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英语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2021-06-21郭羽宁

高教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3+2”本硕连读留学国际交流班为例,通过对中外考核方式、试卷内容、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进行访谈,总结出考核方式及试卷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方向,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期提升中国赴海外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留学适应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考试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9-0166-04

Abstract: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1+3+2" Bachelor-Master Degree Program in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importance and measures of examination reformation, teaching reformation, as well as good study habit formation, 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learning and adaptive capacities for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promoting competence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the meantime.

Key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examination reformation; teaching reformation

一、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我国对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通过中外合作办学,[1]培养出更优质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2]运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中外合作办学的需要。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不仅能够优化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还能够提升中国赴海外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留学适应能力,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推动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现阶段,高校英语考核方式大多采取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的形式,期末考试通常是闭卷或者开卷,笔试为每名考生若考试没有通过,有一次补考机会,如补考仍没通过考核,则要参加一年后的重修考试;成绩核算完毕后,学生没有申辩机会。[3]这一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造成“哑巴英语”情况的出现,学生只会做题,但听、说技能薄弱。[4]

本研究选取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班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中外试卷对比分析、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对学生就读一年后成绩及能力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打破国内英语传统的考核方式及试卷结构,明确考什么,怎么考,逐步实现国内与国外考核方式零差异,帮助国际交流学生更好的适应国外学习及考核方式,以合理的考试方式及试卷结构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学以致用的能力,取得好成绩。

二、研究背景

国际交流学院是长春财经学院内设学院之一,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5]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本校师生创建直通国际教育先进领域的通道。

2014年起长春财经学院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以及该校在欧盟的合作院校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合办“1+3+2”本硕连读国际交流班,本硕连读总学制六年,在长春财经学院就读一年,随后在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就读(英语授课)三年,最后两年在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就读,[6]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可获中、美、捷三校的本科学士学位证书以及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中外校际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我校派往国外进修的带班教师及国外合作院校授课教师反馈,我院主干课程考核方式及教学模式与国外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导致了我校留学海外的学生适应性不强,成绩不够理想。

合作初期,我院开设商务英语、金融财务英语以及市场营销英语三门主干课程,均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末试卷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比例仅占整个卷面的15%左右;每名考生有一次考试机会、一次补考机会,如若补考仍未通过,需参加该科目的重修考试。

我校的合作办学院校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在专业主干课程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元化、较为灵活的形式,并设有多次考试机会,每名学生有三次考试机会以及申辩机会。试卷中多为开放性主观试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养成。

本项研究以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3+2”本硕连读国际交流班为例,对中外考核方式、试卷内容、学生入学英语等级测试结果与就读一年后英语等级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及反思,通过对比分析和学生访谈,研究总结出考核方式及试卷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及方向,以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期提升中国赴海外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留学适应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三、研究方案

(一)考核方式与试卷内容分析

对我校的国外合作院校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及试卷内容进行分析,反思我院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及试卷题型分布,发现差异,找出差距。

1. 考核方式分析

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现阶段针对我校大一留学生设有十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含捷克与美国共同培养的BSBA课程):商务英语、会计学、市场营销、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数学、英语写作、英语表达技能、批判性思维以及现代管理学。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每一门课程略有不同:有测验(exam)、口头报告(presentation)、学期报告(term paper)、日常作业(assignment)等形式,不同的授课教师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不是一门课程仅仅使用唯一一种考核方式,教师会采用融合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布也不尽相同,更突出对学生学习性评价的重要性,强调过程考核,期末考试仅仅作为过程考核的一部分,不会占绝对性的比重。每门考试设有多次考试机会,一般情况下,每名学生有三次考试机会。对于一些教师,还设有申辩环节,如果考生觉得自己考试没有发挥好,成绩不够满意,可以与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申辩环节,如若学生能够对授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即可升级自己的成绩,这种形式对学生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试卷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灵活性和创造性。

2. 试卷内容分析

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注重日常教学中的阶段性考核,所以不仅仅期末考试中会采用作答试卷的形式,试卷在阶段性测验(quiz)中也时常出现。阶段性测验(quiz)作为授课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考查,多采用随堂作答和网络平台作答两种形式。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阶段性测验,试卷大多具备以下特点:(1)题量小,学生作答时间不超过30分钟;(2)题型丰富,多数都包含单选题、填空题、连线题、定义、问题阐述以及开放型试题;(3)题目由浅入深,符合学习者的心理;(4)知识涵盖丰富,能够考查出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效果。

期末考试试卷作答形式多为学生现场作答,作为学期内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查手段之一,具备以下特点:(1)题量适中,学生作答时间不超过90分钟;(2)除了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之外,试卷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学科应用能力以及对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3)主观题在试卷中占的比例较大,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3. 反思

相较于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我院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大多数教师不设期中考试,少数设有期中考试的教师会把期中考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中。教学过程中不注重过程考核。考试形式比较单一,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每名学生仅有一次考试机会,对取得的成绩不满也没有申辩机会。试卷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辅助考查学生对所学学科的专业理解及掌握程度;命题中主观题比例不大,且主观题命题缺乏应用性,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造性。考核方式及试卷内容均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英语技能、专业技能及创新潜能的发展及培养。考核方式及试卷内容改革势在必行。

