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芝兰:如歌岁月,在基层绽放青春芳华

2021-06-30高振宁

中国共青团 2021年10期
关键词:乡镇基层工作

高振宁

没有地方本来就该是那样儿

王芝兰还记得,小时候,一下雨家门口的那条马路就会立刻变得泥泞难行。整整8年光景,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是王芝兰每天上学的必经之地。她说,那时候,村里人都没想过有一天这里也会发生变化:“怎么说呢,有些事,如果没人去改变它,你可能会觉得,它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

然而,2003年,变化在悄悄地发生着。村子里,忽然住进了一群扶贫干部,在他们的带领下,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马路,马路的两旁,还修建起了淌水渠。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乡,王芝兰的心灵备受触动,她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在广袤祖国的贫困乡村,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4年,王芝兰硕士毕业。面对人生的三岔路口,王芝兰选择了与那些扶贫干部相同的道路。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定向选调,她被分配至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工作。

王芝兰说:“在我的家乡宁夏,尤其是一些贫困的乡村,有太多要做的事等待着我们年轻人。那里的发展更需要青年的力量,没有地方本来就该是那样儿。”

作为团干,她将这句话牢记于心

信仰的种子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一个小小的印象可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2011年,王芝兰刚刚进入清华大学。研究生报到的那一天,她无意间看到了学校里挂着的一条横幅“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时候,王芝兰记得自己正走在去往教室的路上,“可是不知怎么,就记住了这句话。”

在清华大学,像王芝兰这样选择以选调生身份前往基层工作的毕业生逐年增多。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心怀家国,建功基层,每逢开学和毕业季,校长都会亲自发表演讲。另外,学校还会请来往届的优秀选调生代表,让这些已经投身基层的学长学姐们和学弟学妹进行面对面分享交流,告诉他们,清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绝不是“大材小用”。人才欠缺的基层乡镇迫切地需要更多新鲜血液来拓宽发展思路。

2016年,在上桥镇主抓共青团工作的王芝兰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到清华大学参与毕业生座谈。席间,一位老师的话给予了王芝兰很大的触动。

“他说:‘不了解基层,就不了解中国;不了解基层最贫困的地方,就不了解最真实的中国。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远比原先以为的还重要得多。乡镇共青团直接面对广大农村青年,对于凝聚、服务、发展青年,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起到最直接的作用。”王芝兰说。

在王芝兰的印象里,有两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是在郭家桥乡担任副乡长,分管民改工作期间。有一天,乡里一位低保户老人忽然拄着拐杖,来到了王芝兰的办公室,非要把一千块钱“还给”王芝兰。

原来,了解到这位老人儿子去世,家里只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孙子,平时,王芝兰便经常到老人家里走访慰问,不仅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有时候也会自掏腰包给老人留点钱用。善良淳朴的乡村老人总在为王芝兰的“破费”而感到过意不去。

“我想,老人应该是悄悄地算过一笔账。那个月,老人的临时救助金、低保刚发下来,就步履蹒跚地来到了我的办公室,非要把钱‘还给我。”王芝兰笑着说。

后来,王芝兰离开郭家桥乡的时候,还接到了当地老党员们的祝福电话,“他们祝愿我工作顺利,希望我在今后的岗位上多为国家作贡献。这使我感动至今。你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做实事,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王芝兰说。

另一次,是抗疫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那时候,王芝兰已经是利通区的团委书记。有一天,她接到了孙家滩中心小学校长的电话。校长求助说,现在学校面临着复学复课,亟需一批口罩等防疫物资。由于孙家滩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多都是来自西海固贫困地区的移民,为了不给这些孩子们的家庭带来负担,希望团委能够帮忙筹集。

“遇到困难,大家能主动想到我们团委,这是对我们团组织的信任和肯定,我感到非常骄傲!”王芝兰说。

很快,在王芝兰的统筹发动下,当地的青年企业家协会共捐赠了口罩1万只,消毒液2吨,洗手液300瓶。利通区足球协会还特别为学校捐赠了一些运动器材,丰富了孩子们的文体活动。

学校在操场上组织了一次简单的捐赠仪式,仪式上,一位孩子这样说:“今天,我们接受了叔叔阿姨的馈赠;将来,我们也要像叔叔阿姨们一样,把爱心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一席稚嫩朴实的话语,让王芝兰的心里倍感安慰。她说,我们一直在说团组织要引领青少年思想,在他们心底种下一颗向上向善的种子,看来,这颗小小的种子现在已经悄悄地发芽了。

站在提升共青团服务大局贡献度的高度,开展团的工作

平日里,王芝兰最喜欢阅读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采访实录。她说,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是在正定还是厦门、宁德、福州,一个显著的工作特点就是站位高、眼光远。

现在,这种工作思路成为了王芝兰的行动指南。

利通区共有12个乡镇,对于每个乡镇团组织的工作,王芝兰都要放在围绕中心大局、助推县域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我给团干部们讲,团的工作一定要从每个村、每个乡镇的实际出发,与当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党政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利通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王芝兰的努力下,团区委共选树优秀青年典型100名。2019年以来,共启动社会实践活动3期,吸引1280名“返家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对于振兴乡村人才,王芝兰主要采取内培、外引两条路径。

有人质疑,乡村不能为返乡青年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王芝兰并不这么认为。她说,乡村的就业岗位都是青年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鄉村有平台,有土地,有政策,现在青年人返乡,都是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找到一条创业之路,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拉动所在乡镇的发展。”

乡村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在团区委的引领下,利通区不少乡村青年发展起现代设施农业。利通区推荐的两项青年创业项目在全区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但是王芝兰认为,目前的成绩还远远不够。

“下一步,我想紧扣利通区产业特色,引领青年继续延长产业链条,朝着深加工赋能方向发展,让本地更多的老百姓共享发展红利。”

此刻,正是炎炎夏日,待到硕果累累的金秋,利通区的共青团工作又会另有一番不同。

猜你喜欢

乡镇基层工作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基层巡览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起3年内新增财力全部留给乡镇
不工作,爽飞了?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