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高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策研究

2021-06-21陈纯蒋爱华

高教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留学生一带一路

陈纯 蒋爱华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激增,也带来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挑战。文章基于64位高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深度访谈发现,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主要有语言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心理适应等方面。根据调查,文章提出了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具体措施,即积极提升跨文化交流的心理适应能力,建立及完善多元化的跨文化管理机制,加强和健全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留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9-0185-04

Abstract: With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initiative,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ing to study in China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has increased sharply, which has also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paper is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64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mainly includes language adapta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paper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namely, active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a diversified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Keywords: 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与实施,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激增,高职留学生教育规模空前壮大,但由于留学生个体差异,成长环境与留学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使留学生也面临各种各样跨文化适应的挑战,包括语言、人际关系、课程内容、日常生活等,留学生生理、心理适应相关问题日益凸显。高职留学生的适应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关注,例如高职留学生语言能力如何?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主要障碍是什么?留学生专业课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情况怎么样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思维价值等方面和中国学生有较大差异,由此可见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其留学质量同时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学生从来源国所处的文化背景下进入中华文化时所产生的身心反应及过程,是高职留学生教育不容忽视的议题,处理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有助于学校进行留学生科学管理,提升来华留学生办学质量及办学效率,更有助于国家更好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因此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一带一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通过访谈形式收集数据,客观了解留学生文化适应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跨文化适应面临的困境和危机,并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对策,帮助减少学校因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导致的管理压力。

一、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发展回顾

(一)跨文化适应的由来

跨文化适应研究是目前学术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edfield)、拉尔夫·林顿(Linton)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Herskovits)最早提出跨文化适应研究,Redfield等认为跨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在连续接触的过程中,导致一方或者双方缘由文化模式的改變”。在Redfield等学者对跨文化定义基础上,各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对跨文化适应进行了充分研究和验证,做出了众多学术贡献,形成了很多理论或学术流派,相关观点为后人在跨文化研究中提供了理论参考。

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模式中,学术界比较推崇跨文化适应模式主要有学习过程模式、认知知觉模式和复原模式。学习过程模式的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的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认知知觉模式理论的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个人受其他文化的冲击,产生压力被迫应对的反应。复原模式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最有代表性的是U型理论,也就是说母体文化进入异质文化有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权姗姗,2017)。

(二)跨文化适应的维度

Ward等将跨文化适应区分为社会文化适应维度和心理适应维度两个方面,并通过测量社会文化困难和抑郁水平来分别评价这两个方面的适应状况,心理适应是指个人在跨文化中获得了心理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指跨文化者获得了新技能。Mendenhall等认为跨文化适应有四个维度,分别为自我导向维度、他人导向维度、认识维度、文化硬性维度,自我导向指增强个人的自尊水平提高自身能力,他人导向指通过异质文化的交流减少人际交往的压力,认识维度指主要是个体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和群体间的认识,文化硬性是指对于个人而言,异质文化很难适应。

朱国辉认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可划分为三个维度: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及学术适应。罗梦云通过深入访谈发现留学生的适应分为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和灵性适应。张金萍通过对阿富汗留学生实证研究,认为跨文化的维度有心理适应、社会生活及学术适应三个维度。因此从学者对跨文化适应维度的研究表明,跨文化的维度有多样性,但基本可概括为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两大维度。

(三)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

王丽娟通过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综述归纳出跨文化适应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同时影响,内部因素有民族中心主义、刻板印象和歧视与偏见、评价和应对方式、人口统计变量等,外部因素有价值观念、文化距离、社会支持网络和环境变化等。陈慧认为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为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时间、文化距离、歧视与偏见等,内部因素有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知识能力等。

对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仲彧欣等认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社交网络、语言、学业效能及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殷雪莉等认为语言是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最大制约因素,其他如生活、饮食、学习、气候情况等也会影响留学生文化适应,但能在一定时间之内自我适应。李晓艳等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跨文化适应除了受到环境、日常生活、语言、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等方面适应的影响,文化智力因素也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邵剑英等认为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有文化距离、语言能力、性格差异和期望值。李小瑞基于深度访谈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后认为,留学生跨文化受到文化因素、教育环境的差异、师生交流互动等因素的影响,详见表1。

