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心导管室中的临床价值

2021-07-01王尊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7期
关键词:人性化组间满意度

王尊敏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人民医院 导管室,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依据当前医疗护理服务的基本理念,建议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心导管室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使其合理的身心诉求能够尽量得到满足,进而保证治疗能够顺利的进行[1]。本文研究心导管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心导管室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包括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54.8±6.5)岁;男24例,女18例;心血管病史1~17个月,平均(5.4±0.7)个月;冠脉介入患者29例,射频消融患者1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54.5±6.2)岁;男27例,女15例;心血管病史1~19个月,平均(5.2±0.9)个月;冠脉介入患者25例,射频消融患者12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5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血管疾病检查和治疗护理干预,在治疗术开始实施前,需要严格遵医嘱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术前的宣传教育、皮肤准备、建立静脉通路、通知手术时间等,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保持放松心态;在操作进行期间护理人员要与操作者密切的配合,同时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在治疗结束后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①治疗开始前的人性化护理:在治疗开始前需要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尽可能得选择患者的空闲时间,以非就餐、检查、治疗时间最为立项,交流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具体目的有全面的了解,并向其通知手术时间,接受手术医师和手术操作过程,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实际真实案例,使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得到显著性提升。②治疗操作过程中的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每位患者热情接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对患者的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安抚,并对其基础资料进行认真的核对,记录进入导管室的具体时间,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入室时间安排进行治疗时的实际顺序,专人负责加强心导管室内的环境管理,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使之保持适宜水平,光线要足够明亮,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在操作进行期间需要尽可能多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所提出的一些合理性的需求要尽可量给予满足,对其隐私进行保护,注意进行遮挡及保暖,消毒液在使用前需要经过烤箱的加温处理,温度控制在40°左右,避免冷刺激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加重,教会患者配合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的方法,提前做好示范,用直观方式传授技巧,说明操作期间如果遇到咳嗽、打喷嚏、皮肤瘙痒、有尿意的情况需要及早通知,由护理人员负责帮助解决,对于存在肥胖及行动不便等问题的患者,可以使用过床板协助其顺利过床,从而达到安全省力的效果。相关仪器的声音要尽量调低,避免患者因此而产生恐慌心理,医护人员之间要密切的配合,并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③治疗后的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即将结束的时候,需要及时通知负责运送的人员达到导管室协同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送回到病房,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等待期间多了解患者需求,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与病房护士之间进行全面的交接,着重说明手术情况、伤口情况、各项指征。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巡视和随访,对其身体康复情况给予综合性的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性干预。

1.3 观察指标。①对心导管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②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水平;③不良反应情况;④心导管室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1.4 评价标准。①满意度:利用住院治疗期间病房随访机会,以不记名打分问卷,对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100分为满分,≥80分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2]。②心理状态:分别以HAMD和HAMA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共14个问题,每题的5个选项对应0~4分,56分为最高,分数高则心理问题严重[3]。③疼痛程度:分别以VAS法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10分表示疼痛最剧烈,0分表示完全无痛[4]。④生活质量:分别以SF-36量表在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共8个方面(36个问题,100分为满分),分数高说明生活质量理想[5]。

1.5 数据处理方法。以SPSS 18.0软件处理所得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后者以(±s)的形式予以表示,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心导管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对心导管室护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满意度数据[n(%)]

2.2 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水平。两组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水平高于护理前,VAS、HAMA、HAMD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组内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水平

2.3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仅出现2例(4.8%),少于对照组的9例(21.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心导管室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对照组患者心导管室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分别为(6.13±0.84)h和(13.92±2.05)d,观察组分别为(2.09±0.44)h和(9.25±1.7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及工作节奏呈现持续性加快的发展态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患者人数也随之不断的增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乃至是生命安全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建议通过在心导管室中以介入性的诊疗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使患者的症状表现得到有效缓解,使其病情能够得到迅速的改善,在心导管室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对患者实施相关护理服务,从而切实保证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6]。心导管室属于临床上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心脏介入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手术治疗的质量将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产生直接影响,单纯对患者实施常规手术配合的传统护理模式,患者的预后通常不是十分理想,传统护理仅仅需要护理人员对各项治疗操作给予机械性的被动配合,患者的身心等多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则主要强调的是将患者为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心,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使患者的心理诉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改善身心健康状态,使预后更加立项[7]。术前护理中强调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和健康教育层面,可以使不良心理应激状态得到控制;术中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使其心理状态保持稳定;术后积极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重点在于加强巡视和随访,让患者在术后仍然能够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大幅度提升其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可以充分说明,心导管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大幅度减轻疼痛,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救治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对心导管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人性化组间满意度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