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媳孙失联13年民警为老人圆寻亲梦

2021-06-23聂炎如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媳妇孙子桂花

聂炎如

2020年10月13日,飞速行进在沪昆高速的一辆银白色北京现代轿车内,陈桂花老人与离家出走13年的孙子徐秋一家团聚,气氛融洽而温馨。

从江西省樟树市出发,小轿车出赣、弛鄂、越皖、走苏、入鲁,千余公里,疾驶16小时后,76岁高龄的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渚塘村委徐家村村民陈桂花老人和她的女儿徐华一行,在樟树市公安局临江派出所民警的艰辛寻找下,终于寻觅到离家出走13年的媳妇和孙子的居住地——山东省枣庄市徐庄山亭区九子峪,和媳妇李林英、孙子徐秋团聚。那一刻,老人泪眼婆娑地与媳妇和孙子紧紧相拥了数分钟。是的,为了让腿脚不方便的爷爷见到孙子,同时,也让孙子看看家乡的变化,经与媳妇和孙子商议同意,又经等待疫情好转,老人将如今已读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突出的孙子徐秋带回老家看看。“心满意足啦,终于了却了我见到离别十三年的媳妇和孙子的心愿。”老人十分高兴地又一次叨念着,并又一次将身边离别十三年的孙子徐秋的臂膀搂得紧紧的,生怕他离她而去。也就在這时,多年寻找媳妇和孙子的艰辛历程不由得又在脑中闪现。

七旬老人派出所求助寻人

临江派出所辖区临江镇,历史上自元代开始,便是辖清江(现樟树市)、新淦(干)、新喻(余)、峡江四县(市)的临江府所在地。临江府,历史上曾有过“城内三万户,城外八千烟”的鼎盛时期。今临江镇是樟树市管下属镇。全镇拥有18个村委,126个自然村,村民45632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担负起临江镇社会治安保卫任务的临江派出所,工作繁杂而忙碌。

2019年11月15日上午,该派出所办事大厅和往常一样热闹,来所里办理身份证、申报户口、寻觅失物、求助找人等等的市民、村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10时17分,迎着冬日未散尽的淡淡雾霭,远远地,一位上身着浅兰色斜襟棉袄、下穿藏青色裤子、足蹬蓝色布鞋、一脸被岁月的刻刀深深刻满纵横交错小径的老太太,迈着蹒跚的脚步从派出所门前的台阶一步一摇吃力地移步上来。一进派出所,便拉着民警的手,像见着了亲人那样,立时两眼泪双流:“我要找派出所长。”民警连忙扶着老人,热情地说:“老奶奶,您不要着急,有事慢慢说,我这就去找所长。”说着,从里屋办公室走来一位身着得体警服、眉清目秀的民警:“老奶奶,我就是派出所所长吴细兵,有什么事您跟我慢慢说。”听了吴所长亲切的话语,老人的哭声更大了。吴所长扶着老人坐下,又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让老人喝。老人哭着道出了原委。

老人名叫陈桂花,已73岁了。她于1965年嫁给同村的徐盛林为妻。夫妻俩育养三个儿子,由于家境贫困,1967年出生的大儿子徐可可,直至35岁一直未娶。徐桂花和徐盛林夫妇俩十分着急,2002年,他们托在云南省澜沧自治县酿酒经商的老乡,介绍该县竹塘乡云山村的女村民李林英与徐可可相亲,同年,两人以农村风俗摆酒结为夫妻。2003年农历10月26日生下一男孩,取名叫徐秋。之后,由于夫妻二人风俗和生活习惯不一,加之家境贫困,2006年农历3月12日,李林英以上街赶集为由,带着3岁不到的儿子徐秋离家出走。次日,李林英打电话告之家人,不要去寻找他们母子二人,三言两语后将电话挂断,随后一直杳无音信。

千艰万难的寻媳孙之路

媳妇带着孙子出走了,年迈的公公徐盛林和婆婆陈桂花万分着急,公公气急之下便病倒了,婆婆则整日以泪洗面。一个家的幸福才刚刚开始,尤其是3岁的孙子徐秋那每天“咯咯咯”的欢笑,给这个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机。怎么办?必须找回!“寻找”的信念在一家人心中熊熊点燃。于是,一家人连同所有的亲戚全都一个心思,在周围的村庄、山林、水库等地寻找。一小时过去了,没有消息,两小时过去了,没有消息,三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天黑了,伸手不见五指,一家人借着手电微弱的亮光,仍在村村巷巷沟沟坎坎寻来找去,终是没见媳妇和孙子的踪影。

