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雕塑超群美

2021-06-24时顺华

雕塑 2021年2期
关键词:超群宜兴陶艺

时顺华

宜兴紫砂,世界名陶。

在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宜兴紫砂犹如一位清丽、质朴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女,她永远同山明水秀的江南一样,如一幅引人注目的仕女画,又如一首沁人心脾的抒情诗。

钟灵毓秀的江南宜兴,得于大自然的恩赐,出产世界独一的紫砂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美无匹的紫砂土和江南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锦心巧手的紫砂艺人,他们用自己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千姿的紫砂艺术品。紫砂雕塑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门类。紫砂艺术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为渊远流长的中华陶艺增添了一道迷人的紫色风景线。

宜兴紫砂雕塑,最早出现在明代中期,著名的“供春壶”与一些记载有出入,书童供春,用雕塑的手法制成的。供春稍后的紫砂巨匠时大彬,据台湾《天地方圆》杂志刊载,就雕塑过佛像题材的“观音”像,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的著名紫砂艺人陈鸣远,就雕塑过紫砂杂件“玉米水盂”“竹笋”。他也开创了在紫砂壶上贴塑松、竹、梅等,成为紫砂花器的一代宗师。紫砂雕塑一路走来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宜兴紫砂茶具之外的又一个艺术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徐秀棠、吴小楣、陈建平、韦琪及本文的主人公葛超群(原名为群)等著名雕塑艺术家。

葛超群,1963年出生于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其家庭制陶历史可上溯到清康、乾时期的著名陶艺巨擘葛明祥、葛源祥兄弟,他们制作的宜兴均陶釉大缸,就远销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南洋国家。今天葛氏陶艺代表人物就是葛超群和他的伯父葛岳纯先生。

葛超群于1980年进宜兴均陶工艺厂研究所。师承民间雕塑家蒋正坤学艺,蒋老先生曾经专门为寺庙雕塑佛像,积累了丰富的佛教人物雕塑经验。如人物体形和表情、身体各部位如何恰当把握好比例,老先生特别强调雕塑佛像一定要有虔诚的心志,手和心情,以及要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这些教诲在葛超群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成为他以后的紫砂雕塑艺术之路上的座右铭。

师傅在入陶瓷行业之前从事的是大型泥塑,与陶瓷艺术雕塑既有相同的一面,更有不同的雕塑技法和手法,如果完全照搬师傅的东西,最终也不过是一个泥塑匠而已。如何走自己的路?是当年葛超群重点思考的问题。

1983年,厂里看到年轻的葛超群工作努力,又有追求技艺进步的表现,就让他考进了南京艺术学院研修陶瓷美术专业。大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已有三年实践经验的葛超群的艺术思维长上了翅膀,也使他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雕塑之路,创自己的艺术风格。

从南京艺术学院研修回到工厂,葛超群开始从均陶艺术逐步转入到紫砂艺术之中,他觉得宜兴特产的紫砂陶土材质细腻,可塑性更强,更有利于雕塑艺术的表现。

这一时期,他与人合作及自己独立创作了多件作品,其雕塑艺术和艺术表现力开始崭露头角。如1990年创作的“三顾茅庐”(与毛丹合作),在全国陶艺展评中评为设计二等奖、江苏省陶艺评选为一等奖。1993年创作的“盛世风流”(汉代体育雕塑与吴小楣合作),其肥而有力的身体形态,传神夸张的面部表情,配以双手的肢体语言,极大地感染了欣赏者,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欢乐的喜悦,从而获得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同年,他独立创作的雕塑作品“顽童”,似在草丛中捕捉蟋蟀,形态天真,童趣盎然,获得优秀奖。

1998年,他顺应时代潮流,成立了“同盛陶坊”。

2008年,他创立了专业性更强的“超群雕塑工作室”。

客观的说,葛超群是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紫砂雕塑家,无论家庭背景,还是入行后的师傅传承,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即使进南艺研修,接受的艺术理论,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即使西方的艺术理论他也是学习了以后“洋为中用”。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民族雕塑艺术家,所以他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吸收民族传统艺术的养料。他的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多为人们所熟知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佛道人物和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由于他独特的艺术创造,使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艺术个性;重神韵,尚抒情;重简练,尚情趣,达到一种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而大受业内人士、宗教界人士、收藏家的赞美和欢迎。

他在塑造人物时,着力于表现人物的“神”和“力”,强调作品的内在意蕴,以形传神,追求意趣神韵,在表现手法上,讲究造型和线条,突出人物骨架和肌肉的塑写以及人物脸部表情的刻划,构思奇崛,形神兼备,气韵俱胜,使作品渲溢出一股慑人心魄的张力。

他在創新实践中,为了作品表现力加强,尝试用宜兴美彩陶的釉彩来装饰雕塑作品,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宜兴紫砂雕塑历来不施釉,强调线条清晰、顺畅,手法细腻,面部表情丰富而神丰韵足,如果施上釉,则会模糊线条及细部的技法,而且在紫砂胎质上施釉,还必须解决釉与胚胎是否能结合的问题。以前有人在紫砂壶上挂珐琅彩,可这是低温二次烧成,葛超群采用的是宜兴高温釉一次烧成,因此,他研究陶瓷工艺学,从釉料配方入手,再研究烧成工艺。在工艺上解决与紫砂胎完美结合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他又寻思解决如何保持紫砂雕塑的特征和美感,又能釉彩恰当又完美地为整件作品的主题服务,在多次实践之后,他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大胆地在佛像的衣服上施釉,而面部、手部等部位则保留紫砂雕塑的特征,让作品体现紫砂雕塑人物表情细腻精彩、线条刚柔相继,而人像的衣服则把握雕塑的环境、历史背景等,施以不同釉彩,让服饰为人像主题增加艺术感染力,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这是他从艺以来在紫砂雕塑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创新,从而开创了又是“釉饰紫砂雕塑”的先河,如作品“生公说法”“水月观音”“参禅静思”“盛唐美人”等都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葛超群的紫砂雕塑釉彩装饰之路,是一条善于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之路,在紫砂这块神奇的陶土上,他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必将会登上紫砂雕塑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葛为群

曾用名葛超群

1980年进入宜兴均陶研究所

1983年进南京艺术学院进修陶瓷美术

1998年成立“超群雕塑”工作室

作品多次在全国陶瓷评比及江苏省陶瓷评比中获金、银奖。

猜你喜欢

超群宜兴陶艺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绝经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56例分析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邹蕴芳
疯狂的水果
替父报恩写传奇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