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雕塑系统规划设计思路研究

2021-06-24刘艺杰

雕塑 2021年2期
关键词:浮雕雕塑景观

刘艺杰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公共雕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显得愈加活跃,人们在对外来文化不断学习和引进后,经过长时间的冷静思考,并不断探索和实践,迎来了一个民族文化與国际化审美理念相互交融的新时期并产生出了一批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审美精神的城市雕塑作品。

作为雕塑艺术家,我比较多的介入到公共雕塑的创作之中,相继主持和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我集中思考的是: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扬弃与创新、民族性与国际性之间的转换与交融诸问题,逐渐构建起我的公共雕塑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体系。

西安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雕塑系统规划设计,对于我在大学教授的研究课题“大型文化主题景观雕塑课题研究”而言,是付诸实践的又一次独特而又重要的创作经历。也是我得以再次正视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绝佳机会与自我表达。

秦是中华帝国文明的正源,渭水之北,九宗山之南,山水聚阳的地方——咸阳,是秦王朝建都之地。二千多年前一支来自西岐的牧马部落,骑着他们的河曲马历经艰险、终于一步步走到这里。之后,开始了他们奋发图强、铁血征战,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由部落向大一统国家迈进的雄健步伐,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秦。秦虽仅历三世享国15年,但对华夏后世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的大一统,无疑是完成(或创造)了在当时那个特定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使得整个华夏民族按这样的体系一直传承下来。这个体系,推动着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创造出了更辉煌更璀璨的文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制约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试图将这份思索不动声色、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大秦文明园的雕塑系统规划设计中。

大秦文明广场雕塑群,座落在原咸阳宫遗址,及终南山中轴线上。这个选址,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秦文明广场雕塑系统创作中,以秦统一重大历史背景为主线,在设计思路的总体把控中力求将波澜壮阔、博大雄浑的史诗般之交响融入在全景式大型景观雕塑群中。以崭新的艺术构成形式,梳理历史脉搏,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凝练象征和高度概括并极具当代审美理念的手法,对秦文明发展史在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独特的历史定位和时空状态做出了具有体系完整且全新而独特的艺术诠释。

在创作中,我秉持“遵从史实和抒发情怀高度融合,尊重历史和艺术创造的高度统一”的创作理念,紧扣“统一”的主题定位,理性梳理,合理布局,将秦完成华夏一统这一重要历史、用一个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凝固定格于大秦文明园这样一个特定的时空当中。用人们熟悉的几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符号和形态去体现这个民族的顽韧、自信、深厚、不屈和神圣。

追求艺术整体造型特征和审美境界所呈现出的高尚而富有尊严的人文精神。倾尽驾驭大型历史题材、掌控空间环境,重构艺术时空的功力,构建起宏大的史诗般的历史场景,充满着庄严感、仪式感的构思与设计。多个历史场景之间的布局与呼应,呈现着内在的历史逻辑。多组雕塑群纵横之间,前后尺度、空间虚实、穿插错落、光影效果、动静互补,皆变化有致。

雕塑方案结合景观环境空间和园区主题文案的具体内容,雕塑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为了凸显出秦统一历程中,推行“耕”“战”立国的主题立意。我在中轴南广场,东西两侧规划设计了对应的雕塑两组,西侧《铧犁》,东侧《金戈》,两组雕塑均为高600cm,长1200cm,以不锈钢锻造。作品分别提取铧犁和金戈的基本特征,用概括、凝练、象征的艺术手法,重新构筑出象征秦文化内涵的景观雕塑。突出彰显秦统一历程中,推行“耕战”立国之雄策大略的主题立意。多支铧犁造型交织穿插,金戈横空斜刺的动势,形成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象征着秦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精湛的冶炼技术和独特的文化气质。雕塑表面以秦文明经典图案浮雕装饰,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体现着凝厉、凝重、质朴、坚毅、睿智、神圣的秦文化特征。展示出博大恢弘的中华文明之独特文化象征和精神力量,契合当代国际主流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使观者在奇特的境界中,感悟文化,反思历史。

《铧犁》和《金戈》,体现了当时精湛的冶炼技术。青铜器,是古老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独步世界的一个贡献。通过这两件作品,可以感受到这个民族积淀的厚重与博大,其丰腴的营养,永远地激励着我们,滋养着我们。

这两件作品,白天凝练厚重,夜晚灯光掩映,人们穿梭其中,会生出当下现实和往昔历史变幻交织的时空感。

中轴北广场《秦·简牍》纪念碑雕塑,材质为耐候钢,1700cm的高度设定,充分考量了其所处的具体环境与空间需求。纪念碑主体雕塑无论从思想内涵和文化格局的营造,都是整个园区最重要的节点,雕塑方案以当代的审美视角回首历史,精神内涵上体现凝厉、厚重、博大的秦文化特征,暗示秦统一这一重大历史节点所蕴藏着的特殊历史定位和影响。整个园区从南至北到《秦·简牍》雕塑广场,则是进入到了整个景区的最高潮,穿透历史的迷雾,停转时代的脚步,通过迷离的时空长廊,掀开濛濛的历史薄雾,向着我们缓缓走来。

