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意诗方近平淡

2021-07-01王朝辉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诗人

王朝辉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取得了很高成就,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是我国诗歌史上少有的高产诗人,而且优秀诗篇众多,他的《游山西村》《示儿》《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等都曾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其现存的近万首诗作中,三分之二以上为闲適诗,而这些闲适诗又大部分为诗人晚年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所作。这些诗作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闲适、静美与艰辛,抒写个人情趣,内容丰富,手法纯熟,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里,仅选择其中的一些代表作,让同学们一睹陆游晚年闲适诗的风采。

初夏闲步村落间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余生。

此诗写诗人退居山阴后初夏闲步所见,抒写闲适之情。前四句写闲步乡间所见,天气长久不晴,湖塘漫涨,掠岸欲平。荷塘绿叶田田,小鸟栖息其上,水面青萍微动,有声有色;偶见小鱼游息其间,着笔细腻入微。首联写池面欲平的静态,颔联写鸟、鱼的动态,由静而动,以动写静,意境幽远。同时运用意象组合之法,薄云、野水、绿叶、鸟、青萍、鱼等意象有机组合,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诗人沉醉其间,怡然自得。后四句抒怀,写诗人睡后漫无目的地闲游,自在逍遥,更有湖边幽隐之人携手同行,会心而笑,大感快慰。此诗描写细致工巧,语言清新雅致。颔、颈两联对仗整饬,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颔联,语言轻灵。诗人运用技巧而又使人不觉其求巧,写景如画,很有层次。诗的前半首对水乡初夏风物的细微体验与后半首逍遥超然的领悟,都给人一种与自然融合无间、悠然兴会的感觉,值得回味。

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前六句写幽静美景,显示怡然自得之乐;后两句陡然一转,结出诗情荡漾。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又着重写一“幽”字。首句“湖山”二字总领全篇,勾勒环境。次句写居室周围,暗笔点题。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环绕,有屋于此,确为幽居;槐树成荫,已然初夏景象。颔联紧承首联展开,写典型的初夏景色。上句明写所见,下句暗写所闻。白鹭悠然,蛙鸣处处,衬出环境清幽,又透出生机;“观”字更显诗人闲适心境。“箨龙”即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皆为初夏常见之物。颈联,诗人以静止的竹与花,唤起读者对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景物的想象。尾联,诗人忽然想到往日旧交零落殆尽,无人相与品茗度夏、共享湖山之乐,一种寂寞之感不由袭上心头。

泛湖至东泾

春水六七里,夕阳三四家。

儿童牧鹅鸭,妇女治桑麻。

地僻衣巾古,年丰笑语哗。

老夫维小艇,半醉摘藤花。

此诗写于诗人退居山阴期间,写泛舟湖上的所见所闻。前两句为远景:春水漫涨,水面有了六七里宽;夕阳西下,照着疏疏落落的三四户人家。三、四两句为中景:儿童在水边放赶着一群群鹅鸭,妇女们正在忙着采桑治麻。五、六两句为近景:由于地处偏僻,农人们依然穿戴古朴;又是一个丰收年景,到处是欢声笑语。最后两句为特写:老人喝了点酒,把小船系在水边,上岸采摘藤花。全诗描绘了一幅欢乐、热闹的农家生活图景。诗人精心选择景物,由远而近,层层推出,有声有色,勾画出一幅和谐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柳桥晚眺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此诗为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鱼跃”“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一、二句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从听觉与视觉着笔,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环境静谧而又生动有趣,看似平淡,实有深意。诗人以“鹤”来隐喻,希望北方沦陷的失地能够收复。三、四句诗人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以此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愁思。全诗写的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雨”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整首诗看似在咏物,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吾庐

吾庐镜湖上,傍水开云扃。

秋浅叶未丹,日落山更青。

孤鹤从西来,长鸣掠沙汀。

亦知常苦饥,未忍吞膻腥。

我食虽不肉,匕箸穷芳馨。

幽窗灯火冷,浊酒倒残瓶。

此诗作于诗人66岁那年的秋天。前四句写自己房子的位置及初秋傍晚时分房子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五至八句写孤鹤,借以自喻,写出自己孤独而艰辛的山居生活及对百姓清贫生活的同情,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凄凉而难以述说的心绪。末四句再次写到自己闲居清贫的生活:我虽然再也吃不上荤腥,却还能尝遍菜蔬的清香。“芳馨”二字,以菜之香味衬托自己甘于清贫的心态。而“幽窗”“冷”“浊酒”“残瓶”等意象则衬托出诗人孤单寂寞、惆怅冷清的老年生活,抒发自己被弹劾罢归后哀苦愁闷的心情。此诗以“吾庐”为题,写所处的优美环境和所过的悠闲生活,其中“孤鹤”“幽窗”“浊酒”暗藏寄托。诗人仕途坎坷跌宕,在晚年所写的闲适诗中,虽然将自然美景描绘得优美和谐,但在美景背后却留存诗人温婉的叹息。

