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释“钉头磷磷”

2021-07-01宋献普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参差密集古代汉语

宋献普

杜牧《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被譽为“古来之赋,天下第一”。全篇运用了“溶溶”“盘盘”“囷囷”“融融”“凄凄”“荧荧”“扰扰”“辘辘”“磷磷”等许多叠音词,音韵铿锵,文采焕然。其中“钉头磷磷”一词的注释存有争议。

第一种说法: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将“磷磷”注释为“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注释为“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第二种说法:搜狗百科的翻译是,“梁柱上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

第三种说法: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对“磷磷”的解释为“色彩鲜明的样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原指玉石的色彩映耀,这里是形容梁柱上的钉头的光彩耀目”。廖昌褀先生在《“磷磷”释疑》中认为:“磷磷”(读去声lìn lìn),形容宫门钉头闪闪。

“钉头”究竟是梁钉,还是门钉?“磷磷”的意思究竟是突出、密集,还是闪亮夺目?

笔者以为,考证古代诗文中的字义既不能盲目地沿袭旧说,也不能随意地提出新说,而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要查阅典籍,也要联系语境,务必深思慎取!

第一,查阅《简明古汉语词典》,“磷磷”有石头突出、钉头突出的意思;查阅《古代汉语词典》,“磷磷”有色彩鲜明的意思。其他工具书基本上也只收录这两个义项。“磷磷”是否还有“密集”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郭芹纳先生在《训诂学》一书中提出了“因文证义”之训诂法,即通过排比归纳来考证一个词语的意义。我们要明确杜牧笔下的“钉头磷磷”究竟是何义,还得看看唐人做何解释。

《古代汉语词典》解释“幂幂”为“浓密笼罩之貌”,将“落落”解释为“零落、稀疏的样子”。根据对文互训的原则,“磷磷”与“幂幂”“落落”对举,意思相近或相反,恰好说明“磷磷”有密集义。

在文中,“磷磷”与“参差”对举,我们还可以根据“参差”来推断论证“磷磷”的意思。

“参差”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共有三个义项:形容词,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副词,大约,几乎;动词,错过,蹉跎。而著名训诂学家黄灵庚先生在《唐诗“参差”义汇释》里依据“比较文例”之法考释出“参差的”九条义项:

“言斑驳、斑烂也,多用于色彩光影”;“言绰约不定、时隐时现也”;“言仿佛也”;“言先后往来也”;“言倏忽也”;“言重叠交互、纷乱错杂也”;“言遥远也,阻绝掩蔽也”;“言蹉跎、差错或落魄不偶也”;“言分离分别也”。

谢序华先生在《“参差”疑义探析》一文里亦考释出“参差”的五类十余项义,除了描写声响、音乐的,描写味道、质地、感觉的,描写情感的,还有描写形象的,如“纷乱、错杂、斑驳”“整齐有序”“连续依次”“重叠、茂密、密集、浓厚”“高大、高耸、长、远”等五项义;描写多种色彩的有“绚丽、斑斓、烂漫、鲜明、艳丽”义,形容单一色彩的有“艳艳、灿灿、油油葱葱、苍苍、绯绯”义。《阿房宫赋》里“瓦缝参差”之“参差”当是形容词,谢先生考释的“整齐有序”“密集”“绚丽”以及黄先生考释的“斑烂”“重叠交互”符合文意,可作文中“参差”之注。“参差”与“磷磷”构成对文,“磷磷”亦当有“整齐”“密集”“绚丽”义。

黄灵庚先生在《训诂学与语文教学》中提到了“以声音通训诂”“因声以求义”之声训法,此法根据双声叠韵的原理,追索词义演变的规律。笔者将“磷磷”的同音词邻邻、林林、粼粼、嶙嶙、辚辚、鳞鳞等搜集并整理,发现这些同音词,大多有“密集”义:

根据字典解释,奕奕、扰扰、翼翼、叠叠、簇簇皆有密集、众多或整齐义,而辚辚、鳞鳞、林林、粼粼、嶙嶙分别与之对举,当义同。

第二,结合语境、段落中心理解“(钉头)磷磷”。赋体的特征之一是铺叙渲染,即通常围绕一个具体事物或中心话题,从各个角度展开详尽描写,从而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或作者的观点有全面的认识或深刻的感受。“钉头磷磷”所在语段为: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这段文字六句话,构成一组大型排比句。排比是一种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辞格。行文中,有些内容虽然能够总括叙述,作者却故意列举叙述形成排比,就是为了强化语势,将感情抒发得更酣畅,把道理阐述得更透彻,从而提高表达的艺术效果。那么,“负栋之柱”一段文字围绕的话题、突出的重心是什么呢?根据选文所在段的分论点可知,乃“秦爱纷奢”。一个“奢”字如何聚焦式地体现呢?小杜准确地使用了提示语“多”,以其统辖六个分句,且在内容方面借助“多”的六次重复,使“一人”“独夫”的豪华住所、奢靡生活和“千万人”“六国之人”的辛苦劳作与贫寒处境形成对比,从而表现“秦亡于奢”的意旨。而“磷磷”之密集、整齐义恰好与段落中心“多”形成照应。

第三,结合有关古代建筑的文献记载,“(钉头)磷磷”有突出、夺目、密集义。

首先须解决的问题是文中的“钉头”指梁钉还是门钉?结合语境来看,理解为门钉较为合适。因为梁钉较为少用,古代木建筑多采用卯榫和燕尾槽来固定、连接构件,且外表平整、不突出;另外,梁钉侧重实用,门钉侧重装饰,兼顾实用性、观赏性、礼仪性、象征性。而原文“负栋之柱”一段恰好就是装饰和实用的比较:雕梁画栋、丝竹管弦乃是写奢华的建筑与骄奢的宫廷生活,农夫织女、市井言语乃是写质朴的百姓及其平凡多艰的生存现状。如果将钉头理解成门钉,则其美化装饰的功用不正和对举的粮食衣物这些糊口驱寒、果腹遮体之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实用性形成对比了吗?段落中心“秦爱纷奢”不也就水落石出了吗?

接着,门钉究竟是什么样子?《墨子》记载:“门扇薄植,皆凿半尺,一寸一涿弋。”“涿弋”是门钉的雏形,长二寸,钉入门板一寸以加固门板,露出门外一寸,涂抹泥巴以防敌人火攻。可见早期的门钉具有实用功能,后来逐渐具有了装饰功能,甚至被赋予权力、信仰、礼仪、文化、美学等丰富多样的特殊内涵。《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建造的永宁寺塔:“……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可见门钉之密集。朱庆征先生在《门钉的起源发展与礼制关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唐代,门的形式在敦煌壁画中表现得很清楚……门板上施有门钉和铺首衔环。北魏、隋、唐时期门钉使用多为5路5颗格式”,可见门钉之整齐。考古发掘证明,唐代曾有绿褐色门钉,可见门钉之色彩夺目。另外,门钉形状有花瓣形和圆形两种,莲花瓣状有阴柔之美,圆形有阳刚之美,可见门钉之突出。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瓦缝参差”之“参差”。上文言及谢先生考释的“整齐有序”“密集”“绚丽”以及黄先生考释的“斑烂”“重叠交互”可作“参差”之注。田玉娥在《洛阳唐瓦浅议》中指出:唐瓦质地丰富,包括陶质、琉璃质、玻璃质等;花纹多样,有龙纹、花草纹、兽面纹等;色彩以黄、绿两色为主。灰瓦质地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表面光滑,用于庙宇;琉璃瓦多用于宫殿。长安大明宫出土文物亦证明,琉璃瓦以绿色居多,蓝色次之。另外,重要建筑常用鸱尾和叠瓦脊,甚至还漆木为瓦、“镂铜为瓦”,可见瓦之色彩夺目。较重要的建筑屋顶坡度和缓,曲线流畅,使用线条明显的筒瓦,屋脊运用不同色彩的瓦件剪边,可见瓦缝之整齐。许多唐诗选本、教材教辅及网络平台将“参差”解释为“不齐之貌”“长短不一”,有待商榷。

综上,“磷磷”与“参差”相对举,皆有密集整齐、色彩明丽之义。作为联绵词,一词兼有多义并不足为奇,如“隆隆”,固然形容剧烈振动的声音,但谁又敢说隆隆之声非连绵不断呢?又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之“滚滚”,固然形容翻腾的样子,但谁敢说没有“急速、连续不断”的意思呢!所以,磷磷应该注释为:突出貌,兼有密集、整齐、绚丽义。“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应该翻译为:一个个整整齐齐突起的、色彩夺目的门钉比百姓粮仓里的粟粒还要多。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

猜你喜欢

参差密集古代汉语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赞蒲公英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黄昏纳凉
吟梨花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Seeing Red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做个Patty万人迷
西方紧盯中俄“密集”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