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背景下闽北地域乡村民宿的设计范式研究

2021-06-24叶萃萃

雕塑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旅民宿设计

叶萃萃

内容摘要:基于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将福建省闽北地域的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寻求提升设计的创新路径,试图从艺术化的角度,去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尝试结合乡土资源,优化乡村民宿的室内外环境,探索符合闽北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宿设计范式。研究不仅有利于当地美丽乡村的建设,展现地域风貌,而且对于改善乡村环境,拓展旅游资源,提高乡村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文旅、乡建、民宿、设计

一、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政府多维度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推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民宿”的新业态也应运而生。乡村民宿则成为文旅产业的重要板块,迅速崛起。乡村民宿是指利用当地居民的民宅等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宅设施。[1]它为旅客提供了乡村景观和住宿体验,让他们可以放松身心感受乡土文化。

近年来,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探讨在不断拓展和深化,而针对设计专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生活美学、建筑构造等方面,显示出学者们对乡建理论思辨和设计实践的多方关注。但从总体研究成果来看,乡村民宿的设计专题研究还不够具体,理论体系也不够成熟。

二、福建省闽北的乡村民宿现状

闽北地处福建省北部,地界山水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拥有名村名镇约9个,为其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闽北累计发展乡村民宿旅游58个,民宿从业人员4520人,每年约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约12亿元。

以上数据表明闽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民宿的数量与日俱增。综观当地的民宿项目,设计范式还处于摸索阶段。有些民宿的设计者对乡土文化理解浅显,装饰样式过分追求豪华感,缺乏合适的尺度和氛围。还有部分民宿与周围乡村的地域资源没有关联,缺乏合理的景观规划和设计策划。这些现状都较难引起旅客产生共鸣。

如今,在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闽北的发展乡村民宿应该如何提升设计,避免设计的同质化?如何激活闽北的乡土文化作为民宿设计的创新路径?这是设计界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提升乡村民宿设计创新路径的方法

乡村民宿可依托闽北乡村的历史人文和景观环境,从主题策划、功能空间、情景营造等方面寻求创新路径,将本土材料、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转换为设计符号,对民宿进行设计创新研究。

1.因地制宜,契合地域特色

其一,设计师应该深入挖掘闽北乡村地域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了解乡土特性,围绕优质的资源展开设计调研。闽北乡村有茶文化、书院文化、山林文化、朱子文化、闽越文化等丰富的人文资源,都可以成为民宿的策划主题。如闽北的邵武市和平古镇文风炽盛,俊贤辈出,被称“进士之乡”。设计时,可将书院文化作为民宿主题,从营造出书香门第的氛围入手,考虑整体特色。再如武夷山市五夫镇建造的民宿“熹街莲里”,名称上就契合了地域特色,主题感受也油然而生。又如浦城县小密民宿由土夯外墙、茅草屋顶构成的粮仓建筑形态,同时融入了乡村传统的制酒工艺体验,主题特色别具一格。

其二,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从村落环境中寻求设计基准,顺应旧民宅风格,提取旧民宅中的建造方式和技艺,避免造成建设风貌不伦不类,不符合地域实情。闽北地域的村落中主要是合院式木构架建筑形式,而且大多是梁柱排架式的结构,内部尺度受到限制,设计时要保留这种尺度的感受,不要任意改良,避免破坏空间尺度的亲切感。此外,建筑装饰手法有石雕、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等,装饰图案多以吉祥寓意为主,采用借代、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设计时注意保留这些装饰图案,转变成现代语言运用于民宿空間中去。一方面可以加深顾客的本土记忆,另一方面也让村民重拾对文化认同的自豪感。

其三,要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新的需求和旧的供给之间架设桥梁。设计时,民宿的内部要符合乡村朴素感的氛围。同时增加洁净的卫生设施,低碳供能,进行蚊虫治理。还要将乡村传统的生活方式贯穿在整个民宿体验中,如以生态鲜蔬制作农家美食,或者提供农家养生菜肴。在民宿内增设陶艺、竹编、剪纸等手工艺制作,通过乡作活动,让游客在观光民宿之余参与互动,从而对乡村文化产生共鸣。

2.融入环境,营造休闲体验

休闲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休息止也,从人依木。”意思是人在劳动之余,依靠树木休憩。可见休闲的实现是需要人和自然亲密接触。而民宿有别于普通的旅馆,经营者更需要结合周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给游客提供有别于日常的居住体验。将传统的“人与房间”交流模式转变为“人与自然景观”和“人与人文资源”的交流模式。在保证顾客住宿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提供更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交流的机会。