紧张寻觅了两天后,一家人仍拼命地走在牵肠挂肚的寻觅路上。那天上午10时33分,突然,陈桂花老人邻居让她去他家接一个电话。有希望了!一定是媳妇打来的。老人喜出望外,一口气跑到邻居家,果然是媳妇李林英的声音:“你们不要来找我们母子二人了!”之后,便没有了话音。希望像肥皂泡一样破了、灭了,老人又一次哭得死去活来。也就在放下听筒的那一刹那,她双眼一亮,电话区号显示为“0579”,她立马让家人查一下,是浙江省金华市区号的一个公用电话。随后,她心中有谱了——媳妇和孙儿一定在浙江金华,去那地方寻找没错。

凭着电话区号的唯一线索,陈桂花老人独身一人乘车来到金华火车站,她想,媳妇昨天打的电话一定还在火车站附近。于是,她询问车站民警,在车站附近旅馆、在大街小巷,逢人就问,一个星期过去,未发现李林英的下落,老人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

媳妇带着孙子出走后的日日夜夜,陈桂花老人每日茶饭不思。2006年5月间,老人又孤身一人前往媳妇李林英的老家云南寻找。头一次来到云南,仅凭着儿媳曾与她说过的模糊地址,还真的找到了李林英的大哥李强、二哥李罗。但他们一家人都告诉老人说,没有见到李林英。哪怕是有一点点希望都绝不放过。于是,老人开始在当地村村寨寨的各个角落寻问。她就这样心急如焚地在云南寻找了近十天,也是没有一点线索而回。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老人寻找媳妇和孙子的决心一直没动摇过。2007年开始,她决定改变寻找方式,先后恳求江西省南昌市某都市频道等电视栏目进行寻找,可最后还是没达到目的。

2008年5月的一天,陈桂花老人再次独身一人前往云南寻找。此次出行并不像第一次那么顺利,由于山高路远,当到达李林英家的时候已是晚上,家家关门闭户。老人找到了李林英的大哥李强,谁知这次的李强没接待她,年近七旬的老人含着眼泪,走着漆黑的夜路,闯过深山野林,寻找十多天,心灰意冷而归。

在寻找过程中,老人曾多次因饥饿差点晕倒,曾因伤心难过在火车站熬夜到天明。沿途,曾遇到过骗子,将她仅带的500元路费骗走,但也曾遇到过许多好心人给予她热情资助。

2012年,身边的孙儿徐敏大学毕业,也加入寻找婶娘和堂弟的行列。一次偶然,通过CCTV1频道,了解到《等着我》寻人栏目,徐敏的网络寻找便开始了,通过与《等着我》栏目组取得联系,在其网络刊登信息等形式到处寻找。

缺少可靠资料无功而返

2019年11月中旬,临江派出所民警深入村庄开展采集家庭成员血样活动,再次燃起来陈桂花老人一家人寻找李林英母子二人的希望之火。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陈桂花,跌跌撞撞来到临江镇派出所,将寻找媳妇和孙子一事,向派出所求助。

老人如泣如诉撕心裂肺的叙说,深深打动了民警。群众利益无小事!吴所长立马启动应急机制,成立寻人组,吴所长亲自担任组长,紧急部署找人方案。

寻人必寻根。寻人专组民警深知,寻找李林英的下落,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李林英的户籍资料。然后利用其户籍资料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开展工作。民警经了解获悉,李林英与辖区临江镇渚塘村委徐家村村民徐可可,于2002年以农村风俗摆酒结为夫妻后,徐可可和家人从没有考虑和顾及李林英的户籍问题,因此,李林英的户籍在哪里?其户籍资料情况怎样?徐可可及其家人都不知道。他们只知道李林英是1973年11月15日出生的,并向民警提供了一张李林英的照片。他们将李林英的出生日期和照片通过技术手段查询,这一查,还真显示出了“李林英”为数众多的数据,只是这许许多多的“李林英”中,有的人近似于李林英,却是出生时间有异;有的是李林英相同的出生时间,却不是李林英的人像。符合单方面条件的太多太多,寻人专组民警夜以继日地再三比对,却没有发现一人与李林英的人像和出生时间绝对的一致。

13年的牵挂终于有了着落

民警在认真总结中细细分析着,深深寻思着。善于独力思考的吴组长对大家说,此路不通,另辟蹊径,也许成功就在另一条路上迎候着我们!像夜里划亮火柴,战友们的心一下子被点亮。众人拾柴火焰高,何不与李林英原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让他们一道参与不就增强了力量?

