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耀在单家集的红色光芒

2021-07-01钟培源

宁夏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会师兴隆

钟培源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红色资源丰厚、红色传统悠久,重走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方能以昂扬的姿态、担当的勇毅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探寻8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红色往事。

当公路两旁民宅店铺渐渐多起来,人流增加,公路变窄,车速明显慢下来时,导航显示单家集到了。单家集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川道里,山上的桃花、杏花正在怒放着。走了一会儿仍然寻不到目的地——单家集夜话旧址,只好停车问路,经路人指点,又行至50米远的一处广场,终于找到了。

单家集夜话的旧址是坐落于名为陕义堂的清真寺旁边的几间民房,地方不大,却被打扫得很干净,由于来得早,记者是当天的第一批游客,紧跟着而来的是坐满两辆大巴的人们,他们是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上百人集结在广场后有序地走向旧址的几间民房。

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会吸引如此多的访客?

20世纪30年代,中国积贫积弱,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百姓生活在贫苦且极不安定的状态中。国民党军队和土匪常对老百姓征粮逼款,让百姓们又恨又怕。

1935年8月15日,一支红军队伍来到单家集,村民们习惯性地躲的躲逃的逃,留在家里的也是紧锁门窗不敢出来。让百姓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只到来的军队与以往的不同,没有马蹄纷乱、鸡飞狗跳,却是十分安静。早起的人们想看个究竟,推开院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士兵们整齐地睡在街巷。原来为了不惊扰村民,红军不敲门、不进院,夜宿街头。这些红军说话客气,还耐心地向百姓讲解所经之处不拉夫、不收粮、不征款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以及抗日救国的意义。群众顾虑解除了,人心稳定了。

这支红军队伍就是红二十五军。

1935年7月,由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合北上的消息后,决定率部北上,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十五军会合,引接红军主力北上。

红二十五军4000余人准备在甘肃静宁与中央红军会合,但红二十五军到达时,中央红军尚未到来。8月15日,红二十五军由静宁北上,到达宁夏西吉的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部队,发动群众。红二十五军在宁夏期间,特别注重民族团结,专门下达了有关民族纪律和尊重民族习俗的规定。

红二十五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群众纪律,休整期间战士们不仅把驻地院子和街头巷尾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帮老百姓挑水、看病。红军的言行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赞扬,他们盛赞红军是“仁义之师”。后来,红二十五军送给单家集一块锦匾,上书“回汉兄弟亲如一家”。部队离开时,有的当地青年还参加了红军,村民们在街旁摆上茶水、糕饼,为红军送行、带路。在单家集,当年老一辈相传的革命故事里总有这样一句话:“这样的队伍是得民心的,将来要得天下呢!”这是群众对共产党及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最樸素也最深刻的印象。

是年8月17日,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单家集,沿西兰公路东进,并一举攻入隆德县城。此后红军一路转战六盘山区,多次击退国民党马鸿宾部的围追堵截。至9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2个月后,另一支红军又来到单家集,他们是红军陕甘支队(中央红军)第一纵队。“仁义之师”的良好印象,让老百姓看到中央红军时,热情相待。从“跑红军”变成了“迎红军”,成为了民心所向的最好见证。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位重要人物——毛泽东。

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南部后,得知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军在陕北会师,决定奔赴陕北。中央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红一军团编为第一纵队,红三军团编为第二纵队,军委直属部队编为第三纵队。1935年10月5日,红军到达西吉兴隆镇单家集,当晚,红军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盛情款待。

在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毛主席与清真寺阿訇马德海促膝长谈。他讲解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主张,马德海向毛泽东介绍了回族的宗教信仰,两人谈得非常融洽,史称“单家集夜话”。这次夜话也成为当地流传至今的佳话,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典范。毛主席当晚就住在清真寺边上的农户张春德家。农户想让首长睡个好觉,把土炕烧得很热,后来又怕炕太热首长睡不惯,找了一副门板垫在羊毛毡下。这充分显现出单家集百姓对红军的拥戴。

1936年10月22日,红军第三次来到单家集。红二方面军右纵队到达公易镇,总指挥贺龙率左纵队到达将台堡、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主力会师。其中将台堡会师是继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之后,红军长征史上最后一次会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部队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当时红二方面军总部设在将台堡城堡内,会师部队在城堡东侧大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1996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长征胜利结束60周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将台堡修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将台堡先后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3月,将台堡会师纪念碑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35年8月~1936年10月底,西吉县的多个乡镇留下了红军足迹,他们宣传革命、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同各族群众建立了无比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在这里播下红色火种,还留下了致富“法宝”。

红军途经兴隆镇时,教会了老百姓用特产马铃薯制作粉条。80多年来,当地群众不断传承、改良技艺,以兴隆镇粉丝、粉条、粉皮为代表的“三粉”产业如今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当地人亲切地将这三粉统称为“红粉”。

红军进入西吉后,为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工作,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针和政策。这些具体务实的民族宗教政策,为赢得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提供了保障,也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主要包括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自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在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方面,呼吁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一律平等,号召各族群众紧密联合起来,并要求红军指战员在思想上反对大汉族主义。红军不仅在思想方面大力宣传,而且身体力行,积极实践。

今天,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各民族交往交流、血脉相通、守望相助,各族群众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而这些,得益于长征途中党的民族政策在宁夏的早期实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不断完善和全面贯彻。

岁月变迁中,单家集的农家小院作为毛泽东夜宿旧址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当年,那夜,那盏油灯,跳动着微弱的光芒,如今那光芒已普照中华大地。这座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农家小院同样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传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历经70年上下求索,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

今天,站在单家集这座平常小院里,品味着8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前辈们的理想及初心的伟大,更敬仰鼓舞于他们为坚守初心而付出的不懈奋斗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红二十五军会师兴隆
吴焕先红二十五军“军魂”地位的确立
兴隆湖初冬
试论沣峪口会议的历史功绩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特别的生日礼物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中超三队“会师”亚冠16强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手上的证据
对抗角力与合作跑课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