我在这一组大型纪念性主题雕塑的创作中,运用了当代国际化人文精神和审美理念,将秦竹简用概括、凝练、象征的创作手法做艺术重构,转化为极具秦文明内涵和秦文化特征且兼具现代化之精神气质的景观雕塑。

雕塑主体宛如凤鸟展翅,象征秦人在凤鸟栖于咸阳并建都。作品造型采用向上旋转的形式,暗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内在规律。传达了祥瑞、昌盛、浪漫、梦幻、神秘、升腾、博大、包容、睿智的美学意境和中华传统审美哲学,丰富强化了雕塑的艺术感染力。纪念碑主体雕塑镂空之形式暗合了《易经》中的阴阳学说,在环境雕塑中将这种阴阳学说通过虚实对比则体现出的是中华传统审美哲学。在精神气质上用更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以及当代民族自信来解读这一历史价值与定位。昭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人类发展史的独特贡献;用史诗般的情怀来表现秦文化中尘封的记忆。尤其我在设计中将汉·贾谊的《过秦论》全文腐蚀在雕塑内壁面上,让人们在观赏这件作品中反思,拷问着历史,实际上是对雕塑艺术与大地景观有机结合的一次尝试,更是人类文化的提炼与升华,凝聚着我们这个民族自尊心,完成着一次次超迈古今的心灵之旅,让人们铭记六百多年的秦从弱小成为华夏第一帝国的重要历史,从中让人们知道帝国的建立到快速灭亡的真实因素所在。从中汲取反思和改革的力量。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自省和反思的传统;同时也印证了我们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是在不断地反思中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更新的。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一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强大的再生机制和能力,正是伴随着这样的反思精神,中华民族不断地吐故纳新、兼容并蓄,在发扬光大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借鉴和学习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先进经验,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璀璨文明中充满着自信与进取的精神力量。

《过秦论》是人类历史上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给后人留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反思精神,而且随着时代的推进历久弥新。作为中国历史上对国家命运进行反思的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文,《过秦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善于反思,才能以史为鉴,与时俱进;善于反思,才能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同时这种精神力量仍然是今天华夏民族迈向新时代奏响新进程号角的内在驱动力。

因而将《过秦论》镌刻在《秦·简牍》纪念碑上不仅达到了在雕塑外像形式与审美气质形成高度统一、同时也更加增强了纪念碑本身的思想深度与精神内涵。

雕塑在炫幻的光影变化中自由呼吸,人们可在其间上下穿体现出凝厉、凝重、博大、恢弘、质朴、坚毅、睿智、神圣的秦文化特征。

《秦征一统》石刻组雕意在结合园区自然地形的落差的地况及丘陵式的景观而精心设计。所含主题内容用圆雕、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线刻及各类石刻表现形式的组合刻画在每组石雕墙面。如统一赵国、统一韩国、统一楚国、统一魏国、统一齐国、统一燕国、统一南越、北击匈奴。用多种浮雕创作手法不仅满足了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同时在大型环境雕塑创作中更加体现出了雕塑自身的体量关系及环境间的空间布局。因而极大的拓展了所要诠释出的美学意境和审美诉求。

浮雕墙的设计与园林地貌景观相结合,采用阶梯状布局。浮雕墙初始为正负零零最高处高度不超过660cm,浮雕顶部与丘陵地貌相衔接,此创作手法是当代雕塑与环境绝佳融合之成功典梭、游阅、凝视、感悟,宛如时光隧道引领人们在时空中遨游巡礼,强化了观赏者心灵的震撼与共鸣,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一次次发自心灵的对话,完成超迈古今的心灵之旅。

中轴中段西侧《秦征一统》,材质:花岗岩、铸铜,高:660cm,长:10600cm。雕塑群全景式史诗般呈现了秦统一六国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过程中的典型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雕塑设计顺地势呈高低错落的阶梯状布局,将文化底蕴深植于大地景观之中,宛如自然形成的文化遗址。巨大的浮雕墙构筑体与青铜圆雕相呼应,造型构成与点面空间相协调,起伏变幻逶迤流畅。徜徉其间,若走进波澜壮阔、博大恢宏、气势磅礴之史诗长卷的时光隧道。

我以当代国际审美理念,将中国传统造像之精髓与当代雕塑语言相结合。以凝练象征、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极尽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雕塑手法,充分彰显了作品所诠释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定位。从美学理念到精神内涵上都准确的范。既保留了园林景观自然风貌和意境,同时又将文化底蕴深植在大地景观之中。在环境景观空间布局上,园区上下高低的错落极大丰富了环境意境的审美空间。

