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军民融合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国防人才培养模式

2021-06-30冯晓娟

中国军转民 2021年2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摘要: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国防人才,是我国强军兴军的核心引擎和重要目标。通过分析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武术+专业+军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国防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为部队和地方高职院校融合式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国防人才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有效化的轨道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军民融合;高职院校;国防人才;培养模式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军民融合中军和民之间的桥梁枢纽,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国防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1]。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2]。2018年中央军委颁布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军民融合发展思想也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和全党对军民融合的地位、规律和重要性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国防人才培养,经历了军民结合的砥砺发展,目前已进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提质增速阶段。

二、学院培养国防人才模式现状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隶属于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是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作战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和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院高度重视国防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和指示精神,把国防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学院教育教学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继承与发扬“尚武精神”和“塔沟铁军精神”,坚持“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发挥自身的武术特色优势,把自身发展和国防安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积极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自建校以来已有2500余名优秀毕业生响应国家號召,踏入军营,投身国防建设。由于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学院连续四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河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光荣称号,连续两年被郑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郑州市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3]。

近年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根植于自身的发展优势与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上着手,有条不紊实施“武术+专业+军事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为部队精准培养国防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国防人才军地融合培养体系:学校思政教育与军队爱国奉献相融合的思想引导体系;学校日常管理与军队制度相融合的日常管理体系;武术训练与军事技能训练相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国防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输出体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院先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71643部队、68216部队、32148部队、31698部队签署“特种人才精准培养输送合作协议”、揭牌“特种作战人才培养输送基地”。近三年,学院就有1001名优秀大学生入伍服役,2018年308名学生入伍,2019年346名学生入伍,2020年347名学生入伍。接下来,学院将从建立“国防班”开始,打造“国防特色专业”,然后发展到国防特色专业群,进而实现与部队共建“国防教育学院”的目标。

三、学院培养国防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军民融合发展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国防人才培养作为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抢占军事战略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培养的国防人才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武术技能和吃苦耐劳、服从命令、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深受部队的欢迎和青睐。但在培养过程中因为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国防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致使国防人才综合素养不够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完善;(2)环境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3)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不系统;(4)人才培养过程监督和质量评价不闭环[4]。

四、解决学院培养国防人才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伴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的实施,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领导管理层军民融合意识强烈,结合国家层面提出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思想,深入贯彻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始终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围绕国防教育主题,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国防人才军民融合培养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培养高素质的国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5]。

(一)成立国防教育办公室,统筹学院国防人才培养工作

学院亟需成立国防教育办公室,在党委领导下,统筹学院国防人才培养工作,也可更好的指导“河南省国防教育模范高校”创建工作和“国防班”“国防教育学院”的筹建工作。国防教育办公室下设: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

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思政部牵头负责全院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学术交流、课程改革等工作,及全院师生员工国防教育工作。后期可依条件设置“军事理论教研室”,建立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更好的为“国防班”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工作。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由招就办牵头,依托大学生征兵工作站开展各项工作。具体负责征兵工作站建设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职能明晰、设施到位;征兵政策宣传、报名体检、组织政审、送兵回访的组织工作。军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生处牵头,负责新生军训期间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与后勤处、教务处、思政部及各院(系、部)共同安排好新生军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安排。

(二)推行军事化管理制度,加强国防教育特色氛围营造

学院推行与军队管理制度保持高度一致的军事化管理制度,“国防班”学生必须无条件执行与服从。在校园内必须统一制服着装,外出请销假,上下课、就餐、训练等集体行动队列,统一住宿等。由退役军人担任“班主任”入住宿舍,便于集中管理,通过一系列军队管理制度使其训练有素、遵守纪律,将军人素质养成和战斗力生成过程前移。

2020年,学院在郑州警备区和登封市人武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打造国防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了三大国防教育文化长廊。一是英雄楷模长廊:学院用十大英模一身为民、爱岗敬业、公正廉洁、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光荣事迹,感染在校青年学生,催其奋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二是功臣风采长廊:办学至今,学院有2500多名优秀青年投身国防建设,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军营中立功授勋,我们用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桩桩感人的事迹,激发全校学生的报国热情,感染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三是育苗树才长廊:为充分发挥身边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典型示范推动精神文明传播,用身边榜样传递正能量,学院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育苗树才”工程,选树各级各类先进模范,以“育苗”文化建设为载体和抓手,传递校园正能量,积极培育“苗子”文化沃土,形成了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

