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与保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1-06-23刘畅卢彩虹李玉平孙辉李海军

中国食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膳食科普思政

刘畅 卢彩虹 李玉平 孙辉 李海军

本研究旨在挖掘食品营养学方面的思政元素,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营养与保健》中。通过思政目标确定、思政元素挖掘以及融入路径及方法的研究,初步探索出适合《营养与保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营养与保健》是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药品生产技术以及药品生物技术的专业拓展课,是在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后,掌握了一定的人体生理基础的前提下而开设的一门课。其功能是对接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营养与保健知识的科普与服务能力,为后续学生从事健康管理或者保健品销售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思政改革意义

1.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以上,就认定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新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18.70%。依据上述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在2017年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而要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就必须有大量熟知营养学知识的人才,来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饮食观,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2.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但是近年来,年轻人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正慢慢年轻化,这都是由年轻人错误的饮食观和健康观造成的。因此,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向国民传递健康饮食观,防患于未然,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需要。老龄化人口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健康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计算机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尚处于初创期,发展远不成熟,只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食品营养行业从业人员,才能保证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1.改革前情况。改革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仅仅是把《营养与保健》作为一门必修课,必须学习,却不知道学习营养与保健课程对自身健康、未来就业创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2.课改后思政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态度养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爱国、爱业、爱己、忠诚、积极、负责、乐学、善思、笃行的核心素质。若将来从事保健品销售工作,能够使学生遵守《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不夸大保健品的功效。

四、思政元素的挖掘

1.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在体格测量和膳食评价部分,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题目,在这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2.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要提高政治敏感性,深度挖掘与食品营养相关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在课程导论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部分,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国民营养计划等国家政策或文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3.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结构部分,宣传光盘行动和中国饭碗,引导学生既要吃饱吃好,满足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要求,又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习惯,坚决杜绝餐饮浪费。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端午节时介绍粽子的来历、粽子中的糯米消化问题以及适用人群等,以此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学习相关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5.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在全部课程内容中,贯穿宪法法治教育,例如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

6.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整门课程中,贯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在蛋白质营养部分,引入案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7.加强文化素养。在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部分,融入苏轼著名七言古诗《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古诗引出河豚毒素。

8.培养学生线上科普讲解能力。让学生在抖音、快手或者微信视频号上发布水产品营养相关的科普短视频,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科普讲解能力,另一方面向民众传递食品营养知识。

五、思政元素融入方法和路径

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8年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吃出你的美丽与健康》,目前课程已在智慧树平台运行5学期,累计60多所学校选课,选课人数近4万,初步在全国高职院校学生中传播了食品营养学知识。

2.教师直接宣讲或让学生搜集相关文件。对于一些方针政策或者国家文件,融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直接宣讲,例如,直接讲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二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文件,例如《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

3.比赛。组织食品营养科普讲解大赛,号召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传递食品营养知识,让观众不仅听得懂,还要喜欢听,更要喜欢做。这样不仅传递了食品健康理念,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分组讨论。引入案例“郭美美再被抓:涉嫌销售违禁减肥食品”,让学生分组讨论作为保健品销售人员或者营养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必须遵守哪些职业道德底线,然后分组汇报。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深化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

5.开展线上科普。让学生制作关于食品营养科普方面的小视频,然后发布在微信视频号或者抖音、快手上,一方面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传递食品营养理念,引导民众养成正确的饮食观。

6.开展社会服务。鼓励学生在校内或学校附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全院师生及小区居民进行一对一营养指导。

《营养与保健》课程不仅是药品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更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只有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让他们愿意学、主动学,学完之后内化为自身健康的膳食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传递给身边的人,最终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项目编号ZJC1319051。)

作者简介:刘畅(1984.7-),女,硕士研究生,讲师,食品科学专业。

猜你喜欢

膳食科普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哪些食物让人越吃越瘦
带“筋”的食物才含膳食纤维吗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测一测,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