整组浮雕采用全新的史诗般的力度着重刻画秦统一的这一历史事件。用凝练象征和高度概括并极具当代审美理念的浮雕造型以及史诗般的文化意境,选取典型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徜徉其间,仿若走进两千年前,那波澜壮阔、博大恢宏、气势磅礴之史诗长卷般的时空世界。

中轴线两侧园林石刻组雕,意在结合园区丘陵式景观地貌落差而精心设计,共分八组浮雕。将所含主题内容用圆雕、高浮雕、中浮雕、浅浮雕、线刻及各类石刻表现形式的组合刻画在每组石雕墙面。同时在这组大型环境主题雕塑创作中,成功解决了浮雕及各类铸铜雕塑自身体量关系与环境间的空间布局之呼应,浮雕具体表现内容与石刻浮雕整体之形式在艺术气质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而极大地满足并加强了这组雕塑群所要诠释出的主题精神和美学意境。浮雕墙前面的五组铸铜组雕分别表现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内史腾、王剪、王奔、荆轲、嬴政、扶苏、蒙恬等。人物形象塑造上既有史籍可考,又融入了艺术家对其合理的再创造。所有的这些历史身影,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突然拔地而起奔涌而出——他们凝视着现代时空,冲击着现代人的灵魂。

我着意将“荆轲刺秦”这一悲壮的历史场景放置在雕塑墙的正中位置。其用意就是要通过这一历史重要事件彰显荆轲的狂放、旷达、忠义、侠勇的精神气质。荆轲平暴安天下的侠义精神、舍生取义的殉道精神,不折不扣的反抗精神,至今思之令人荡气回肠,这是他的真正价值所在,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源动力。

《荆轲刺秦》这组雕塑,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数千年,自我觉醒,自我救赎的一个力量与希望的无字碑。

雕塑的设计理念基于公共艺术和重大历史题材的特殊需要,在于它巧妙的避免了将图解式、情景式、叙述性及影视、文学、戏剧所采用的创作手法。而是着重探求采用全新的史诗般的力度,用凝练、象征和高度概括并极具当代审美理念,运用雕塑独特造型艺术语言、创作手法和审美意境来诠释秦统一的典型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讴歌秦统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这一伟大历史贡献。

浮雕内容摒弃了常见的连环画长廊式的平面浮雕墙形式,采用更接近于自然形态的起伏凹凸形式,似山崖绝壁,又似城墙垛楼。前后凸起收缩,变化多样。条石块石重新组合垒砌,有意为之的残缺,更显示着历史的沧桑的遗址感,给观者留有更多历史遐想的空间和代入感的审美体验。此创作手法是当代雕塑与环境绝佳融合之成功典范。既保留了园林景观自然风貌和意境,同时又将文化底蕴深植在大地景观之中。

浮雕表现内容为《秦征一统》石刻组雕着重体现秦文化重要典故和历史印迹,用史诗般的情怀来表现秦文化中尘封的记忆。实际上是对雕塑艺术与大地景观有机结合的一次尝试,是人类文化的提炼与升华,凝聚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完成着一次次超迈古今的心灵之旅。

人们穿行在这些特立独行,飘逸空灵的雕塑群落间,可以触摸、体验、联想、反思,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功过,可以自行评判、自我消化,并对自我价值观进行反思。

大秦文明园内的这几组雕塑体现了艺术家对公共性雕塑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追求,即:向内连接华夏文明上游“天人一体”之东方审美哲学之精神,向外以当代国际化视野,接纳当代主流的国际人文精神,借鉴西方雕塑本体结构语言,构建起具有时代精神、国际化视野、中国气派、中国审美意象的雕塑形式语言体系。不仅吸纳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意境和塑造手法之元素,又摒弃和超越了传统雕塑的凝滞和固化,特立独行,飘逸空灵的人物雕塑群实际上是对雕塑艺术与大地景观有机结合之独特创意。在雕塑创作中突破了各种雕塑形式语言的边界,传统雕塑的概括写意手法、西方雕塑的精准具象写实能力、当代抽象雕塑对空间形态的把控,在艺术家手中得到了创造性的整合,并充满了现代人文精神的景观雕塑,是人类文化的升华和精炼,凝聚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完成着一次次超迈古今的心灵之旅。让人们穿透历史的薄雾,发现(寻找)历史,发现(寻找)自己,发现(寻找)未来。

落成在秦汉新城大秦文明园内的这几组雕塑,将成为三秦乃至华夏大地上的一个新地标。他不仅向人们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与荣耀,同时承载着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之梦想,激励着我们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猜你喜欢

浮雕雕塑景观
巨型雕塑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我的破烂雕塑
浮雕圆圈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写实雕塑
出错的浮雕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