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2021-06-22向慧敏危晖秦钟章家恩陈桂葵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互联网

向慧敏 危晖 秦钟 章家恩 陈桂葵

[摘 要] 当前“互联网+”已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生态学”课程可以融入“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本科生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感兴趣领域、融合方式与存在问题等。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优化,为本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农业生态学专业教学、实训教育的融合研究”(JG19029);2020年度资源环境学院本科建设“三个一”质量工程项目“普通生态学一流金课建设”

[作者简介] 向慧敏(1985—),女,安徽巢湖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生态学研究;章家恩(1968—),男,湖北广水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态学理论及教学研究;陈桂葵(1972—),女,湖南攸县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修复生态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6-0133-04    [收稿日期] 2021-02-2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迅速渗入各行各业,丰富了社会发展方式,改变了人民的生活。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各行各业结合行业特点,深度融入创新创业,共同推进社会创新创业迈上新台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农业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在结合本专业知识基础上,积极融入当前新的发展趋势,努力构建“農业生态学”“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

优化模式。

当前“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缺乏探索性[1],在融合“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如不清楚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不知道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感兴趣的领域;不了解学生对“互联网+”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认识以及“农业生态学”课程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存在的具体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制作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2020年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本科生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感兴趣领域、融合方式的思考、期待与建议等,为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0年选修“农业生态学”的本科生,共155人。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三种,共15题。调查采用纸质问卷、匿名方式于课程结束后在课堂上发放给学生,当场发放,填写完回收。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并说明问卷调查与课程成绩无关。共回收问卷155份,回收率为100%,所有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三、结果分析

(一)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

“互联网+”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宣传与普遍应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学生对大数据熟悉,其次是AI技术,然后是物联网和云计算。其中,云计算概念可能偏向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因此,非这些专业的学生对其较少了解。关于创新创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少量学生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一般程度的了解(见图1)。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趋势[2],但在学生中的教育与普及仍较为滞后,亟待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加以重视。

(二)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感兴趣程度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互联网+”实训教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这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知识融入本课程提供了必要性。有小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兴趣一般或不感兴趣(见图2),这其中既有学生确实不感兴趣的,也有学生可能因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等降低了兴趣。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三)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关注领域

学生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关注领域是课程内容优化的重要基础。由图3可知,约50%以上的学生关注“互联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新产品、生态农场和生态旅游。其他关注领域还包括生态农业新技术、生态农业产品营销等。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大背景下[4],生态农业、生态农场、生态旅游正呈现融合、快速发展态势[5,6],这些都是课程优化必须关注的方向。

(四)对“互联网+”与农业及“农业生态学”课程融合的认识

由图4可知,一方面,90%以上的学生认为“互联网+”与农业融合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另一方面,6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互联网+”与“农业生态学”融合知识讲授的少(见图4)。这一矛盾充分说明了本课程必须与时俱,及时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需求进行课程教学优化,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具有丰富知识基础的高素质人才。

(五)對“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融合领域的认识

“互联网+”可以与农业生产、销售和涉农事务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监控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性因素,如环境温度、光照强度、湿度等,并且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自动控制和调节水分、养分等因素,使农作物生长在最佳环境下[7],从而提高产量并且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减少农业污染。互联网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互联网政务服务可帮助农户了解和办理公共事务。农业电子商务可助力农业收入和家庭收入增收[8]。由图5可知,对于“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融合领域,9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技术可用于生产前的土壤测定,近80%的学生认为“互联网+”技术可用于生产中的田间管理,70%的学生认为其可用于生产后的产品销售。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互联网+”技术可以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融合,表明学生对于“互联网+”与农业生产融合具有较高认知和期待。在农业产品销售领域,60%~70%学生了解各类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按熟知度排序分别是拼多多、抖音、京东商城和淘宝等。还有学生填写了微商、美团优选和快手等,说明学生熟悉热门的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因此,“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有必要增加新的“互联网+”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融合的知识与案例,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养。

(六)“互联网+”、创新创业与“农业生态学”课程融合存在问题的认识

学生反馈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四类,即融合具有难度、理论知识与课程体系陈旧、实践不足、技术与硬件缺乏(见表1)。学生反映的问题为课程教学优化提供了具体依据和改进内容,其中,理论知识更新、课程体系优化、实践体验增强与创新能力培训是当前改进的方向。

四、结语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本课程应以“农业生态学”基础知识为核心,及时融合新的“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延伸与拓展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农业生态学”“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创新与优化模式。二是,在利用“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丰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微信等新媒介创新教学方式[9],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接受度与课程教学效果。三是,“农业生态学”课程内容优化的重要领域是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新产品和新业态。智慧农业不仅是当前产业发展热点,也是选修本课程学生最为关注的领域。因此,在课程内容优化时需予以重点关注。同时,生态农业新产品和新业态也是学生关注较多的领域,在课程内容优化上也应给予关注。四是,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本课程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更新、课程体系优化、实践体验增强与创新能力培训。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为促进的,先创新理论知识,优化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培养与升华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五是,本课程应努力培养出具有一定“互联网+”思维、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宽厚“农业生态学”知识基础的新型应用型人才,为我国农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创新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澜,王明华.“互联网+”时代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大学教育,2021(2):108-110.

[2]鞠晓红.基于AHP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提升策略[J].高教学刊,2021(5):42-46.

[3]王海飞,曹越,吴圣龙,等.智慧农业时代背景下畜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5):

267-268.

[4]王艳芳,刘领.注重课堂互动和过程考核的“农业生态学”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7):83-85.

[5]臧传军,周萍.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4):174-175.

[6]乔玉辉,甄华杨,徐志宇,等.我国生态农场建设的思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2):206-211.

[7]亢旭辉,董亚东,王引弟,等.“互联网+大数据”下的智慧农业系统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33(12):137-138.

[8]郭金平,罗攀柱.“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益影响研究——基于益阳市泥江口镇的调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2):84-88.

[9]张翠丽,曹琦.基于微信平台的农业生态学实验课翻转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20(22):224-225+22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Optimization in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Integrating the Knowledge of "Interne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XIANG Hui-min, WEI Hui, QIN Zhong, ZHANG Jia-en, CHEN Gui-kui

(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Internet+"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all fields of society,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should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of "Interne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 of training compound talents. This research uses questionnaires survey to investigate undergraduates'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of "Interne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ir fields of interest,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rvey result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can be optimized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gricultural Ecolog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