二、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危机现状

根据学者们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总结和归纳,结合专家访谈和留学生访谈从语言情况、社会文化、学习情况、人际交往、心理适应方面进行探讨,由于留学生个体汉语水平、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学习能力和参与社会文化等各不相同,因此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对某高职院校64位在校留学生进行访谈,访谈记录按照顺序编号为L1至L64。访谈发现,目前该高职学校“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一般,留校受访留学生在语言、社会文化、学习情况及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语言适应

语言是留学生进入异质文化最重要的工具,85%的留学生认为汉语水平是他们生活学习和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最制约因素。大多数留学生来中国之前都没接触过中文,尽管来华留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都要有1年的汉语强化训练,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困难,L32:“上课有时听得懂有时听不懂,老师说话很快”;L41:“如果老师上课时候有课件,看课件和听老师讲能听懂,老师不放课件有时候不明白”。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外,汉语更加深层的文化蕴含和典故成语等留学生很难理解。

“一带一路”沿线有66个国家,该职业院校学生主要来自塔吉克斯坦、孟加拉、老挝等,这些国家的第一语言都是本国语言,英语基础也较落后,只有少数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学生才有较好英语基础,因此在双语课程实施中,留学生觉得较难理解。L13“我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农村,只有城市里才上英语课,所以觉得好看,以前没有学过”;L27“英语听不太懂,我们是来学中文的,我们不要学英语”。

(二)心理适应

来华留学生脱离母体社会文化进入异质社会文化,个人心理会产生大幅度变动,10.7%的留学生表示压力很大,27.8%表示很孤独,几乎所有受访留学生都很想家。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留学生教育教学受到影响,校园采用封闭式管理,一部分留校留学生长时间待在校园情绪低落,L15“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我很想家,天天只能在学校太无聊了”;L22“我们班只有两位同学在学校,其他都回自己国家了,他们也很想回来上学”;L31“老师给我上网络课堂,但是和教室里还是不一样,有些同学因为时差也不能及时听直播课,希望疫情能早点过去”。

(三)社会文化适应

96.5%的留学生都喜欢中国的文化,来中国是为了学好中文未来能留在中国或者回到自己国家从事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L9“我的国家朋友看到我能来中国都很羡慕,中国有深厚的文化,我很喜欢”;L13“毕业后如果能留在中国是很好的,就是不知道可不可以”。

社会文化适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民以食为天,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饮食是最难适应的,98.7%信仰穆斯林认为不能适应中国的饮食,L57“我们塔吉克斯坦的都不吃猪肉,所以食堂里面的东西我们没办法吃,要自己做饭太累了”;L5“出去实习的时候只能吃蔬菜,中国菜里面有豬肉”;L27“中国的羊肉不好吃,和我们国家的不一样,我们国家的很好吃”。

(四)学习适应

调查发现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良好,90.6%以上的留学生表示很喜欢老师上课,会认真听讲,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听不懂,希望老师能再讲慢一点。在学习适应方面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总体学习态度优于东亚学生,可能东南亚社会文化与中国文化更为接近。55.6%的留学生表示上课时候会经常玩手机,26.8%表示觉得专业课没有什么用,或者听不懂专业,12.5%的留学生表示在专业课课堂上会练习写汉字,学好汉语才是最重要的,L18“我上课会带汉语书,因为我只想学汉语”,L29“专业课听不懂,我就写汉字,每节课都练习”。

(五)人际交往适应

在人际沟通方面,82.4%以上的留学生表示自己有生活学习伙伴,不孤独,68.2%的留学生希望能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接受能多提高汉语水平的机会。L52“我希望我能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L43“我们班有一些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上班不认真听,老师讲了很多遍他们还是不懂,这样也影响认真听讲的同学,老师会放慢进度,我们学的知识就会变少”。87%的留学生表示通过微信沟通要多于面对面沟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涉及宗教和隐私的不会过多交流,留学生们这些个人隐私或者宗教信仰需要被尊重。