(三)军地合作实行见学交流,实现师资互聘资源平台

军民融合培养国防人才过程中,师资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再加上学校层次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军地合作实行见学交流,搭建师资互聘资源平台便成为必然。师资互聘互用,部队教员定期到学校讲授军事理论课程、做国防知识以及国家安全主题报告、指导“国防班”学生训练、课程设置、参与考核;学校教师到部队交流新的教学模式、讲授专业理论;双方联合开发与实战有关的军事理论教材、实战岗位对接、教学针对性强,为更好更快培养国防人才搭建平台,提高军民融合国防人才培养的效率和针对性[6]。

2017年至今,83集团军特种作战旅每年都要安排30多名特战人员到我校进行搏击训练,备战陆军特种奇兵大比武。2018年1月,根据中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工作需要,集团推荐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作为中国陆军武术指导教练,并颁发了聘书。2019年7月,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32160部队函请,集团安排三名教练员到32160部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武术指导,特别是在近体格斗、擒拿互博等方面,通过培训指导,有效提高了参训官兵的实战素养,为部队执行戎边守防任务提供了有利帮助。

(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打造“三全育人”格局

学院不断完善“专业+军事”“武术+技能”的课程教学体系,针对部队对国防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按照部队相关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进行适度调整,突出军事技能内容,实现专业有效教学。

学院把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干课程和主渠道。根据《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学生军训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但很多人简单的理解学生军训就只是军事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军事理论的教学,这显然本末倒置,没有达到学生军训工作樹德育人的主要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院把国防教育适时、适量、有效地融入其中,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以军队英模、军营楷模和学院参军入伍的优秀学生为例,讲好时代军营故事,让同学们传承中国军事思想,树立军事文化自信。同时,学院还积极打造课程国防,以专业课程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为国防教育的基本载体,时事变换国防课程的主战场,努力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国防教育“三全育人格局”。

(五)继续发扬尚武精神,系统开展军事技能训练

依据《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等相关法律、规定、教学大纲要求,学院每学年都系统开展:制定新生军训的具体实施计划、安排军训教练员、提供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组织新生军训活动及军训评优评先等工作。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大学生军训的主要内容,学院在开展新生军训过程中将塔沟教育集团的“尚武精神”融入到军事技能训练,贯穿始终,涵育崇军尚武文化。不仅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更让学生增强了国防观念、激发了爱国热情,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更重要的是,为后期成长为国防人才夯实了基础。

首先是围绕树立忧患意识来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在学生军训过程中,军训教官和指导员适时向学生介绍热点问题,讲解忧患的根源,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更加紧迫,需要警钟长鸣,从而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当成刻苦训练、自立自强的动力。其次是围绕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来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在军训过程中,军训教官和指导员有意识地将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知识纳入军训内容之中,使大学生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新的安全隐患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树立信息时代的大国防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随时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斗争的思想准备。

(六)建立健全国防人才培养输出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国防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等院校必须要加强对人才培养输出监督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是规范工作程序和方式,保护军地融合背景下参与国防人才主体自身利益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除了能让部队和学校受益,学生和社会的利益也能得到最大保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要以部队需求为最基本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了监督和评价机制,才能提升军民融合体系下的国防人才培养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好地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每年选兵季,部队优选从国防班学生中对口挑选,以此来检验“联合培养协议”履行程度和质量,倒逼国防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环。2015年至今,学院也多次安排征兵办同志随登封市人武部领导到原42军特战队、南海舰队蛟龙突击队、海军陆战队、原21军天狼突击队、83军特战旅、中国陆军特战学院等部队回访学生,虚心听取部队领导和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国防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存在的不足,及时调研、总结经验,并依据部队回访意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国防人才培养输出的闭环管理。

五、结论

在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要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在国防人才培养中要注重融合军事素质的养成,把院校特长和办学理念与军民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吸收新思想和新方法,找准新定位和新资源,谋求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切实做到部队需求和地方高职院校国防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新华网.2012.11.9.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新华网.2017.10.18.

[3]王振刚.“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6):152-154.

[4]尤琳,郑芳.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16(3):82-85.

[5]吴晓梅.国防教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148-149.

[6]朱东来,解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军事人才开发与培养路径研究[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6(06):89-94.(作者简介:冯晓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工作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注: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研究客体—地方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式培养国防人才模式研究(编号:JYB20202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