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CC基板烧结收缩率一致性提升研究

2021-07-02王亚东杨兴宇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5期
关键词:层压坯体收缩率

王亚东,张 潇,杨兴宇,秦 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微组装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1 LTCC基板烧结收缩率研究现状

低温共烧陶瓷 (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LTCC)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无源集成及混合电路封装技术,它将电阻、电容和电感集成在多层基板内部,可直接作为IC的封装基板,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和高性能的突出优势[1],为射频、微波系统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在LTCC基板制造过程中,烧结是一个特殊过程,是基板成型的最后一道工序,烧结过程中在进行物理变化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最终使基板尺寸发生明显改变[2],通常用烧结收缩率来表征基板尺寸的改变程度。然而,影响烧结收缩率的因素存在于LTCC基板制造的每个环节,控制难度较大,造成了在同型号产品的批量生产中,烧结收缩率相对于设计收缩率波动较大,一致性差,不利于产品的稳定生产,严重影响了后续的装配工作。

本文将对现有的层压和烧结工艺做出适当改进,以期降低收缩率的波动,提升LTCC基板烧结收缩率的一致性。

2 影响基板烧结收缩率一致性的主要因素

在整个LTCC的制造过程中,每个工序的工艺改变都可能对最终的烧结收缩率产生影响,本文从层压和烧结两个工序着手,通过设计独立的实验重点研究层压压力、烧结摆放位置、烧结曲线等因素对烧结收缩率的影响,并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

1)两步层压工艺。根据加压方式的不同,LTCC层压工艺分为单轴压和等静压。单轴压主要是生瓷坯体上下两面受力,其余面不受力,造成整个坯体受力不均匀,层压完成后坯体的致密性差。而等静压则利用了帕斯卡原理,利用液体作为介质,将机械压力均匀地施加在生瓷坯体的每一个表面上,使坯体成型后密度均匀。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生瓷的材料特性和工艺要求,LTCC层压工艺又可分为整体层压和累积层压。整体层压为所有层生瓷片一起叠层后,该坯体作为整体进行层压,此工艺已普遍应用于生产中。累积层压为生瓷片经多次叠层和层压后,最终形成完整坯体,此工艺多用于特殊生瓷材料和双面腔LTCC基板的制造中[3]。

在长期的生产中发现,即使采用相同的叠压方式,产品烧结后的收缩率一致性也较差。经研究,笔者对现有LTCC基板的层压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步层压工艺,即采用两步层压的方式,LTCC基板预热完成后先用小压力保压5 min,再用推荐压力保压10 min。为使实验更接近实际生产,除层压外,实验采用与A型号产品相同的生产工艺。实验样品所用原料为FERRO-A6M系生瓷带及配套浆料,根据A型号产品的设计要求,对样品进行生瓷带打孔、通孔金属化及图形印刷等处理,每版21层共20版,叠层时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放置金属背板、隔离膜、生瓷片、隔离膜、金属掩模板,然后用硅胶垫包裹放入包封袋中抽真空。设置层压机参数,水温70℃,预热完成后先用10MPa的压力压5 min,再用21 MPa的压力压10 min,压成后通过热切分切成单块烧结,烧结时采用FERRO推荐曲线,见第75页图1。

图1 FE RR O推荐烧结曲线

生产中,只需要关注A型号产品的长边即X轴方向尺寸,其烧后标准值为71.75 mm,设计收缩率为15.40%。由于原材料和生产环节各因素的作用,造成了A型号产品的烧结收缩率一致性较差,其烧结收缩率波动很难控制在±0.4%以内,甚至有的收缩率不合格造成了产品的报废。本实验采用两步层压工艺,压力为21 MPa,烧后尺寸标准为71.75 mm,共测量了20组样品的烧后尺寸,其结果见表1;对应的烧结收缩率见图2。

表1 样品烧结结果 (mm)

图2 两步层压后烧结收缩率

从图2可看出,采用两步层压工艺后,样品的最大烧结收缩率为15.68%,最小烧结收缩率为15.10%,相对于15.40%的设计收缩率,样品的烧结收缩率波动控制在了±0.3%以内,优于之前的±0.4%以上,烧结收缩率一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LTCC层压工艺是温度、压力和时间共同对生瓷坯体作用,实验中所用温度和实际生产的温度一致,层压由单步改为两步后,时间上延长了5 min,坯体可顺利完成从局部受热到整体受热的过程,弥补了由于常温坯体的放入造成的温度扰动,充分提高了生瓷片中粘结剂的活性;而且先用小压力预压再用标准压力层压后,可使生瓷内和层间残留空气充分排出,小压力预压使得腔体在大压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减缓,提高了层间的胶粘程度,增强了坯体各处结合的紧密性,进而提高了烧结收缩率的一致性。

