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史育德 价值引导
——统编《道德与法治》五下历史主题单元的教学要点

2021-07-02邬冬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落点本课道德与法治

□ 邬冬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历史内容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历史学科教学。该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是为了以历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理解教材立意,把握德育落点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共设置了6课,以时间为线索,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中国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特别要注意准确把握德育落点,进行价值引导。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各课的德育落点可以概括如下。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我国所遭受的侵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抗争精神。

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所做的努力,感悟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了解辛亥革命在推动近代中国变革上的重要意义。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革命精神、爱国精神。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等重要史实,懂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进一步感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悲痛记忆和中华民族奋勇抗争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到抗战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领悟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悟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

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本课的德育落点主要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教学前,教师要深刻理解各课教材的核心价值,把握德育落点,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比如在教学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中“虎门销烟”这一话题时,“知道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反抗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烈的爱国精神,萌发敬仰民族英雄的情感”“初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是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这些目标能够让课堂走向纵深。

二、明晰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

“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这一单元教材展现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以及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教材的编排遵循历史进程,包括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改革开放,以及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明晰历史线索,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准确运用历史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历史线索对照情况如表1。

表1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历史线索对照表

表1呈现了第7课到第12课的主要历史线索,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各课所处的历史时空位置。同时各课教材还涉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比如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就涉及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两万五千里长征等历史事件。教师要深入了解并熟悉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涉及的人物及其思想、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等。由此,在讲述历史事件和运用历史资源时才能准确把握,并且使课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比如第9课第一个话题“开天辟地的大事”,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材正文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非常简约,但实际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宏大而复杂。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历史知识,能够依据史实和教材呈现的内容进行设计。教学时,一位教师首先从前一课的学习引入,讲述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革命果实惨遭窃取,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没有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老百姓的头脑中仍存留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接着顺势提问:此时的中国该何去何从?然后结合教材第58页的内容,带领学生了解“一本杂志”“一位伟人”“一种思想”,向学生说明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宣传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迷信和封建专制,对广大人民进行了思想启蒙,推动了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颂扬十月革命的胜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及《新青年》杂志让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关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唤醒了青年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解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知道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早期的共产党员在各地建立组织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由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阶级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然后是建党。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的红船,革命先驱们冒着生命危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党的奋斗目标。从此,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运用视频资源带领学生体验历史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段历史。

这样的教学沿着历史线索,点面结合,将教材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几件大事联结起来,将人物、事件与历史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史实,感悟革命精神。

三、链接学生生活,拉近时空距离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的记载,历史具有客观性和过去性的特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距离自己的生活已经十分遥远和陌生。如何拉近遥远的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教师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将今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场景、事物、活动引入到历史内容的学习之中。比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内容时,教师可以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的照片;在讲到“人们不仅在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庆祝新中国成立,还用各种不同方式纪念国庆”时,请学生调查“自己身边有取名为建国、建华、国庆这一类名字的人吗”“父母为什么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呢”;或给学生播放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学校举行庆祝活动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由此,教师通过链接学生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历史的痕迹,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相关的人、事、物,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四、还原历史场景,加深体验感悟

学习历史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走进历史,获得历史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呈现、文字描述、故事讲述、电影播放、文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呈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在历史背景中感受和体验当时的情境以及人们内心的感受。其中,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撷取影视资源,直观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加深学生的历史体验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课,在讲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用课件播放学生、知识分子、工人等上街游行、演讲、抗议北洋政府的影片,让学生切实感受当时振奋人心的场面,由此深化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在讲述嘉兴南湖游船上建党的历史时,教师播放影片《建党伟业》片段,让学生体验那激动人心的神圣一刻,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而带领学生进行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则能更好地让学生站在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立场上来体验历史、思考问题。

五、注重问题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一些历史事实,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学会感受历史的丰厚内涵。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经历问题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感悟。

比如在“虎门销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教材第47页的《南京条约》,设计学习任务单。涂一涂:在地图上把割让的香港岛涂灰;算一算:计算赔款2100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读一读:读一读关税协商的条款,想一想这些条款意味着什么,进而探究“《南京条约》是怎样的条约”。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南京条约》丧权辱国的性质,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六、合理开发资源,恰当发挥作用

在教学历史内容时,教师常常会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资源,但资源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聚焦目标、精准投放。过多的图文影像资源,从形式上看,声、色、图、文并茂,实则容易使课堂成为资源展示课或影像传输课,不利于学生的问题探究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资源的呈现要“适当”,即应适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比如,一些战争中的血腥场面的影像不适合直接呈现给学生。此外,资源的开发要体现师生的共同“参与”。即师生应一起进行课前材料的准备。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的过程,就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部分。

总之,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明晰历史线索,找准德育落点,注重体验感悟,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落点本课道德与法治
基于空间分层组合设计的火箭落点实时计算模型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美火星轨道器拍到欧洲着陆器落点图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