山园

买得新园近钓矶,旋营茅栋设柴扉。

山经宿雨修容出,花倚和风作态飞。

世事只成惊老眼,酒徒频约典春衣。

狂吟烂醉君无笑,十丈愁城要解围。

此诗作于诗人67岁那年的春天。此时,诗人虽然闲散,但被罢官后,面对新园的美景,朦胧细微的景致使他萌生出不能为国效力的愁绪。本来想闲暇生活,但于为自然美景陶醉之时,也只能在狂饮烂醉中讨生活,以酒徒为友,凄然的神情可以想见。这样一种触景生情的方式被赋予了多重意味:在意境清远的闲适诗歌里,迷人的景色本使人愉悦爽朗,固然有诗意的栖居;但在诗人心里,却把热爱祖国、忧虑国土的情感投射其间,将一种开阔隐约的意境铺展开来,从而将物象化的景物上升到理性的内在关怀,达到物我相融的审美姿态。

稽山农

华胥氏①之国,可以卜吾居。无怀氏②之民,可以为吾友。

眼如岩电不看人,腹似鸱夷③惟贮酒。

周公礼乐寂不传,司马兵法亡亦久。

赖有神农之学存至今,扶犁近可师野叟。

粗缯大布以御冬,黄粱黑黍身自舂。

园畦剪韭胜肉美,社瓮拨醅如粥醲。

安得天下常丰年,老死不见传边烽。

利名画断莫挂口,子孙世作稽山农。

注释:①华胥氏:相传为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是伏羲、女娲之母,炎帝、黄帝的直系远祖;华胥国则是像天堂一样美好的地方。②无怀氏:中国传说中的一位上古帝王。③鸱夷:盛酒之器。

此诗写于诗人69岁那年的初春。此时,在家乡的闲居生活已经使诗人逐渐树立起一种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充满隐遁的恬淡和舒畅。此诗以典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淳朴、和平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流露出不愿结交权贵和抛弃名利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才将隐士的内容和意义充分地显示出来。在对自然山水的赞誉里融入了诗人忘我的情感,将他的自然之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养真守拙,躬耕田间,幽情自然的姿态随处可见。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

其一

放翁老手竟超然,俗子何由与作缘?

百榼旧曾夸席地,一窗今复幻壶天。

梦回橙在屏风曲,雨霁梅迎拄杖前。

吾爱吾庐得安卧,笑人思颍忆平泉。

其二

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月上忽看梅影出,风高时送雁声过。

一杯太淡君休笑,牛背吾方扣角歌。

这两首诗为陆游70岁那年的初冬家居山阴时所作。两诗风格闲适清淡,意境安贫乐道。

第一首,写自己已经老了,回忆年轻时很能喝酒,现在爱自己的平屋小斋,不必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首联自表老年闲居的“超然”脱俗。颔联出句忆旧,写壮年酒量大,能“席地”而坐,喝它“百榼”。榼,古代盛酒的器具。对句写当今,切题目的“明”字,写书室阳光明亮,窗边景色好,无异于“壶中天地”。“壶天”本指神仙境界,传说古代有神仙施壶公;此处意为书室虽陋小,亦足徜徉自适。此联今昔对照,抒写豪情消减、投老农村的感慨。颈联出句写梦醒之后看见曲折的屏风边放着一些橙子。“橙”和被迫与诗人离异的前妻唐琬有关,是容易引起诗人对失去的爱情的回忆之物。对句写“雨霁”“拄杖”出游,迎面见着早梅的情景。尾联写平屋小斋,亦自可爱,不必像欧阳修、李德裕那样求田问舍,经营阔气的园林别墅。“思颍”指宋欧阳修知颍州后,喜欢颍州风物,买田筑室于其地;“平泉”指唐李德裕在洛阳有平泉别墅,颇多园林之胜。

