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及衔接过渡

2021-06-25王静怡王珊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提升措施语文教学

王静怡 王珊

摘 要:教育中各学段的衔接过渡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做好衔接过渡关系着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否平稳过渡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影响着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的学习信心、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潜能发挥,直接影响着学生更高阶段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有效的衔接过渡方法是提高初中生语文教学适应能力、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和语文市场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衔接过渡;提升措施

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是实现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前提。有了良好的衔接过渡,学生便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初中的学习生活,并能够适应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节奏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为自己在新阶段的学习和成绩进步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以及在初中语文教学最初阶段,学生面临的不适应的几种基本状况,分析了背后原因,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一些能够有效改善初中生语文学习适应能力、促进初中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和促进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小学、初中语文教育的异同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育不单单是内容的难易程度存在着重大差异,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介绍,而在初中阶段语文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便凸显出小学语文,无论是知识介绍还是基本训练方面,都比初中语文写得更为简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更加容易完成教师所要求的任务,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完成的任务是否完美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自己学习进步的认识更加模糊。

二、衔接过渡的内容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育衔接过渡应该包含教学方法的过渡和学习习惯的过渡两个方面。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好词、好句和成语的内涵进行背诵记忆,用词造句等都是常见的词语学习方法,而在初中阶段,这样的学习方法已不再适应初中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将这些在小学阶段必须由老师引导和检查完成的作业和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措施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字词拼音到语句段落,甚至对文章的写作都有老师全程陪护,任何一个作业内容和作业任务都是由老师亲自布置、亲自检查。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了新的内容,但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教师不可能为学生布置一切作业并检查所有内容,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初中、小学有效衔接过渡的重要内容。

三、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过渡措施建议

1.温故知新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表达方法,在过去,教师对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训练,而在初中阶段教师仅仅需要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认识新的内容,让学生发现自己语文学习的潜力,逐渐形成自主探索和自主解决一些知识学习和作业完成等学习任务,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循序渐进

两个阶段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的巨大差异是造成小学生升入初中之后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刚升入初中的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防止一步跨入初中教学状态造成学生的盲目和不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一点点推进,在有效适应后再追求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是比较恰当的过渡措施。

3.能力养成

初中教学突出特点是比小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初中教学将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信息,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语言的习得并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语文思维。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语文的基本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是实现完美衔接、过渡的基本措施,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培养目标。

4.兴趣相随

教学中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快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最佳方式。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方式到给学生提供恰当的阅读内容,都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是实现良好过渡的基本保证。

做好小学、初中的衔接过渡可以使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阶段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现自己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文化素养等重要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新的学习阶段的适应状况并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丽.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40-41.

[2]李爱玲.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0(11):148-149.

[3]吴佳丽.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33):76-77.

作者简介:王静怡(1990—),女,汉族,山东荣成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教师,一级职称,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王珊(1985—),女,汉族,河北磁县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本科学历,现為兰州市东郊学校教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提升措施语文教学
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立意为先,谋篇布局,揣摩细节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