于是,寻人专组民警决定联系李林英原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看能否发现李林英行踪的蛛丝马迹。民警电话很快传到了李林英原籍云南省澜沧自治县警方。之后,就是耐心的等待。四天过后,云南省澜沧自治县警方电话反馈:经四日紧张工作,没查出有效信息。最后说,在调查中,李林英原籍村委给了一个电话号码,让临江警方试试。

电话号码不是实名制吗?追踪电话号码不正可以查到本人?民警很快进入作战状态。经查找,电话号码背后却是无任何信息。

此路不通走彼路!通过电话找微信。彼路还真的畅畅快快通了,就是这个电话链接的微信,出现一个微信名“平平安安”的人,而且有本人和孩子的照片。经与李林英的相片一比对,如此十三年过去,岁月已将这个女人的脸面进行了改写,然而,女人的五官位置却怎么也无法挪得动啊。是她——李林英!意外的重大发现让民警们欣喜若狂。

怎么把握已经获得的李林英的手机号?让离家出走已十三年的李林英向你敞开心怀,接纳你的确认?得首先让李林英认可手机号是她的。关键一环千万不可轻举妄动!似乎又一次在检验民警的智商,身经百战的民警关键时刻总显示他的聪明睿智和机敏。广读深学的吴组长意味深长的“曲径通幽”四个字道出了民警的心声,为不让李林英产生错觉和怀疑,又确认自己是手机主人的身份和提供家庭住址,民警采用以快递员的身份拨通了李林英的手机号:“喂!您好!我是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现有一件你的快递需要送到你的手中,而快件通知上的地址不详,请告诉你的详细地址。”

突然与疑惑并存,对方回答:“我最近没有网上购物,你弄错了,我没有快递。”

须让对方坚定释疑:“你没有网购,也可能是你的朋友或是你的亲人给你寄来了礼物的。”

“......”对方在静静地听。

“请你将你的准确地址和姓名告诉我们,我们尽快安排快递员将你的快件送过来。”

“我的地址是山东省枣庄市徐庄山亭区九子峪,我的姓名为李......”

瓜熟蒂落!是时候了,民警单刀直入,接上话茬:“李——林——英!”

对方:“我是李林英。”

近一月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艰辛寻找,民警确认李林英的身份和状况后,第一时间将消息告诉了陈桂花一家人。这家人13年的思念和牵挂终于有了着落。

喜气洋洋感谢后的相互深情

2019年12月20日上午,冬雨凛冽,寒风刺骨。然而,临江镇派出所办公区内和和暖暖,喜气洋洋。陈桂花老人和他的孙儿徐民,喜笑颜开地来到派出所,将一面绣着“为民解难,尽职尽责”八个金色大字的錦旗和大红纸写下的一封感谢信,呈送给派出所所长吴细兵和他的战友的手中。感谢信写道:2019年11月15日,我来到派出所,就13年前的2006年,我的媳妇带着我那3岁的孙子离家出走一事求助寻找。没想到,在所长吴细兵的带领下,派出所许多热心正直的“活菩萨”千方百计为我们家解难,仅一月功夫,便很快找到了我的媳妇和孙子的下落。我们与媳妇已经在电话中通话,在微信中聊天了……从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深刻内涵,“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又一次深刻诠释,“警民一家亲,遇难见真情”又一次完美体现……

之后的日子里,由于疫情的原因,陈桂花老人想早早与媳妇和孙子团聚的心愿只能压在了心底。然而,老人及家人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媳妇李林英“两家”多了温暖和情爱,电话、微信相互来往不断。为了能和媳妇“见面”聊天,陈桂花老人很快学会了微信。其间,互致问候自不用说,发展到相互寄送土特产和礼品。相互之间很想见面团聚了,便又商定疫情好转后的金秋,奶奶来到山东与媳妇和孙子见面。

终于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本文中的人名全为化名)

猜你喜欢

媳妇孙子桂花
桂花
媳妇强大
孙子壵
孙子列传
两个字
孙子垚
孙子垚
一直未变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