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

2021-06-21冯新德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油菜

冯新德

摘 要:油菜是河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早熟油菜促早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后茬作物适时提早播种、增加周年粮食产量。该文介绍了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适期收获等,以促进油菜的丰产稳产。

关键词:油菜;促早;豐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6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054-03

油菜属于养地作物,若口早,非常适合在农业生产中轮作。相比于小麦,其收获期可提前10~15d,因此种植油菜作物便于开展土壤精耕细作,有利于下茬作物尽早播种[1]。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油菜是该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油菜可以养地、改善土壤肥力,为后茬作物的增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加强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研究[1]。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对早熟油菜促早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1 选用良种

油菜生产中品种的选择要充分综合熟期、产量、品种适应性、抗性能力以及能否进行机械化生产等多种因素。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油菜品种有所差异,比如河南省北部地区适合种植的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在225d左右,南部地区生育期在220d左右,另外还需要具备品质优良、高产、适应能力强、抗逆能力强等特点。双油092、杂双7号、丰油10号等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早熟性,目前在河南省部分地区推广种植表现良好。相同的品种种植区域不同,种植表现也有所差异。以丰油10号为例,2015—2017年,该品种在信阳地区种植,2年成熟期均早于当地品种2~3d,平均产量约3900kg/hm2;如果种植在河南省北部,成熟期一般早3~5d,平均产量约4200kg/hm2。

2 适期播种,确保土壤墒情适宜

要实现油菜的丰产、稳产,一项主要的措施即在适合的时间进行播种[2]。对于早熟品种来说,其生育进程相对较快,若过早播种,会导致越冬前出现现蕾、抽薹等现象,易产生严重冻害;而过晚播种,则会导致冬前油菜植株积累的养分不够、苗长势弱,不利于其安全越冬,进而导致减产。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适合播种的时间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河南省中北部地区油菜适合在9月20—30日播种,南部地区在9月20日至10月10日,在适合播种的时间内尽量抢茬早播。

贮藏的油菜种子比较干燥,含水量低于10%,自身生理代理慢,如遇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干燥的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后才能顺利萌发,一般吸水量要求达到种子自身重量的60%左右。因此,播种时要求田间持水量达到70%。河南省秋季降雨量偏少、气温相对较高,加上风大,导致土壤快速失墒,油菜播种时一定要足墒,以免土壤表面很快失墒,影响种子萌发,进而导致缺苗、断垄。整地播种前若土壤墒情不足,应及时浇灌以确保足墒。

3 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合理密植

在油菜高产栽培中,一项关键的技术环节即为播种方式适宜,以确保苗齐、苗全、苗壮、密度合理。结合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传统耕作模式,直播油菜的播种方式包括人工撒播、免耕直播、人工条播等,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行距控制在20~40cm,根据栽植密度确定播种量,河南地区油菜播种量在55.5~225kg/hm2。

油菜种植中,在单位面积上确保栽植的密度处于合理状态,有助于充分协调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将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增产目标[2]。控制合理栽植密度,可促使油菜植株紧凑,株间通透性好,确保角果最后成熟的时间趋于一致,便于机械化收获。对于熟期早的油菜品种来说,其营养体与熟期中等的品种相比较小,可适合增加种植密度,实现“以密促早、以密省肥、以密控草、以密适机(收获)、以密增产”等[2]。在实际油菜生产中,可结合土壤的肥力情况、播种时间等综合确定早熟型油菜的种植密度,若土壤的肥力中等,则直播的早熟油菜品种的适宜密度在37.5万株/hm2左右;若田间的土壤肥力水平高,则适宜的密度在30万株/hm2;对于田间肥力差的情况,或者过晚播种,则栽植密度可增加到45~60万株/hm2;若采取机械化收获,则适宜栽植的密度控制在52.5~60万株/hm2。当油菜的密度在45万株/hm2以上时,种植方式建议采取小行距模式,便于更好地利用温度、光照、土壤等资源,形成高产群体。栽植密度不同,则株距、行距也有所不同。以栽植密度为30万株/hm2的为例,行距为20cm的情况下,株距为16.7cm;行距为30cm的情况下,则株距为11.1cm;而当行距增加到40cm时,则株距降低到8.3cm左右。具体的株行距可结合栽植密度等多种因素确定,一般栽植密度大的情况下,行距宜小,反之宜大。

4 科学施肥

结合油菜的产量水平,确定适合的施肥量。若油菜的产量水平超过3000kg/hm2,则施入的纯N、P2O5、K2O量分别控制在165~180、75~90、105~150kg/hm2,硼砂施入量为15kg/hm2;若油菜的产量水平在1500~3000kg/hm2,则施入的纯N、P2O5、K2O量分别控制在120~150、45~75、75~105kg/hm2,施入硼砂9~12kg/hm2;若油菜的产量水平在1500kg/hm2,则纯N、P2O5、K2O量适宜在75~105、45~60、15~60kg/hm2,施入硼砂6~9kg/hm2。

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底肥、追肥中氮肥的比例分别为70%、30%,追肥主要为氮肥。底肥施入的时间以播种前、移栽前为好,同时施入适量的腐熟农家肥。薹花肥的施入要求及时,一般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或者3月上旬施入为佳。要求施肥的同时及时灌水,确保以水促肥,将肥料的增产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为了避免油菜出现花而不实的情况,要及时施硼肥。

