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RF理论的实习教师教学 提问分析与策略

2021-06-22宁艳新康小兰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析策略有效提问

宁艳新 康小兰

摘   要:实习教师处在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提问,作为一项常用且重要的教学技能,需要实习教师掌握。选取实习教师教学录像样本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IRF理论对提问环节进行有效性分析发现,单一三元结构的有效提问比重大,多步三元结构和回应、反馈环节存在问题。对此,提出优化教学设计、规范提问语言、基于情境提问、合理运用理答的有效提问提升策略。

关键词:IRF理论;实习教师;有效提问;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2-0007-

一、问题提出

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好的课堂教学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关注,启发学生思考,也是开展师生互动、对话的一种方式,并能有效推进教学深入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提问技能作为一种较为高级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不规范、缺乏思考与设计,特别是实习教师,因教学经验所限,存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频次不合理、提问结构不完整、提问内容不严谨等无效提问现象,影响了教学节奏和质量。目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有很多,但以实习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极少,而现实中实习教师在提问不规范问题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因其处在职业生涯起步阶段,及时矫正和指导对于其个人发展和整个教师队伍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思路

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一般多用观察法,本文采用教学录像观察法开展对实习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录像便于反复观察、暂停记录、片段处理等,利于统计分析,也可以避免随堂观察法的不确定性因素干扰。对于提问的研究理论或模型有很多;运用IRF理论,强调师生教学对话的一种分析方法;有效提问也是师生有效对话。IRF理论通过对话结构要素是否为三元结构来判定提问是否有效,这一评价方式思路清晰、直接明了,适合对职业成长初期的实习教师开展提问研究。选择一定量的实习教师教学录像,对教学中的提问环节进行梳理,运用IRF理论分类统计,并依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实习教师教学有效提问提供策略,以期有助于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三、相关概念

(一)IRF理论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语言学家辛克莱(J.M.Sinclair)和库特哈德(R.M.Coulthard)提出IRF课堂对话分析理论,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发问(Initiation)——学生回应(Response)——教师反馈或后续话语(Feedback or Followup),也称三元对话理论。辛克莱等声称,任何有效的对话都应遵循严密的IRF结构模式。

依据IRF理论,对话结构包括三元结构和非三元结构。三元结构包括两种:①单一三元结构,即只有一个发问、回应和反馈;②多步三元结构,其中多回应对话主要指学生回应不正确或不全面,需重新回应,多反馈对话指教师对学生回应做多次反馈。非三元结构也包含两种情况:①无反馈对话,即教师发问和学生回应后没有教师反馈,零反馈;②无回应对话,教师发问后,没有学生回应。

(二)有效提问

关于有效提问,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定义,并没有统一标准。目前存在提问实施策略的有效性、问题本身的有效性、提问效果或目的的有效性等观点。有效提问是相对于无效或低效提问而言的。实习教师具有教学工刚刚作起步、教学技能还很青涩、教学经验相对欠缺等现实情况。侧重提问研究,即师生对话研究是否符合IRF理论中完整的三元结构,如果包含了发问、回应和反馈,那就认为提问有效,达到实习阶段教师掌握提问技能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录像分析

(一)对提问环节的统计

这里从某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中选取了5名实习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并对其进行编号,详细信息如表1。教学录像全部为地理学科教学实习,保证研究对象的特质基本一致。内容均为新授课,更符合有效提问的研究条件。录像原本用于实习终结评价作业之一,基本是实习教师较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通过观察教学录像,对实习教师的提问环节进行统计和分类。首先,对所研究提问环节进行厘清。教学中,口头语疑问句,例如“对吧”“知道了吧”等;教师领读中等待学生齐读的问答,例如“师:世界上一共有……,生(齐读):七大洲、四大洋”等;教师提出问题但不需要学生回应,例如“产生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来应对荒漠化呢?接下来,我们走进今天的课程”等,这三类提问环节不符合一般提问的要求,不做统计。教师提出的“总——分”式提问,例如“航空运输方式有什么特点?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等;教师连续提出两个及以上的封闭式问题后,待学生一起回应的提问,例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什么?最大的大洋是什么?”等;教师连续提问两个及以上问题,但后面的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另一种描述,例如“除了足球,你还知道关于巴西的什么?巴西还有哪些名片?”等;这三类提问环节虽然教师单次提问多,但都是提问后学生统一回应,统计为1个提问环节。其次,对教学录像中提问环节进行统计和编码,按照1,2,3……的顺序依次记录每个教学录像提问环节,教学录像编码与提问环节顺序号组合即为提问环节编码,例:教学录像a中的第5个提问环节,编码为a5,由于课程内容、学龄学段、教学设计、实习教师个人风格等不同,案例提问环节数量存在差异。最后,对提问环节编码进行分类统计,按照IRF理论,分为单一三元结构、多步三元结构——多回应对话、多步三元结构——多反馈对话、非三元结构——无回应对话、非三元结构——无反馈对话,共五类,如表2。

