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夜间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1-07-02于菲菲

北方经贸 2021年6期
关键词:淄博淄博市市民

于菲菲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 淄博 255033)

一、营造夜间经济氛围,改变市民消费理念

(一)存在问题

发展夜间经济,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因此,夜间经济繁荣发展,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北方四季更替鲜明,淄博居民已经习惯了固有的生活状态。与南方一些地区居民相比,市民传统消费理念普遍存在,即夜间应该主要是休息,这也是导致淄博夜间经济发展一直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调研中也了解到,淄博许多居民习惯于逛早市,白天到商场、超市购物消费,夜晚时间不同的年龄段虽有不同的选择,但多数是散步、看电视或者上网,即使是外出逛街购物或者健身,时间也比较短,而且对夜间经济的认识比较片面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市民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有待提升和改善。从调研收集的数据看,淄博市民夜间消费能力并不高,且夜间消费频次每周平均只有1-2 次(如表1)。消费能力不高和消费次数偏少是制约夜间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夜间经济持续时间短,56.45%的受调查者夜间外出消费一般停留1-2 小时。无论是从问卷数据还是从走访商户座谈数据都可以看出,晚间八点是消费的第一个分水岭(如表2),尤其是对于购物消费来说。晚间第二个消费分水岭是在十点,之后消费人群就越来越少,多数商户反映:“23 点之后就基本没人了”。

表1 您每周进行夜间消费的次数平均是

表2 您的夜间消费时间一般在

(二)改变固有消费理念

第一,加大对夜间消费的支持力度。一是建议可采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给予市民消费实惠,鼓励市民参与夜间经济消费,增强市民对夜间经济的体验感;二是多举办高端会展、重大节事活动等,如首届淄博青岛啤酒节,让市民“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提振市民的消费激情。第二,拓宽宣传渠道,着力改变市民固有的以白天为主的消费理念,深化市民对夜间经济的认识。一是利用各类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认识夜间经济并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多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二是可借鉴网络直播等网红方式,借助“名人效应”为淄博夜间经济代言,如市主要领导带头参与夜间经济,宣传带动淄博夜间经济发展,举办大型签售会、音乐会、演出等,运用“名人”吸引市民眼球,营造出浓厚的夜间消费氛围,改变人们对夜间经济的片面化认识。

二、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一)存在问题

夜间经济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从主题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休闲、餐饮、购物、健身、旅游、劳务等服务业,是人们一般需求之外的增量需求,这些增量需求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新的服务内容。目前,淄博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如表3),但仍存在如消费结构较单一,消费层次不高等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3 淄博市已经出台的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消费结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人的夜间消费仅仅局限于吃饱喝足阶段。从调研情况看,市民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在餐饮、购物方面,主要活动就是逛夜市,吃小吃或者聚餐,看夜景等,夜间经济消费的内容不够丰富。根据调研数据统计,有30.65%的消费者夜间消费中餐饮类支出占比50%,有53.23%的受调查者夜间消费中没有夜间旅游支出。

第二,消费业态比较单一,夜间经济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供给形式不够丰富,可供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选择的种类较少。从目前来看,淄博市夜间消费的供给,仍然以餐饮服务和零售产品供给为主,其他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如音乐演出、文艺演出、文物展览等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较少。问卷调研数据也反映出了这一点,44.35%受访者认为夜间娱乐消费项目、文艺演出等较少。

第三,与消费业态单一相对应的是部分商家对于夜间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如对于商家来说,晚间消耗的运营成本更高,但是人流量与白天相比却较少,消费额度达不到预期,商家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不愿意晚间营业或者延长营业时间,而对于市民来说,夜间消费又缺乏新鲜感,这样一来两者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四,文化特色不突出,无法形成联想效应。齐文化是淄博本地独有文化,但从目前看,齐文化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并没有在淄博夜间商圈中得到良好的体现,文化特色不明显。聊斋文化亦是如此。而省内济南与青岛两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提到济南就想到泉城,一提到青岛就想到啤酒,而淄博正是缺乏这种联想效应。而且旅游景区关门时间比较早。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淄博市很多适合夜间旅游的景区关门时间一般在八点以前甚至更早。而南方的一些地区的景区,尤其是一些有文化底蕴、地域特色的景区,常常是营业到半夜甚至更晚。

