其不经济不合理的。幸而规范编委组专家后来对这一条给出了明确解释:①防烟分区内任一点到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 m 的要求对于任何排烟场合都适用。②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净高大于10.7 m 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室内净高的2.8 倍。10.7 m 的由来是这样的:30 m÷2.8≈10.7 m,也就是说,当采用自然排烟的工业建筑空间净高大于10.7 m 时,其水平距离要求是适当放宽的,只要满足不大于空间净高的2.8 倍即可。这就比较符合规范编制者的初衷,因此,设计师应读透规范,弄懂规范条文的编制目的。

按照专家的解释,很多工业建筑便可设计自然排烟。图1 给出一个实例:某丙类厂房长边106.4 m,宽边36.2 m,层高5 m。按烟规划分防烟分区,各防烟分区面积应≯1000 m2,长边应≯36 m,故而划分为4 个防烟分区,再分别计算每个防烟分区的自然排烟窗有效开启面积,并考虑自然补风即可。得益于专家对规范的解读,此厂房才能自然排烟,否则按照规范的字面意思,该厂房不满足两侧自然排烟窗(口)到防烟分区内任一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 m(5 m×2.8),就要设计机械排烟系统。

图1 某丙类厂房三层平面图

2.2 自然排烟窗(口)如何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的设置

厂房、仓库的自然排烟窗(口)设置除了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外,还有一条规定值得讨论: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2]。《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示(以下简称图集)中对这条规定给出了示意图及注释(图2[3]),明确示出如何沿对边均匀设置:对称布置,要么a 组,要么b 组,均匀布置在高位,且自然排烟窗开启方向应顺烟气流动方向。显然,图集中示意出的是理想状态,实际工程中,厂房必然有楼梯间、设备管井,往往还有电梯、卫生间、设备用房等,势必会占用一些室内位置,那么就会出现对边的自然排烟窗不能完全一一对应。这样的情况笔者多次遇到,也与多家审图公司沟通过,总结得出以下几点设计注意点:首先,对边设置的自然排烟窗实际可开启总面积需满足规范要求。其次,自然排烟窗只能沿a 组或者b 组设置,假如a 组自然排烟窗有效总面积达不到规范要求时,不可借用b 组位置上的窗,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尽量将电梯、卫生间、设备用房等移位,尽量避免占用a 组自然排烟窗位置。再者,当某一组自然排烟窗对边面积出现悬殊时,要保证少的一边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不少于多的一边的1/2,有条件时,尽量使其达到大于多的一边的2/3,如此可保证烟气形成比较好的对流。最后,对于有屋顶的厂房、仓库,可以将自然排烟窗均匀设置在屋顶,对于向上流动的烟气来说,排出会更加有利。

图2 自然排烟窗(口)沿建筑物外墙的两条对边均匀布置

关于“均匀设置”,在设计初期,要注意与建筑提前沟通,每组自然排烟窗的长度不宜大于3 m,相邻防火分区处两边的自然排烟窗间距应大于等于2 m,以减少火灾对相邻防火分区的影响,参见图3[3]。

图3 自然排烟窗(口)分散均匀布置示意图

关于“对边设置”,条文如此描述:在侧墙上设置的,应尽量在建筑的两侧长边的高位对称布置,形成对流。这里,“建筑的两侧长边”,有人理解为字面意思“建筑物的两侧长边”,也有人理解为“防烟分区的两侧长边”。如果按照“建筑物的两侧长边”执行,图1 所示厂房是能满足要求的,但是如果按“防烟分区的两侧长边”来执行,图1 所示厂房自然排烟窗虽然均匀设置在建筑物两条长边侧,但对于每个防烟分区来说,均设置在防烟分区的短边侧,便无法满足要求。笔者在实际项目中遇到过类似情况,有审图老师认同第二种理解,后来便增设了机械排烟系统。再看图1 示例的厂房,显然,该厂房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防烟分区的计算排烟量较大,系统排烟量较大,并且需增设排烟管井、排烟专用机房、固定窗等,后期尚需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如果该厂房设计年限内一直未发生火灾,机械排烟设备常年不使用的话,年久会失效,远没有自然排烟可靠,设计机械排烟系统便会造成无畏的资源浪费。笔者认为,“建筑的两侧长边”出现在条文解释中,前面也加了修饰词“应尽量”,结合前面的图2,也就是说也可以沿建筑的两条短边均匀设置,那么,沿防烟分区的两条短边均匀设置亦可,只要能形成有效的对流即可,不应过分教条。当然,如果方案阶段建筑设计师将厂房设计得扁长一些,尽量使建筑物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位于防烟分区的长边,采用自然排烟,会更加经济合理。