三、提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对策

(一)积极提升跨文化的心理适应能力

为帮助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思想情绪以及孤独情况,学校应该开设留学生心理辅导相关课程及咨询,向留学生介绍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使用校园设施设备,介绍中国文化及习俗等,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及活动让留学生了解新环境。同时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影响了留学生规律的学习生活,留学生独自在异国他乡面对疫情,难免出现焦虑,因此学校要帮助留学生了解全球疫情信息,科普好留学生个人防护的要点和措施,帮助留学生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合理安排留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升留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对部分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已经产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请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助,帮助留学生恢复心理正常。

从留学生个人角度,要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增强个人跨文化意识,留学生要充分了解中国文化,避免文化冲突,遇到问题主要尋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交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跨文化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掌握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帮助留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生存,因此留学生要克服心理障碍,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有意识地和同学、老师等进行主动交流,观察中国人的谈吐和话题,累积真实的语言交流技巧,增强个人汉语交流能力。

(二)建立及完善多元化的跨文化管理机制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应针对“一带一路”留学生不同国别情况和语言基础,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建立多元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留学生个体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确认教学内容,采用以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结合留学生心理和文化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中成长和学习。

在后勤保障方面,留学生的饮食问题要尤为重视,随着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后勤处应该尽量了解不同群体的饮食文化,充分满足留学生饮食需求,增加学校食堂的菜品菜色,有条件的要设立专门的清真窗口,专门的就餐区域,这样不仅让留学生适应跨文化环境,更能凸显学校对留学生的重视和关怀,这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其他管理方面,学校要严格培训留学生管理队伍,简化留学生相关办理手续,要出台留学生办事指南,在留学生教学楼及生活区域设置多语言指示牌,方便留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自助服务,全方位地增强留学生校园便利。同时学校要完善留学生相关管理规定,如奖学金管理、住宿管理规定、医疗保险规定等,要加强留学生纪律管理,提前告知中国法律法规、校园文化、校纪校规、个人行为准则等,逐步进行趋同化管理。

(三)加强和健全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来自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亲朋好友层面等,从国家层面来看拓宽留学生奖学金的设立渠道是最大的支持,大多数留学生来华留学除了受中国文化吸引影响外,还因为优利的学费和奖学金,因此多渠道的奖学金完善国家留学奖学金支持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经济保障。在学校层面,留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难免遇到很多生活事务,因此学校信息中心、图书馆、体育部等公共服务部门,应当根据留学生教学需要,为留学生提供与中国学生相同的学习条件和服务。学校还应该建立校外生活服务平台,在留学生外出、就医、购物等生活中提供信息查询便利和指导。

建立多元文化的留学生社团组织,鼓励留学生参与中国学生社团和成立联谊团体,促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可以设立“同乡会”形式的组织,让来自同一国家同一地区的留学生聚集到一起,与本国人接触更能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增加留学生之间互助支持,缓解留学生的孤独感,减少他们的思想情绪,增加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能力。同时留学生本国的社会支持群体仍然是留学生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 留学生家庭成员及本国朋友的陪伴是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留学生家校沟通机制,定期向留学生的家长反馈留学生在华学习的相关讯息,共同关注学生跨文化成长。

参考文献:

[1]权姗姗.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7.

[2]Ward,C.&Searle,W.The Impact of Value Discrepancies and Cultural Identity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Adjustment of Sojourn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1991,15.

[3]Mendenhall, M.& Oddou,G. The Dimensions of Expatriate Acculturation:A Review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10(1):39-43.

[4]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罗梦云.在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个案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3(05):62-65+70.

[7]王丽娟.跨文化适应研究现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

2011,188(4):44-49.

[8]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80.

[9]仲彧欣,张庆华.国内外留学生跨文化学术适应研究进展[J].中国地质教育,2020,29(02):9-13.

[10]殷雪莉,陈锐.微信公众平台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作用探析——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2):114-116.

[11]李晓艳,周二华,姚姝慧.在华留学生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2,9(12):1779-1785.

[12]邵剑英,刘继斌.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探究[J].山西青年,2020(2):69.

[13]李小瑞,王占军.基于深度访谈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20,8(02):71-78.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留学生一带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