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视角下帮“双困”学生走出困境的研究及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案例分析

2021-06-29常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思政教育

常雪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业困难的大学生是高校中常见群体。正确认识和思考“双困”大学生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和育人工作水平。从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状况、家庭突发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时做好干预,并提出了辅导员做好“双困”教育工作的新思考。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学业困难 心理问题 思政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加强教育过程培养,提高毕业指标等措施,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贫困大学生要同时解决生活与学习上资源分配的压力[2]。高校频频出现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困难导致无法顺利毕业、退学甚至一些极端事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案例概述

小宋同学家庭经济贫困,性格内向,不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不与班级师生交流,学习成绩不理想,考试多门成绩不及格。与宿舍成员突发冲突,是一名需要重点帮扶的“双困”学生-指有家庭经济上和学习上双重困难的学生。

解决方案

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性格过于内向而造成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陪伴约谈,建立信任,干预心理危机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快速融入学生。用“爱心”的陪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关爱,共情的沟通能促进学生对辅导员信任感。采用思想引领、生活关心、谈心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有助于辅导员及时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或思想矛盾,稳定学生情绪。

补助贫困,规划学习,帮扶“双困”学生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宣传国家、学校的帮扶政策,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关怀。除了在评定国家助学金上的政策倾斜,还通过帮助学生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等,缓解部分经济压力。

针对学习困难情况,学生感到学习吃力,是由于不适应大学学习模式,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时间规划。因此,需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学习计划,并开展学业帮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

3、全面摸排,心理指导,发挥集体力量

认真调查,全面摸排其他学生有无出现类似情况,及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讲座、主题班会等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好国家和学校的帮扶政策,成立宿舍学习生活小组发挥集体力量。

4、稳定第一,及时上报,沟通机制顺畅

遇到问题学生突发状况,将学生情绪稳定之后要及时将事情的起因經过汇报给上级领导,同时迅速与该生家长取得联系,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经验启示

1、“三心”教育,“爱心”陪伴,“诚心”服务,“精心”管理

辅导员是与学生走得最近、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要以“爱心”陪伴学生,“诚心”服务学生,“精心”管理学生,善于抓住每一次接触学生的机会,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心理问题相结合,在关怀和帮扶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应秉承以诚待人的理念,来处理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爱心与学生产生共情,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精心进行班级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工作敏锐,及时处突,预防为主,注意方式

要有敏锐度,提高问题警觉性与工作敏感性,应对学生突发状况才能做到及早发现。辅导员一定要牢牢掌握情况,密切关注学生举动,本着“预防为主”的观点[4],通过“辅导员-班干部-宿舍长-学生”四级联动机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以全方位、多层级的联动机制,及时处理好学生突发状况。解决学生问题要面对面,不能简单粗暴,一味地批评处分,要注意处理方式,通过实例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日常研判,深化思教,创新形式,摸索经验

要通过日常观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出研判,及时发现隐患性苗头,通过深化思想教育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班会,以此为载体,巧融国与家、自己与他人、担当与诚信等思政教育主题,将大道理生活化,并结合现阶段倾向性思想、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广泛讨论,激发学生探求意识。

4、全面摸底,掌握信息,精准帮扶,扶人扶志

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要做实、做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全面了解并掌握困难学生受助状况。不仅要定期汇总困难生的情况并备案,还要不定期向班干部了解班级同学是否有突发困难情况,并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不但要在物质上给予帮扶,而且要在精神和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注重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另外,辅导员还要深入细致、体贴入微地帮助困难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规划、协调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5、加强学习,提高素养,带动思政,服务学生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加强个人素质能力,提升学生工作效率与质量。高校大学生思政工作成效的提升,其根本在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才存在上升空间与途径。通过辅导员的个人素养去带动学生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实现思政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从中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齐亮,冯翠萍,贾文龙.农业院校本科生学业困难成因分析及帮扶体系构建探索[J].西部学刊,2020,8(24):122-126.

[2]裴玲燕. 如何有效干预大学生因心理障碍导致的学业困难——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心理月刊,2021(18)A1F247C9-BA44-4C44-BDF3-9478EB4E1A06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