闽北的乡村环境基本都是依山傍水,蕴藏丰厚的景观资源。在设计中要合理规划民宿的室内外空间,注意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把握旅客的心理及生理需求,使其能享受观、赏、憩、娱的体验。设计时可利用木格栅与竹篱笆,营造出富有情调的院落以及户外观景台,给予人与自然充分交流与眺望的空间。室内运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室内空间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墙面和玻璃形成虚实对比,让旅客不走出室外也能享受山林的景色,享受视觉感观带来的心灵慰藉。

3.提炼元素,寻求精神共鸣

民宿差异化是市场竞争的重要一环,设计师要合理运用设计学的相关知识,从自然景观、乡间生活、文化情怀等角度,提炼具有特色的设计符号,运用于民宿的室内外空间,以独特的审美品位给民宿注入艺术性、时尚化的美学灵魂。

从自然景观方面入手。我们可以发现乡村旅游的首要吸引力是来源于乡村的自然景观,设计元素可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提炼,充分展现乡村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的风光。例如将民宿的客房命名可为“和风”“斜雨”“春华”“秋实”,让人联想到四季带给给大自然的变换,从而让旅客感受到自然气息。

从乡间生活方面入手。设计元素可来源于对地方小吃、戏曲、民俗习惯、手工艺等内容的提炼。室内摆设、用品和室外小品布置要体现乡土情调,例如闽北有些乡村习惯用木桶洗澡,那在民宿中可以使用木桶代替浴缸,保存淳朴的民风,做到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从文化情怀方面入手。乡村文化是乡村历史传承过程中各种价值行为的结晶。包括民间建筑、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可深入挖掘的方向有传统艺术、人文典故、村落口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例如,为了体现民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利用国画中的留白、白描、般若等手段进行设计运用。

4.就地取材,融合现代技艺

在乡村民宿中,除了创造合理的使用功能空间外,还要积极营造乡村的情境体验。材料的运用上尽量就地取材,因材设计。[2]闽北地区的乡村大多都靠近山林,常以杉木、竹、夯土、砖等为建筑的主材。如武夷山市下梅村,使用大量花岗岩铺路造房,不仅美观耐久,而且防潮防腐。在改造中可以将花岗岩材料用于墙面、地面,分割成不同的块面,丰富视觉层次。竹材也可以演变成多种不同形式感的材料,如竹编板、竹木地板、竹细枝等,结合其他材料形成对比感。

设计应在新工艺和旧材料之间取得平衡和创新,打造出素雅且有辨识度的自然气息。如上图所示,民宿室内以古朴的风格构筑空间,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光影的交织,把握美学比例,没有多余的装饰。闽北山区雨季较多,地面湿气大,所以地面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传统的夯土墙存在开裂、掉灰、容易受风雨侵蚀等缺点,仿造过程中可以改良夯土材料的比例,适当加入石灰作为固化剂,不仅保留了传统材料的隔热、环保的优势,而且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空间中搭配木材和石材,效果统一而和谐。民宿内家具样式简洁,采用回收木料制成,用水性漆做了哑光处理。此外,茶桌、茶器、茶席等配件构建出茶文化的意境,盆景、藤条、水墨画等装饰陈设则烘托出茶文化的韵味。通过利用莲蓬,重新构成点状的装饰,形成错落有致的装饰效果,隐喻自然界植物的重生魅力。

四、思考与总结

乡村建设是一个循環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参与才能够完美实施。通过对闽北民宿设计项目的范式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为福建地域的民宿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避免在乡建热潮中迷失特色,能更好推动福建地域的民宿良性发展。在实践中发现,乡村民宿是受到地域环境限制的,设计师应该坚持生态为本、产业为基、文化为魂、旅客为主,尊重乡村历史风貌,打造人文乡居,重视民宿的品质提升。深刻了解乡村建设中的现实状况,积极介入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更好地继承乡土特征和地域文化,创造出美化乡村环境、满足现代消费者生活需求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LB/T 065-2019.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1.

[2] 俞昌斌.体验设计唤醒乡土中国——莫干山乡村民宿实践范本[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29-311.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项目编号:JAS19378)的成果。武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综合改革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G202005)的成果。

猜你喜欢

文旅民宿设计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BUBA台灯设计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周边赋能
你是民宿达人吗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