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2021-06-25王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摘 要:网络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对网络教学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当前网络教学的优势及薄弱环节,积极寻求网络教学纵深发展的理念与实践途径,以期为网络教学的全面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网络教学;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

网络教学作为新型辅助教学手段被提到日益重要的位置,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效学习与互联网发展有机结合,满足现代教学改革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借鉴多地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相关教学经历,谈一些认识和看法,以期有所贡献。

一、对网络教学的基本认识

网络教学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化远程教育方式,其本质是依托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师与学生在非面对面的状态下,将不同时空内的网络介质与多功能载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1.突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纵深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孕育了网络教学现实可能性,其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按照拟定计划推进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线上线下的有效运转。

2.教学模式多元,满足学生个体化差异

网络教学带来教学模式的变革,网络学习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体化的差异自由选择教学模式,教师也能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按照“个性化”原则施教,使学生“足不出户”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

3.有效利用资源,促进信息化建设

可以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形成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按照学校、学科资源的不同,组织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网络授课,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的受众群体,促进网络与教学软件的深度融合,推进网上教学、布置批改作业、考试等多项教学活动。

三、网络教学薄弱环节

1.对网络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各中小学积极开展网上教学,但仍然存在个别学校对网络教学认识不够,在网络教学研究、部署、推进、考核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和现实可操作性的规范。个别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模式,面对网络教学还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改变。个别家长认为网络教学效果不明显,学习过程中缺乏监管,还不能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2.学生线上学习自律性不足

随着网络游戏、社交软件、娱乐平台等的进一步发展,沉迷于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成绩进步的“拦路虎”,致使一些学校及家长“谈网色变”。而部分学生受年龄及自控力等多方面影响,线上学习成为助长其玩网络游戏的借口,加之教師不能全面看到学生一举一动,致使网络课堂因得不到有效监管,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

3.网络软硬件的局限

目前网络教学没有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标准、统一模式,比较通用的有钉钉、QQ、腾讯会议等诸多平台,各平台之间又各有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譬如有的适合教学直播,有的适合学生自我管理,有的适合交流互动,等等。加之硬环境的差异,在使用手机、电脑和在线学习终端软件的功能和效果上也存在差异。

四、网络教学的对策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信息化与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时代发展必然带来教育的革新,网络教学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势不可挡,必将影响教育的多元发展。首先,教育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推进网络教学的实施与推广;其次,各学校要刚性落实相关远程授课制度,有计划地将网络课程纳入各类教学考评中;最后,教师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2.融入趣味性教学,形成联合监管机制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教师授课水平质量低。一些教师将网络教学等同于现场教学,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没能及时研究网络授课的特征,致使在教授关键环节时不能做到画龙点睛、有的放矢,所以教师必须在授课知识点上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3.构建网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网络教学的纵深发展

网络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习者、系统维护以及考核等诸多环节,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保证网络教学的高效科学发展;在软硬件要素把控上,要确保网络设备经费投入,选拔具有较高网络素养、适应网络教学的教师担任网络授课教师,同时要保障网络畅通,做好网络设备维护;在监控要素把控上,建立阶段性的学生、教师、学校、职能部门的考核制度;在评价要素把控上,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的分析,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

五、结语

“互联网+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推进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统一,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宁,支丽霞,王玉凤.适应研究式教学的数学类网络课程体系建设[J].创新教育研究,2018,6(4):217.

[2]李立亚,汤佳,张春燕.基于“互联网+学堂”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4):125-127.

作者简介:王黎(198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第四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