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教学的调查为例

2021-07-02王诚凯

北方经贸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务专业知识国际贸易

李 莹,王诚凯,窦 强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管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专业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017 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从课程设置、教材、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添专业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2020 年5 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高等教育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

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的现代学者很多遵循了价值观的中立态度,但是基于学科特点,一定会涉及到意识形态的问题。就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价值观来解读,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讲授从事国际贸易相关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涉外性,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确保学生毕业到岗后具有坚定的信仰,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能以国家利益为先。基于课程思政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背景,牡丹江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挑选部分专业主干课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例,课堂教学方面实施了如下几项改革:

(一)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经管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养诚信服务、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尊重课程自身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使课程成为集专业知识、德育功能以及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价值引领目标

引领学生感受坚持改革开放对我国外贸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外贸发展的必然选择;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和正确看待外部世界;懂得中国进出口贸易正逐步实现法治化,善用法律武器开展对外贸易。

2.专业知识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国际贸易的经典理论,并了解前沿理论及研究趋势;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掌握各交易流程中涉及的惯例和法规;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3.职业技能目标

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进出口企业业务员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国际物流、报关报检、议付核销退税等流程岗位操作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具开创精神和服务意识。

(二)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专业知识点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重新梳理教学内容,保证基本理论和知识讲授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力争做到每次课都能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篇和实务篇两个部分,基于课程思政改革的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思政融入点主要集中在理论篇部分,通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问题,明确国际贸易理论的现实应用,理解我国实施各项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的选择正确性。具体融入点举例如表1。

表1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部分思政融入点举例

(三)实施线上资源自学线下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较为庞杂,为避免思政内容的灌输,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自己体会和感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后,该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思政育人时,减少讲授法教学,而是通过更为生动、更具吸引力的视频、图片、案例资料等资源,让学生课前线上自学后完成作业,再通过线下课程开展师生讨论或者辩论,明确价值取向,增强政治意识,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以确保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分析

为全面考察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情况,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经管类专业进一步“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笔者对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调查”。现对问卷反馈进行说明。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8 级、2019 级牡丹江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生。其中男生占18%,女生占82%;大二年级学生占50%,大三年级学生占50%;经济类专业学生占71%,管理类专业学生占29%;共青团员占97%,党员占2%,群众占1%。

本次调查以网络问卷的方法,发放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调查”。问卷采用小程序发放,不记名的形式保障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问卷包括15 个题目,单选11 道,多选4 道。共计发放101 份,获得有效问卷99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9%。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对开展课程思政的认可度

被调查者认为,父母的教育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最具影响力,教育经历、社会经历、网络媒体三种影响因素中,教育经历影响高于社会经历的影响,而网络媒体对价值观影响很小(图1)。在教育经历的影响中,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对价值观的形成更为关键。

图1 价值观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以往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通过思政课程完成的,而专业课程一直是以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为目标。自经管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后,各门专业课程逐渐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调查显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进行思政改革后,89.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能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同向同行

虽然被调查者认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但在专业课中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的关系调查显示,68.75%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的价值在于学习专业知识,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83.33%的被调查者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除传授专业知识外,还传播了有关党和国家、社会与人民的相关理念;56%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对学生个人品质培养进行了指引;5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规划做了指导。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思政目标的结合上,被调查者感受如下:

表3 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学习时获得的思政收获

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内容的切入点

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关注的话题排名依次是社会生活、时政话题、国家文化、专业相关内容。其中,75%的被调查者对社会生活话题最感兴趣,46%的学生指出课程讲授中时事热点方面需要增加。这说明学生情感和观念容易被现实影响,因此要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防止灌输性学习引起的反感和排斥,思政内容可以从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入手。

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改革后,思政内容主要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讨论、主题辩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改变了原有的课程设计。为更好地促进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的融合,本研究对该教学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的学生期望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点,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和答疑,同时开展思政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8%的学生建议将思政内容通过作业的形式展示。而只有2%的学生期望所有内容都采用线下教学,其他9%的学生认为以上方式都可以接受。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整还不够成熟,思政教育在专业知识中的融入还有待改进。当前的困境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比较强,课堂教学中仍是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用时事热点问题切入思政内容时欠缺思政教育的深入挖掘,教师能保障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明确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但对思政育人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等都还不够清楚。现有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尚属碎片化,散点式,并未就课程目标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开发。另外,在现有的课程考核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出思政内容考核的部分,一方面对教师的授课评价中没有思政课程评价的打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考核中也未包括这方面的内容。

三、推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改革的建议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具备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政治理论话语的转化能力。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积极参加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积累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相关文件和精神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可以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促进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子,各取对方所长,互学互长,一方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修养,另一方面提升思政教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思政教师可作为专业课的思政顾问,负责提供思政教育素材,对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和案例进行指导,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速度。

(二)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

建立多元教材教辅与教学案例的课程资料库,建设多元共享的课程思政学习平台;在以学生成长成果预设为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关注个体成长的差异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地位,构建师生互动的主体间性教学方式; 多重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尝试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等实现优质理念、优质资源和优质课程的共享,采用专题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

(三)课程思政内容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为检测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识,调整课程现有的考核构成,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应将思政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并逐步提高分值和评分标准,增加考核的“思政”属性。在评先、评优等制度上,将课程中的思政考核点作为思政评价的元素。

四、结语

经管类专业课程多数教学理论内容引自西方国家,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确保培养人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基于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课堂教学方面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培养作为课程目标,并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挖掘思政元素,并配以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为推进该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堂改革,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进一步开发系统性的思政教学资源库,并将思政内容考核放入教师及学生的考评当中,以深化和扩大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知识国际贸易
汽车销售实务课程改革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