5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

要实现油菜的高产,培育健壮苗是一个重要基础,有助于增强植株的抗逆性。油菜壮苗的标准如下:根系发达且长势粗壮、根茎粗短、植株矮健、株型紧凑、叶片着生密集、叶片厚且大。油菜出苗后,及时开展疏苗等田间管理工作,避免高脚苗等的出现。当油菜长出5片真叶时即可进行定苗。油菜苗期害虫易发,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开展针对性防治。油菜处于返青期时需肥需水量大,要确保肥水充足。若冬季遇到雨雪少,则土壤墒情不足,要求在返青肥施入的同时及时浇水。为了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可结合除草的同时进行中耕、松土。早熟油菜的抗寒能力相对较弱,易发生冻害,因此,为了减轻或者避免油菜冻害,可于冬前在行间浅犁翻土压苗,或者用锹锄适当撒土压苗,待寒冷冬季过后将土扒开露出苗;还可以在冬前灌水,有助于提高地温、减轻冻害,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这段时间进行冬灌为宜。

油菜进入3叶期后,选择100~200μL/L的多效唑水溶液对准叶面进行喷雾,有助于增加油菜叶片数量、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为了提高油菜的角果数、籽粒重,建议推广“一促四防”措施,包括对准叶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杀菌剂、杀虫剂等配置而成的混合溶液,为油菜植株的生长创造条件、避免油菜植株出现花而不实等问题。

6 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河南省油菜生产中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黑斑病、霜霉病、立枯病、病毒病、菌核病、菜青虫、蚜虫、跳甲、茎蟓甲等。实施轮作换茬制度有助于降低田间病虫源的积累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苗期时可选择60%~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霜霉病;油菜刚开花时选择咪鲜胺、多菌灵、速克灵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菌核病[3];选择65%~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病毒病。蚜虫发生后,选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播种时进行药剂拌种,有助于油菜整个生育期间蚜虫等的预防,减轻蚜虫为害。

田间常发的杂草危害对油菜的高产极为不利,尤其是直播油菜田内草害尤为突出,一般程度的草害可造成油菜减产10%左右,严重发生的田块减产幅度超过50%。草害的防治上,可在中耕松土的同时开展人工除草,也可开展药剂防治。针对油菜田内杂草类型选择适宜的药剂防治,若油菜田类杂草类型主要为禾本科,药剂可选择精禾草克、高盖草能等;若杂草优势类群为阔叶杂草的田块,药剂适合选择15%精喹禾灵等;若田内杂草混生,单子叶、双子叶均有,防治药剂可选择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5%精喹禾灵乳油、6%~7%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等,对准杂草进行均匀喷施。

7 适期收获

7.1 人工收获 人工收获的时间在油菜盛花期末30d左右,当角果中2/3左右颜色为黄色、角果内种子颜色多数由绿色转黄或者红色时进行收获[4]。油菜收获的最佳时间为清晨露水未干时,避免主花序、上部分枝上的角果裂开导致籽粒脱落而减产[1]。收获期间要求动作轻缓,尽量减少收获期间籽粒损失。收获结束后将油菜堆放4~6d,之后角果裂开、露出油菜籽,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摊晒、脱粒、扬净等,待籽粒中含水量约9%时即可入仓。

7.2 机械化收获 目前,油菜的机械化收获方式主要有联合收获、分段收获2种。(1)联合收获:当油菜进入黄熟后期到完熟期后,85%左右角果颜色转为枇杷黄后即为机械收获的最佳时间,此时籽粒中85%~90%颜色为黑褐色、种子水分含量在15%~20%。联合收获是一次性将所有收获工序全部完成,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等,具有效率高、省工省时等优点,缺点是适合收获的时间比较短,如果适收期内未及时收获,则会导致较大的损失。(2)分段收获:当油菜处于黄熟前、种子中水分含量达到35%~40%时即可采取分段机械收获的方式。此种方式下,油菜秆的切割铺放由人工或者割晒机完成,铺放厚度8~10cm、留茬高度25~30cm为宜。晾晒持续5~7d后,一般油菜籽粒中水分含量即可降低到14%以下,此时即可选择捡拾脱粒机进行后续的捡拾、脱粒、秸秆还田等工序。分段收获的优点包括适合收获的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7d,损失率较低,一般低于6%,且腾茬的时间早于联合收获方式,籽粒中水分含量也低,更加利于贮存,其缺点是收获作业分2次进行,成本较高[4-5]。

参考文献

[1]艾育芳.早晚熟油菜成花机理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李金英,冯顺山,许纪东,等.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穗源988的选育与应用[J].农业科技通讯,2012(3):152-153.

[3]王耀華,王世雄.临潭县油菜膜侧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2010(12):91.

[4]贺斌,刘亚俊.早熟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实践[J].种子科技,2018,36(3):113-114.

[5]卫玉琼,彭凤梅.凤庆县早熟油菜高产栽培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7,37(3):102-104,10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油菜
嫁人就嫁油菜坡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油菜秸秆腐熟方法
“察颜观色”巧辨别油菜缺素
浅谈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