2)烧结摆放位置。烧结是LTCC基板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烧结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烧结后产品的金丝键合性、可焊性、生瓷密度、介电常数等。LTCC烧结炉采用对流和辐射相结合的加热方式对产品进行烧结。其中,对流加热通过比例阀门对不同阶段的产品气流量进行调节。对整个炉膛而言,气体自一侧向另一侧喷射,并完成尾气的排出。而在实际产品的烧结中,为了提高产品的摆放密度或烧结产能,在炉膛内会搭接多层承烧板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承烧板之间使用承烧柱进行支撑。在气体喷射过程中,在多层承烧板和承烧柱之间会形成一些气流的死角,换言之就是指放置在不同位置的产品,经过其表面的气流呈现不一致的特性。在产品的烧结中,气流的异同会影响玻璃的流动,进而影响其浸润性和浆料的收缩。因此在摆放产品时应将产品全部摆放在无气流遮挡的位置,以改善产品的烧结收缩率。对20组样品改进摆放位置前后的烧结收缩率进行测试,结果见图3。

图3 调整位置后烧结收缩率

从图3可以看出,改进前最大烧结收缩率为15.84%,最小为14.95%,相对15.4%的设计收缩率最大波动为-0.45%。改进后最大烧结收缩率为15.70%,最小为15.09%,相对15.4%的设计收缩率的最大波动为-0.31%。改进前,由于承烧柱的影响,附近气体流通存在死角,周围的样品烧结完成后收缩率波动较大。改进后,样品摆放位置离承烧柱较远,烧结过程中样品周围气体流通均匀,烧结收缩率波动较小,一致性得到提升。

3)烧结曲线。烧结曲线是根据不同的材料体系定制的能够满足材料特性的曲线,是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在整条烧结曲线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从排胶完成到烧结完成的快速升温阶段。升温速率是衡量这一阶段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升温速率的高低会影响玻璃的流动,进而影响浆料与陶瓷的附着力;不仅如此,升温速率还会直接影响浆料的收缩、烧结完成后基板的密度、机械强度、介电常数等。一般情况下,通过设置烧结曲线可以容易地实现升温速率的控制。然而,分析烧结完成后的烧结曲线发现,同一时刻不同温区的热电偶测量的温度差异较大(将近20℃),究其原因,发现在快速升温阶段,各个温区提高温度的能力不同。这与产品在快速升温阶段温度一致性的要求不符,且不同温区之间的温度一致性也会影响交界区域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多个烧结批次下的收缩率一致性问题。一方面,对烧结曲线进行温区之间功率的匹配;另一方面,对不同温区和相同温区不同辐射位置之间的功率和温度进行补偿。经过反复调试,可将快速升温阶段同一温度点不同温区之间的烧结温度控制在±3℃。对调试前后温度交界区共两层20组样品的烧结收缩率进行测试,结果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调试前最大烧结收缩率为15.88%,最小值为14.91%,相对设计收缩率15.4%的最大波动为-0.49%。调试后最大烧结收缩率为15.74%,最小值为15.09%,相对设计收缩率15.4%的最大波动为+0.34%。由于调试前不同温区在快速升温阶段存在最大20℃的温差,导致温区交界处样品的收缩率波动较大。调试后,可以将不同温区在快速升温阶段的温差控制在3℃之内,显著优化了不同温区交界区域处样品的烧结收缩率,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

图4 调节烧结曲线后烧结收缩率

3 结论

本文针对FERRO-A6M材料体系LTCC基板的烧结收缩率一致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层压和烧结两道工序,对现有工艺提出了改进,并设计了相关实验。通过验证,采用两步层压工艺使产品的烧结收缩率的波动绝对值下降到0.3%以内,通过调整样品的烧结摆放位置和快速升温阶段的烧结曲线,使烧结收缩率波动的绝对值稳定控制在了0.35%以内,显著提升了LTCC基板的烧结收缩率一致性。

(责任编辑 石俊仙)

猜你喜欢

层压坯体收缩率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基于铝与层压硅铁热阻研究的电机定子-外壳界面压强确定方法
光伏组件层压机的加热方式研究及发展趋势展望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车用层压复合座套面料施胶工艺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汽车仪表板用PP改性料收缩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