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向与创新研究

2021-06-29杨国顺黄泽国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十四五强国目标

杨国顺 黄泽国

摘要: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方面要做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有效结合;在做好基础体育育人工作、建设体育强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高校体育教育要发挥出其特殊的功能。在“十四五”时期有更具体的目标指引下,高校体育要重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发展体育“德育”的作用、弘扬体育文化、推动建设体育强国。高校体育教育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正视自己的责任,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同时,也要新时代我国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十四五”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21-JSJYZD-065);2021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2021JGYB17);2022年度郑州西亚斯学院教改基金资助项目(2022JGYB09)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和303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为我国制定教育领域中长期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体育领域,明确指出要建成体育强国,并且加快发展社会体育服务行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接稳这一棒,并跑好这一棒。“十四五”时期的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要立足于“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大环境;明确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目标与新任务;同时要提出在“十四五”时期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因为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然遵循的原则,所以本研究目的在“十四五”规划指导下,对高校学校体育教育的时代性任务进行完善,在政策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及人才培养功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切入,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一定的帮助。

一、“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形势要求

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体育教育需要不断为建成体育强国注入动力。全面建成体育强国是截止到2035年远景目标中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在“十四五”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2019年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体育强国的建设包含众多层面。“健康中国”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完善;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等。在面对全面的体育强国建设事业上,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基础动力工作,需要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输送大量体育人才,培养出优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体育教学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学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环节;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体育强国的建设是需要新型人才来建设的,目标的实现也是需要每个学生最基础的自我实现。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改革上一定要把握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健康中国”首先要每个人达到健康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要过关,身体素质的得到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培养相关的体育人才;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输送大量高水平人才。一系列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基础的教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定不能偏离方向,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兴趣的培养,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以及优良体育品质的没有和体育精神的传播。

高校体育教育需要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大时期,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教育义不容辞。高校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与艺术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要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创新发展体系建设,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健康教育改革。高校的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最后一站,在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情况下,要根据新的政策方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计划,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达到培养出来的新时代社会青年能够承担并肩负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后迅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接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棒。

二、“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现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的成就。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在高等教育层面,其规模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制度的改革等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同样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樣也存在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所以,这写新挑战和新问题就称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及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以及着力点和出发点。

(1)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新阶段为高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方向。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外部环境及需求基础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变化,换个角度思考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得到提升,各学科专业的教学条件得以保障。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在完成新目标新方向的征途上必然会遇到新困境,突破困境要从多方面着力。

从高校体育的角度来看,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引领下,高效体育要紧跟大方向,要做到“厚基础、敢创新”,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来完善自身。从高等教育的基础教学看来,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的针对大学生的重点就是基础教育,要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等。培养出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2)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体育育人的培养重点。在中国“十四五”期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总结中发现,人口总量保持上涨,但是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劳动人口、少儿人口比例双双下降。新时代的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要求的质量越来越高,同时面对着劳动人口的比例下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愈发重要。在高等教育层面要加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更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高校体育在现实基础的要求下,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的培养在要求其专业性适应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优秀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在“十四五”时期社会高质量人才需求的明确目标下,高校体育在基础教学上面要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分的达标,测试的通过。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提升,意味着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思想、精神、人格上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要针对培养学生身体、心理、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索;肩负起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良人格、体质健魄、思想明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建成“体育强国”的伟大目标是高校体育教育精神支柱。在“十四五”时期,在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的同时,要积极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开局。“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体育教育与该目标中的每一项都息息相关。所以在大目标的指引下,高校体育教育要做出改革创新,积极配合完成强国目标。

在多方面强国目标的指引下,我国高校体育要重视起来在基础教学的思想内涵的传播、体育精神的弘扬、学生个性的发展等。在众多培养目标下,体育课堂教学的打造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中各项目课程也要在自身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这样高校体育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民族伟大复兴上发挥自身特殊的作用。

三、“十四五”规划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目标举措

在“十四五”时期。高校体育在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上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把学生的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要针对的方面有: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坚持以德树人,加强学生体育道德培养;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精神;建设体育强国,为新时代中国培养优秀体育人才。

(1)提升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建設健康中国。在大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课堂上的教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我国的体育教育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往往许多教师过于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体育课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大大降低了体育课堂的质量。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项目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根据所授项目的特殊性进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课中,基本的任务是教会项目技能,基本项目知识等;但在体质提升上并未有显著的效果;有些教师在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上看不到进步就放弃去打造优质课堂,本身实现者这一目标就困难重重,教师在自己课堂上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面对解决在课堂有限的时间,调动同学们的课上与课下运动热情,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创新尤为重要。体育教学模式是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与教学体系,并且会体现在教学课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从不同弄角度出发,选择体育教学模式,实践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2)落实以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体育道德培养。高校体育在新时代的摁在培养中,要将“以德树人”指导思想贯彻到底,人的思想境界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多少,中国的社会经济郑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同时对社会人员的思想觉悟要求的统一水平也不断提高。所以高校体育在教学中定不能不注重对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那么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就起到了针对性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能够调节学生的情绪,还能在问题的考虑上有一定的帮助。对技能的学学习以及自己专业的学习都会有隐性的作用;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化与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来看,首先文化它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影响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的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最后文化对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体育文化很大层面代表着为国争光,代表着不屈的精神,以及爱国的精神;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不仅对高校体育教学有辅助性的帮助,对于学生而言,在中国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里,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都有直接的影响。回到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本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产地文化和深化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亦是如此,可见打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十分有必要。

(4)加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致力于建成体育强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简单地一门学生必修课程,古往今来,重视体育的言论不计其数,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在“十四五”时期,建成体育强国目标之一。体育对国家政治的外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等都已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好时机,在建设体育强国时期,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会逐渐变大,如全面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培训的教练员、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师、体育文化建设者等。高校体育应针对“十四五”时期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进行相关专业性的培养,为建成体育强国输送大量优质体育人才。

四、结语

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做好基础的体育教学工作,重视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的教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注重发展学生自我能动性、打造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等。在公共体育方面,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运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对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度了解,发挥出体育的思政教育功能,辐射各个专业的学生,做到体育与各专业交叉,培养综合性社会人才,对体育强国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帮助。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做到“固理论、精技能”的同时,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加强对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的能力,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紧跟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方向,进行全面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教育教学工作。相信在新时代新时期,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在紧跟社会主义发展大方向下步入育人新天地、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01):1-8

(2)戚业国.“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与高校的战略选择[J].复旦教育论坛,2021,19(02):5-11.

(3)史小强,戴健.“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健身发展的形势要求、现实基础与目标举措[J].体育科学,2021,41(04):3-13+59.

(4)彭国强,杨国庆.“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与创新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3):257-267.

(5)李捷,黄旭升.“十四五”时期终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路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1(01):18-23+63.

(6)杨国庆.“十四五”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创新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1):5-12.

(7)张剑威,刘东锋.从体育“强”国到体育强国:中国共产党体育“强”国观百年演进历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3):16-21.

(8)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点[J].中国学校体育,2021,40(05):6-8.

(9)陈兵,张力跃.高校体育课程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3):62-64.

(10)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报,2019(26):6-13.

(11)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J].体育教学,2021,41(07):34-36.

(12)马德浩.新時代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使命、挑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8,25(05):5-12.

(13)顾瑾璟.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82-86.

(14)张雷,刘洋,陆岩,周红英,胡水清.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体育强国建设:实践回顾与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1,36(03):274-279.

(15)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20-11-04(001).

猜你喜欢

十四五强国目标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秦晋争霸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