(二)統计结果分析

1.有效提问占比远高于无效提问。选取的教学录像案例中,符合IRF理论包含发问、回应和反馈的完整三元结构的有效提问占比71.4%,其中教学录像a、b、c、d、e有效提问占比分别为54.4%,58.5%,80.7%,85.1%,80.5%,单个案例以及整体统计分析,有效提问比重很大。这说明实习教师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基本掌握提问技能;善于提问,对学生回应和教师反馈能够做到基本处理;提问过程具有不稳定性,5个案例均出现一定比例的无效提问;且根据提问编码顺序,无效提问基本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2.单一三元结构提问比重偏大。在IRF理论提问结构的5个分类中,只有一个发问、回应和反馈的单一三元结构提问占比55.1%,其中教学录像a、b、c、d、e单一三元结构提问占比分别为:43.9%,41.5%,59.6%,65.7%,68.3%,单个案例以及整体统计分析,单一三元结构提问比重占相对优势。这反应出,实习教师缺乏提问的认真设计和思考,多数提问停留在“随意问”和“简单问”层面;提问多为答案封闭性问题,学生回应的思考性、延展性等受限;比重偏大的单一三元结构提问将教学过程割裂破碎,不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教学的完整性。

3.提问中教师反馈部分问题突出。多步三元结构——多反馈对话仅占比有效提问4.9%,基本是学生回应的复述或“对、错”等简短反馈,非三元结构——无反馈对话占比无效提问78%,反馈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实习教师不能有效的就提问后学生回应进行重点强调、答案厘清、错误纠正、拓展迁移等接续性教学活动,不善于对学生回应做丰富恰当的评价;因提问难度偏低、提问组织不规范引起学生群回应等,实习教师对提问做出无反馈处理;没有真正理解提问的教育教学作用,急于完成教学片断中的连续提问,提问之间对学生回应不做反馈。

五、有效提问提升策略

实习教师处在职业成长的启蒙阶段,对于教学提问环节的理解和运用不成熟属正常现象,但实习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思维、习惯等方面形成的关键阶段,基于对教学录像样本中提问环节的统计与分析,根据有效提问基本水平达成要求,提出实习教师有效提问提升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提问实施的前提是教学优化设计,特别是对于实习教师,教学设计是指导课堂教学的必要方案。第一,注重对教学对象的评价,不同的教学课堂,教学对象情况也不一样,同一个教学课堂,其内部的教学对象情况也各有特点,教学设计中要对教学对象的学识基础、能力水平、成长背景、班级氛围等维度进行整体评价,以此作为提问环节设计的重要依据,在提问难度、提问节点、提问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避免难度不宜、节点不适、方式不当等出现只有实习教师提问,学生无回应或回应过当,实习教师不便反馈的结果。第二,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量和重难点都会影响到提问环节的设计和效果。实习教师往往容易犯单节课教学内容偏多、重难点把握不准的错误,教学设计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量和完整性选定、重难点知识反复厘清、明确。同时,教学节奏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实习教师的教学节奏经常安排不当,教学节奏要做到均匀到整个课堂过程,兼顾个别环节的快慢调剂,在此基础上,提问环节才容易抓住重难点内容,安排节点合理。第三,注重教学过程撰写和设计意图分析,对于实习教师,教学过程要尽可能的详细撰写,利于提问环节的反复推敲和精准设计,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提问写清、写具体,教学过程各环节设计,要写明设计意图,这些有利于提问环节设计的教学目的深入明确,避免提问的随意性和简单化。