3 工业建筑的自然补风问题

众所周知,空气有进才能有出,因此,补风系统是排烟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烟规在补风章节中规定: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 m2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2]。在此简要探讨两个问题。

一是,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是否要设置补风系统?笔者认为,排烟系统应包括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补风系统应包括自然补风和机械补风系统,根据字面意思可初步判定,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再根据条文解释,不设补风系统的特例是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地上走道和地上小于500 m2的房间,不是说这些场所不需要设置补风系统,而是因为这些场所的排烟量较小,可以通过建筑的门窗等缝隙渗透补风。如果专门设置补风系统,工程初投资和后期运行管理都要增加投入,不够经济,由此可见,任何设有排烟系统的场所,包括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均需要设置补风系统。另外,图集中也给出了自然补风的平面示意图,由图4[3]和图5[3]也可以看出隐含表达,不管是利用自然排烟窗自然排烟,还是通过机械排烟口机械排烟,均需要设置补风系统,而且补风要达到一定的量,且补风口设在储烟仓以下时,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排出烟气。因此,不能理解为只有机械排烟系统需要设置补风系统,从而造成设计失误。

图4 自然补风的平面示意图

图5 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平面示意图

二是,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设置自然补风系统还是机械补风系统?自然补风口风速要求是多少?其实,自然排烟系统的动力来源于火灾烟气的热浮力和建筑物外部风压,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和排烟补风窗之间的高度差是必要条件,因此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设置自然补风系统即可。如若设置机械补风,如同给着火场所设置鼓风机,助长火势。烟规指出: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 m/s[2],笔者认为,这个自然补风口风速限值适用于机械排烟、自然补风的情形,对于自然排烟、自然补风的情形,应根据烟规4.6.15 条公式进行迭代计算,确定自然补风口的面积。从该公式不难发现,自然排烟进排风口面积与烟层平均温度和环境温度差△T 和排烟窗下烟气层厚度db有关。举个实例来简要阐述如何设计自然排烟、自然补风系统。

图6 所示厂房长56.9 m,宽22.5 m,三层层高4.2 m,面积1103 m2,采用自然排烟、自然补风系统。首先,将该生产车间划分为两个防烟分区,分别计算每个防烟分区所需自然排烟窗面积,并计算最小清晰高度为2.007 m,设定清晰高度Hq取为2.20 m,提资于建筑。然后,将建筑计算出的自然排烟窗有效面积及其他相关参数输入后,进行多次试算,笔者根据公式编辑了计算表格,当公式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时候,就能得到所需的自然补风面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排烟窗下烟气层厚度db越小,所需自然补风窗面积就越大,该值一般最小取0.2 m,再小,自然补风窗面积就会很大甚至无解,因此,在建筑初步计算自然排烟窗面积时,需提醒建筑将自然排烟窗设置在清晰高度以上至少0.2 m。最后,在平面图上标注实际可开启自然补风窗面积及位置,要注意与自然排烟窗距离不应<5 m。实际工程中,计算后有时会发现可以设置自然补风窗的位置不多、面积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跟建筑商议调整排烟窗下烟气层厚度db后,再重新计算,反复几次,得出最优设计。

图6 某丙类厂房三层自然排烟系统平面布置图

4 结论

1)工业建筑的自然排烟问题。指出防烟分区内任一点到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0 m的要求对于任何排烟场合都适用。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净高大于10.7 m 时,才需控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室内净高的2.8 倍。当自然排烟窗(口)设置在外墙上时,如何更好地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笔者认为,重点应是烟气能形成有效的对流。

2)工业建筑的自然补风问题。分析得出设置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自然补风系统,并指出对于自然排烟、自然补风的情形,自然补风窗(口)面积应根据烟规4.6.15 条公式进行多次试算得出。

此外,设计人员需注意,烟规是建筑和暖通两个专业的规范,这就要求建筑和暖通设计师仔细研读规范,项目各个阶段多沟通配合,在满足规范的条件下,设计出更优的作品。

猜你喜欢

厂房场所分区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远离不良场所
浪莎 分区而治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