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运用标识提升幼儿园后勤精细化管理

2021-06-29林依萍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林依萍

摘 要:幼兒园的标识在开展后勤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标识可以帮助后勤工作人员更好地明确物品摆放或者存放位置及使用情况;另一方面,标识可以让幼儿及教职工在公共区域活动中一目了然地掌握相关情况。所以标识能够更好推进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元素。本文主要以标识在幼儿园具体后勤工作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的内容,探讨如何利用标识更有效地实现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后勤 精细化管理 标识

幼儿园后勤管理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标识对我们的生活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在相应环境中能表达特定的含义,并通过视觉传达给接受者相应的信息,接受者会依据所接收的信息和个人经验行动。标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对完善后勤管理,提升后勤管理精细化来说,其作用不可小觑。幼儿园日常工作的开展,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标识便能起到很好的约束管理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标识的功能性,使用有效的标识才能发挥标识的作用,推动后勤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进展。

一、在适宜的区域空间运用标识,发挥标识功能性

幼儿园如同一个小社会,分布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标识,是各个区域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定的缩影,是幼儿园全体人员依照规则行事的外显表现。后勤工作的范围很广,涉及全园各个角落,大到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小到班级的小小角落,都可以看到后勤管理的影子,因此标识也应该依序遍布幼儿园的各个区域和角落,保证一些工作可以在标识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

1.在生活活动区域运用标识,培养师幼良好习惯

用餐环境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除了食物,还有科学的用餐环境,在用餐区域的标识上,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喜好、季节、提供食物,为幼儿创设趣味性的用餐环境。例如在草莓季,我们提供草莓自助餐,用餐环境分成糕点区、主食区、汤水区、水果沙拉区,并在每个区为幼儿提供趣味性的标识、多样化的用餐环境,增进幼儿对进餐的期待,增加幼儿的进食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洗手间我们运用标识让大家自觉遵守规范,如在洗手池张贴洗手步骤图,我们在洗手时能根据提示洗手,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水龙头旁张贴节约用水标识,养成节约用水习惯;在纸巾桶旁张贴纸巾抽拉线,养成节约用纸习惯。

2.在学习活动区域运用标识,增强师幼规则意识

良好的规则意识能让我们的一日活动更有序,利于我们日常的管理,例如在语言区、阅读室张贴轻声说话标识,师幼在看到标识后能自觉小声说话;在地面贴脚印,每个脚印有一定的距离,幼儿能根据脚印自觉进行排队,避免因为拥挤造成安全事故。

3.在工作操作区域运用标识,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在针对食堂区域开展精细化管理时,我们从食堂的工作区、仓库区以及用餐区进行标识的运用,实现标识精细化,功能化的目标。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类别的食品(如肉类和素菜)分区,并有明显标识,贮存位置标示“生(原料)、半成品、熟(成品)”,各类食品存放容器以材质、颜色或标示加以区分,食品原料“先进先出”,确保在食品保质期内使用。而处理不同类别食品所使用的刀具、砧板等厨具以及抹布、容器等均推荐采用色标管理,例如:(1)生肉类-红色(2)蔬菜类-绿色(3)生鱼类-蓝色(4)熟食类-白色等。对各个操作间的管理要求、设施设备操作流程都张贴上墙,保障安全卫生的操作规范。

在管理食品仓库时进行标识规划,使我们可以在仓库快速找到存放的物品,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规划摆放分界线,最低补货量提示线,让管理员可以更明确物品的摆放以及补充货源的时机,在放置物品时,做好分类标识,通过区域的规范划分,提升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让遵守制度蔚然成风,并不断推动后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设,逐渐实现了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管理规范、物品存放有序、卫生有保障等效果。

二、设计主体多样、标识个性化,提高标识有效性

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来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的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为后勤工作服务,并形成一套高效的运作体制,这就需要一个及时沟通的平台。标识的设计与运用同样也需要全员教职工和幼儿以及家长都参与进来,实现有效协同。在设计安全标识时,我们与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沟通,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资源与家长资源的情况设计标识,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标识的设计,更能认识到标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积极根据标识的提示完成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种多样的材料进行标识自制。如搜集一些可回收和二次利用的废物,进行再回工,制作成标识牌。如制作垃圾分类标识时,我们利用废弃的pvc管与旧纸板,制作成不同颜色的分类支架,摆放在垃圾箱前,上面画上各种类别的垃圾,让幼儿与教职工对需要分类的垃圾一目了然。每个班级设计自己本班的安全标识,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运用什么样的材料,设计什么样的标识,幼儿也可以与家长在家庭中搜集材料和资料,设计属于自己班级的节约用水小标识、随手关灯小标识、空调开关小标识、随手冲水小标识等个性化标识。

三、将标识根据功能进行分类设计,实现标识实用性

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优化幼儿园的后勤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责任细化,落实部门沟通,因此将标识融入这一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标识的不同作用进行贴合工作实际需求的设计,我们将标识的分类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1.操作类标识,提高教工操作规范

在幼儿园后勤工作中有很多的操作环节,我们将这些环节制作成操作流程图,这些流程图示有助于提高执行与管理的效率,让新手更快上手,让老手精益求精,让管理者在检查考核时有章可循,有度可依。以流程图的形式规范工作要求,表面上这些规范比较苛刻、死板,但长期贯彻和实施后就会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各个部门都遵守规范,能让幼儿园工作更加有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育员为例,每个工作环节不仅有要求、操作步骤图,还有幼儿常规培养的基本流程图。

2.提示类标识,提升教工自我约束

代表秩序和要求的标识,促成人们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例如在厨房工作间外设置进入厨房须知的标识时,设计病毒或者细菌并画上大的红叉表示进入厨房工作间需要做好消杀工作,保证厨房工作的卫生;“上班三件事”,“下班5件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楼梯墙面张贴疏散标识及疏散人员职责,在有紧急事件时,教职工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对应的措施。

3.禁止类标识,保障师幼活动安全

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常见的形式是感叹号以及停止手势符号等。这类标识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提醒教职工注意安全,一方面提醒幼儿禁止进入不允许进入的房间。例如在杂物间以及消毒用品间外面需要放置颜色鲜艳且较大的标识,让人还没有进入房间就先看到标识,可以起到有效的安全提示作用;幼儿活动室会定期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此时需要放置比较显眼的标识,禁止任何人进入。我们在设计这个标识的时候每个班级教师与幼儿一同商量分别设计出了不同的紫外线灯开启禁止进入的标识,有灯光下的骷髅头、有开门出来大怪兽等具有个性化的标识。

《指南》和《纲要》中明确指出将“操作探究”和“回归生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旨,这一规定为今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实际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将标识的设计与运用融入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促成了幼儿园标识的全面覆盖,进一步推动后勤工作部门的有效运作。

参考文献

1.段得华. 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研究[J]. 现代交际,2020(06):208+207

2.曹天保. 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效益的有效策略[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6):135-136

3.孙华青. 幼儿园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 才智,2018(35):55

4.蒋燕,张杰. 基于“6S”管理理念开展幼儿园精益管理的探索——以成都市温江区实验幼儿园为例[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77-80

5.李婷. 提高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探讨[J]. 才智,2017(14):46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理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精细化管理下的预算支出控制
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
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
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