(二)规范提问语言

课堂语言表达是提问实施的重要载体,影响着发问、反馈两个环节,实习教师的教学语言规范训练和提升,有助于提问环节教学效果的达成。一是问题的描述方面,一般情况下,好的提问都会有相应的背景或情境铺垫,目的是让学生先接收到前提信息,带入思考模式,这对提问的理解和回应的把握会更好,如此实施优于实习教师缺乏问题描述的直接提问效果。二是问题的表达方面,实习教师在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达不够清晰,存在逻辑性差、重点不突出、语言不科学、知识点前置(未讲授的知识点作为问题题目要点)等现象,要通过反复训练、重点注意等方式强化提问表达,使得提问发出后学生准确理解,促进有效提问的达成。三是问题的语音语调方面,提问环节具有疑问性、启发性、互动性、强调性等特点,因此实习教师提问的语音语调要格外注意,不仅要通过疑问语气增强发问效果,期待语气增强回应和反馈效果,同时要在复杂提问中通过加重某些字词或短语的語音起到提问重点的强调作用。四是规避口头语方面,实习教师处在教学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规避教学中特别是提问环节中的口头语表达,减少过多琐碎且无意义的口头语对学生接收和理解问题的影响,也会提升教学提问环节的完整性和舒适度。

(三)基于情境提问

在教学情境中提问,可以让问题在一定背景中由教师发出、学生接收并回应、教师做反馈,使得有效提问的三个环节均在情境中完成,这样的提问会增加发问环节的准确性和启发性、回应环节的主动性和系统性、反馈环节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对于实习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技能有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基于情境提问,不是单单指情境教学法实施中的提问,而是教学提问背景、缘由、指向等所有提问前提介绍、铺垫的广义范围,即减少有效提问中发问环节的简单、突兀。操作过程中,如果是课堂教学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那么提问时师生已然处在构建情境中,铺垫完成有效提问;如果是其他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提问,比如小组探究、实验演示、自学自探、讲授讲解时提问,要结合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为有效提问的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可以是语言情境或影像、图片、文字材料等非语言情境,同时注意情境和提问要过渡自然。在构建基于情境的提问时,要对提问的回应进行预设,要在情境下预设每个发问后,学生是否会有回应,有什么(下转第14页)(上接第10页)样的回应,针对回应如何追问和反馈等。预设是提问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部分,特别是实习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对学生回应状态后有效追问和反馈的应对能力,应尽可能在情境下做多种预设,保证有效提问中回应、反馈环节的效果。

(四)合理运用理答

教师的理答方式即为教师的反馈行为,它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及时评价。对于实习教师而言,提问时更多关注发问环节。对学生回应后的反馈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应对,致使有效提问的反馈环节缺失或应对不佳。实习教师要在学生回应后,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给出反馈建议,让学生明确回应是否正确或是否有其他完善和进步的地方。当学生回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肯定,表示肯定的形式有多种,如口头表扬、肢体肯定等,但表扬不可太频繁;当学生没有回应时,教师不必急于把答案和盘托出,如果是学生没听清楚问题,教师可重复发问或换一种表述方式,如果学生不理解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揭示思考范围、对象或提供已有知识启发联想;当学生回应不全面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应内容的疑点、错误、理解障碍等进行提示追问,可以缩小思考范围、指明思考方向、提供部分答案等方式追问学生,可以增加梯度式提问,将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小问题,层层追问;当学生没有回应且追问无效情况时,教师可转问其他学生,以此增加生生互动,调节课堂气氛。这些都是理答技能的运用方式,实习教师应合理运用理答,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有效提问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周喜欢.基于IRF话语分析理论的课堂对话教学有效性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71~74.

[2]景   爽.面向深度学习的新授课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3]刘双双.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4]任国荣,郭中领,李巧娥.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分析策略有效提问
共创性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移动平台的电力营销系统应用探析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浅谈如何提升乡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