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沽河的变迁

2021-07-01丁翊桐

大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两岸人民大沽大河

丁翊桐

一条河之于一座城,是时间最深处的记忆。我的姥姥、姥爷都是土生土长的大沽河人,姥姥说,大沽河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是他们小时候的天堂。夏天,大河暴涨,他们游泳捉鱼;冬天,大河冰封,他们就踩着自己做的冰橇,滑冰游戏

了解大沽河一直是我的愿望,所以我利用假期,对家乡这条陌生而神秘的大河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大沽河博物馆,采访我的姥姥、姥爷,我深入了解了大沽河的风土人情。

重走故地看新颜,我对这条大河和两岸人民的命运也有了更深地思考。

大沽河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4000年前已有人类在大沽河傍岸而居。北宋时期海上对外贸易已十分繁荣,古胶州在这里设立了市舶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沽水之治,始自有元,虽历代踵先接后,然每临旱涝无序,灾况总少改变。”大沽河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在历史上洪水频发,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1949年,大河涨水的季节,姥姥与共和国一同诞生了。那一年,姥爷8岁,他们的命运跟这条大河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55年,是大沽河近代以来第一次重大水患。据姥爷回忆,那时防洪设施不完全,条件艰苦,基本依靠村民的自发组织防御洪水。河堤很窄很矮,河水决堤而来,汹涌而下,水声震耳欲聋。这时的姥爷在上小学,师生拿筐子盛土,一筐一筐堵门口、堵村头胡同,一直持续到晚上。姥姥那年才6岁,听说要发水了,姥姥就爬上村里的围墙去看,眼看着大水汹涌而来,把村边种的庄稼也冲走了。

1960年,姥爷考上了县里的师范学校。这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短缺,新中国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虽然他一心想安安稳稳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那一年,他太饿了。1961年,北海舰队第一代海军陆战队征兵,姥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参军,开始了长达7年的军旅生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雨飘摇。这7年,姥爷驻守海岛,劈波斩浪,风餐露宿,从一个瘦弱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坚毅的军人。

1968年,姥爷退伍了。退伍的前一年,他从部队回家探亲,在亲戚媒人的介绍下,第一次见到了19岁的姥姥。两人沿着大沽河,一前一后默默走了大半天,谁也不说话这一走,不知不觉就走了50多年,一直走到今天。

退伍后,姥爷做了半生的乡村教师,一直到他从小学校长的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

1985年,大沽河又发生一次重大水患。据姥姥描述,那一天,村里用大喇叭招呼村民自备干粮,离开村庄。人们背着电视机、牵着牛羊、挽着老人小孩,像逃难似的往河堤上走,去往地势更高的村庄。

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从50年代至今,大沽河不断兴建蓄水工程。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又对大沽河进行了全面的治理。然而,发展之路上也有曲折。

姥爷告诉我,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在大沽河上游建了水库。水被储存起来,河里的水就少了,沙子也就露出来了。随着经济发展,盖房子要大量用沙,由于利益的驱使,沿岸有老百姓私建沙场。各种各样的挖掘机、抽沙机昼夜不停地轰鸣,把大沽河掏了个底朝天。到90年代中期,大沽河已经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2012年2月8日,青岛开始了历史上首次对大沽河的全流域、全方位治理。如今,大沽河容光焕发,它“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已成为胶东半岛的绿色长廊、生态之脉。

2021年6月启用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也坐落在大沽河畔,这是山東首座4F级国际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

回首再看沽河两岸,早已沧海桑田。

2018年国庆节,恰逢姥姥、姥爷金婚纪念日。姥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两位老人风风雨雨携手走过半个世纪,如今漫步焕然一新的杨柳河岸,走过灯火辉煌的五四广场,不由感慨万千:一生缘大河南去,五千年沧海桑田;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风轻云淡。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两岸人民大沽大河
大沽河
大河奔腾
台当局要处罚厦门台胞社区助理
赞中国军演
大河奔流
俞正声在会见台湾青年参访团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人民一起努力
大河无声
2003-2013年大沽河口湿地高分辨率遥感监测与变迁分析
青岛市开展大沽河流域废水污染源专项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