第二首,写自己白天和黑夜都在喝淡酒,并引用典故自表颓放,兼叹壮志未伸,含意隐微。首联说江南阳秋十月天气温和,“美睡宜人”,在书斋中午睡一会儿感觉非常舒服,切题中的“暖”字。颔联写室中帘不卷而“留香久”,硯微凹而“聚墨多”,以细致的细节刻画,状写书室的翰墨清香,洋溢着浓浓的书卷气。此两联写白天。颈联开始由白昼转入夜晚:新月初上时,则扶杖探梅目送秋雁。出句写“月”映“梅影”,幽细;对句写“风高”传送“雁声”,凄清。尾联写喝淡酒亦可酣歌,说不要以为这种生活过于平淡,终有一天也会实现自己的心愿。言辞之间,自然地流露出书生的自爱与自信。此联用春秋时齐桓公的卿相宁戚未入仕前为人挽车,在车前“扣牛角而歌”的典故。诗作以闲淡著称,无论是作者心境还是所处的外部环境,都给人一种恬静悠闲的感觉。诗人着笔细腻,写景工致,特别是第三、四句,营造的书室气氛清馨而古雅。

露坐

岸帻临窗意未便,又拖筇杖出庭前。

清秋欲近露沾草,皎月未升星满天。

过埭船争明旦市,踏车人废彻宵眠。

齐民一饱勤如许,坐食官仓每惕然。

此诗作于诗人74岁那年立秋前五日。诗以“露坐”为题,写诗人酷热中的思绪。在炎夏的时节,依然将眼前的美景描绘得透彻。他拖筇(筇竹杖)出庭,在露水沾草的境地里看繁星满天,但就在这自然美景中流露出诗人的忧虑。看见农民为早市而争船过埭,为车水灌田而整夜未眠,想着自己拿着俸禄过着闲居的日子,内心异常不安。从诗中我们固然能看到清新自然的美景,但更多的是陆游将一种闲适情怀融入对百姓的忧戚里。那种感人肺腑的关切,是藏在闲适情绪后的缩影。

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

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著人。

此咏燕诗写于诗人76岁那年的夏天。

前两句赞誉燕子的辛勤:忙碌地衔泥筑新窠,频繁地哺育小燕子。“初见”“新”“已复”“频”等词恰到好处地反映出燕子的辛勤,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的爱燕、颂燕之情。后两句,写燕子与房子主人亲密和谐的关系。“只愁去远归来晚”,一语双关,既是写出远门的燕子恋家,又是写房子主人惦记着燕子,怕它远去而迟归,从而揭示燕子与人的亲密关系。“不怕飞低打著人”,则进一步揭示了燕子与人的亲密关系。“只愁”“不怕”四字揣度燕子的心态,采用拟人手法,赋予燕子以人的情感,具有诙谐幽默的韵味。全诗笔调清新,描写生动入微,体物精细贴切,甚为传神,于平淡的语言中渗透了诗人仁义关爱、慈悲和善、依恋自然的情感。

夏日六言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这首六言小诗是诗人85岁那年的夏天所写。诗人用淡远闲适之笔,描摹了江南水乡夏夜的迷人景色。首句写地面之景:雨后溪水涨起来了,清风拂来。次句写天上之景:月亮落下,满天繁星。第三句写水上之景:几条船只横在河口。支流入江、大江入海的地方都叫浦。末句写山边之景:一阵悠远的笛声从远处的山边传来。小溪、清风、明月、繁星,浦口舟横,山前笛起:诗中点的勾画与面的渲染相得相形。意象间也有内在联系:“溪涨”,故船横浦口;“月落”,才能使笛声风送悠远。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虚有实,有视觉有触觉有听觉,对仗工整流利,语言整饬和谐,意象生动优美,描绘出一幅清新、恬淡、静谧、悠远的山乡夏夜图画,让人感受到山乡之美、生活之美、季节之美。

陆游晚年的闲适诗,从内容而言,多表现平淡甚至琐碎的日常生活与闲居生活;从语言而言,大多清新浅易,多用口语俗语;从情感的表达而言,更是心平气和出之。因此形成了恬淡平和的美学风貌。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诗人
我不是诗人
大诗人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最帅的诗人
“诗人”老爸
“诗人”老爸姜超
愤怒
谎言
贾岛推敲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