(二)立足现有资源进行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针对性。2019 年以来,淄博市出台了相应政策和措施,夜间经济已初具规模。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淄博市还有明显差距,尤其在政策支持上,还需加大对商家和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建议政府出台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或给予资金补贴等措施降低商家、景区的经营成本,拓宽经营渠道;二是营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到重点企业、行业调研,着力解决商户、企业、景区在夜间经济发展方面最突出的问题,让企业感受到淄博市发展夜间经济的诚意和决心,提高参与夜间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让夜间生活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一是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出淄博以及各区县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特性,才能在夜间经济中“亮眼”。可借鉴重庆的做法,不同区域的夜间消费场景形成差异化。张店主城区可作为淄博夜经济“核心区”,每个区县甚至每个场景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各自特色品牌。二是因时制宜,根据季节不同谋划发展重点,让夜间经济不再有淡季旺季。据调查,从10月到次年3 月,人们更愿意“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而不是出来消费。因此,要区分秋冬与春夏的夜间经济发展重点,如秋冬可多利用节日,打“文化牌”,发展花灯艺术,或大力发展室内夜间消费,如文化演出、博物馆、24 小时图书馆等,不能让夏天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人气”因为进入秋冬就散尽了。三是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体,打造“私人订制”式消费场景。从现场走访调研来看,淄博市夜间经济主力消费者正在呈现年轻化(25 岁-35 岁)趋势,且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在增强。对这一部分人来说,夜间消费既需要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还需要有可选择性。因此,夜间消费场景需增加更加多元、更具体验感、强互动的新型消费场景,社交、健身、减压、自我提升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在场景中得以满足,并为白天忙碌的白领阶层提供人际交往和圈层拓展的空间,如咖啡馆、酒吧、网吧、图书馆、文化馆等特色商业街区、商业地标。同时,还需要建立适应多数老百姓需求的夜间消费聚集区,比如打造社区15 分钟服务圈。

第三,大力发展有淄博特色的夜市,既要“高层次”,又要“烟火气”。广义的夜市,泛指夜间消费市场,包括百货商场、商业街、夜排档、文化娱乐设施,而广义的夜市正是夜间经济的缩影。淄博市可借鉴上海打造“地标性夜市”的做法,更好地“把晚上的生意做出来”。

第四,注入更多淄博文化元素,把淄博的故事讲得更好、更美、更动人,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体验。可参考其他城市打造夜间旅游的成功经验,打造本土特色旅游文化,并渗透到夜间经济中去,聚合商圈,形成巨大产业链,增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

三、精细化城市管理,优化消费环境

(一)存在问题

夜间经济在给城市带来活力、魅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调研发现,夜间经济的增长会给城市的市容市貌、城市卫生、交通秩序、消防安全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冲击,尤其是无计划、野蛮式发展的夜间经济。

第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夜间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匹配,尤其是交通问题。从调研来看,在交通方面,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交通拥堵,停车不便。56.45%的受调查者外出夜间消费的交通方式一般是私家车,其中一半以上认为堵车、停车难是夜间出行消费的首要问题;二是公共交通路线少停运早。尽管目前淄博市夜间公交已经做了很大调整:淄博市公交从2020 年8 月1 日开始,延长11 条公交线路的末班运行时间至冬季22:00、夏季22:30。根据客流来分布站点,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能够兼顾到市民的出行需要。同时,为满足市民在公交、高铁间换乘的需求,淄博市还增开了一条晚间接驳高铁市内公交线路,发车时间分别为晚上10 点35分和11 点半,起点站为淄博北站,终点站为淄博饭店。但是,在走访调研中,尤其是在与部分高校学生座谈时,学生们普遍反映公交车停运时间太早,公交路线太少。

第二,夜间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从调研来看,市民反映主要体现在垃圾、大气、产品质量、噪音和出行等方面(如表4)。

表4 淄博市夜间经济对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为夜间消费者提供安心、舒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一,规划先行,建管并重。一是建议政府在借鉴先进地市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夜间经济集聚区的特点,统一规划、管理。比如,对于给底层群众一份温暖,给城市留一份烟火气的“地摊经济”,除了规划,还应该规范。可借鉴河南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的做法,为小吃摊位换上规格统一、外观漂亮的餐车、灯牌。这就需要淄博市政府部门出台配套措施,规范地摊设置,解决经营点的用水、排污等难题,而不是过去“你赶我躲”式简单监管、机械监管。二是学习借鉴上海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制度的经验,提升政府对夜间经济的服务能力。针对夜间经济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以人为本、柔性执法,与商户、经营户一起协调解决。

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一是为夜间消费者和从业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保障。在夜间生活集聚区周边区域增加夜间停车位、出租车候客点、夜班公交路线等。如增加张店区周边区县公交夜间班次;增加各高等院校、产业厂区的公交班次密度和运营时间。二是加强夜间治安保障设施服务。加大安全巡防措施,为夜间经济发展营造安全氛围,加大对商户消防安全检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猜你喜欢

淄博淄博市市民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我的妈妈是“超级侦探”
我家的小客人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意义”的问题所在
诗意淄博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