(二)入学英语等级测试结果与就读一年后英语等

级测试结果对比研究

组织国交班学生统一参加入学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在一年的学习后,在出国学习之前再次参加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将两次的成绩进行对比研究。

1. 研究主题

将国际交流班学生入学初期英语等级测试结果与就读一年后英语等级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入学初期和一年学习后所达到的英语能力水平对比,来反馈我院教学效果。

2. 研究对象

国际交流班28名学生。

3. 测试时间

(1)学生入学初期;(2)学生第一学年末期。

4. 命题部门

(1)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2)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

5. 测试内容

(1)入学初期英语等级测试

国际交流班学生入学初期,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英语等级测试,测试限时90分钟,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测试考查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Grammar(语法)20分,Vocabulary(词汇)20分,Pronunciation(发音)10分,Reading(阅读)15分,Writing(写作)10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听力和口语)25分。此次测试题型较为丰富,能够从各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英语技能掌握情况,但是整体来讲题量不大,难度基本处于英语A2水平。

(2)学习一年后英语等级测试

学生在我院学习一年后,我院再次对该批国交班学生进行了英语等级测试,不同于入学初期英语等级测试,此次测试由我院的国外合作院校——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共同命题,测试限时120分钟,满分148分,80分为及格。考试分为三大部分:Grammar(语法)100分,Essay(作文)24分,Interview(面试)24分。其中Grammar(语法)部分包括:Reading(阅读)20分,Use of English(英语知识运用)50分,Vocabulary(词汇)30分,词汇部分大多是对这一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考查。此次測试题型较为丰富,题量大,难度基本处于英语B1-B2水平。

6. 测试结果对比与总结

从入学初期英语等级测试结果中看,28名同学中有3名低于60分,没有通过考试,其余的同学都顺利通过了考试,因此可见,在开学初期,有25名同学可达到英语A2水平,另外有3名同学的英语水平处于A1和A2之间。

从学生学习一年后英语等级测试结果中看,28名同学全部通过了测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际交流班学习一年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英语B1水平,还有一部分同学能够达到更高的英语B2水平,以这样的英语水准留学海外,可以很好的融入到国外的课堂中去,英语不会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障碍。

通过对比两次英语等级测试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一年在国交班的学习,学习成绩有所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有所增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我院现阶段所使用的考核方式与授课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行之有效。

(三)学生满意度访谈

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代表的访谈,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可行性建议。

1. 访谈主题

针对国际交流班主干课程考核方式及试卷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等议题,对学生展开访谈,了解学生对以上改革内容的满意度。

2. 访谈形式

集体访谈。

3. 访谈对象

国际交流班10名学生。

4. 访谈内容

本次访谈,就以下8个问题,对10名访谈对象进行深层次调研:(1)各位即将结束在国内一年的学习,是否觉得自己有所进步?(2)是否通过一年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3)感觉现在的考核模式与之前的是否有所不同?(4)具体哪次期末考试让你印象深刻?(5)是否喜欢授课教师?(6)课上有收获么?是否能理解授课内容?(7)教师在课堂上带动气氛的情况如何?(8)一年中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并有所受益?

5. 总结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考试方式改革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满意度,以集体访谈的形式,对国交班10名学生展开访谈,10名同学中包括5名男生,5名女生,学习程度涵盖班级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本次访谈想通过听取学生意见反馈,吸纳学生的可行性建议,并衡量学生是否对我院的改革持满意态度。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可以发现:(1)同学们很喜欢这种注重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这样更好地督促了学生平时刻苦学习,效果显著;(2)多样化且注重知识应用的考试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反馈从中受益良多;(3)国交班学生很喜欢我院的授课模式,认为我院授课老师责任心强,知识讲解细致,能化繁为简,课堂中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的机会,课堂活动多变,课堂气氛活跃,善于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4)在此种授课模式下,大多数同学养成了课下复习、完成作业、课前预习、同学间互帮互助等良好的习惯,并因此提升了学习效率;(5)虽然国交班学生分层相对严重,但授课教师会考虑着尽量让所有同学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讲解相对简单的问题时,老师会给层次较高的同学布置一些拔高一些的问题;(6)大多数国交班学生感觉在我院一年的学习收获较大,英语水平提升较快,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敢于用英语展示自己,告别了“哑巴英语”。访谈结果显示,国交班学生对我院主干课程考核方式及试卷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满意度较高。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国际交流班主干课程英语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推动了我院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了教学与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收效显著;教师授课及命题水平有所提升,初具国际化;学生到国外留学的适应性增强,听课效果和成绩有所提升;学生学习习惯有所改善,能做到主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团队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国外阶段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借鉴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经验,我院主干课程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过程考核,有测验(quiz)、小组讨论(teamwork)、口头报告(presentation)、学期报告(term paper)、日常作业(assignment)等形式,一门课程不仅仅使用唯一一种考核方式。虽然每门主干课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布并不相同,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均大于等于40%,并且,授课老师对考试环节与分数配比进行了更为详尽的划分,如:课堂表现(Performance)30%+课堂参与(In-class activities)20%+期末考试(Final exam)50%=100分,其中,课堂表现30%=出席10%+作业10%+课堂测试10%;课堂参与20%=课前演讲5%+团队协作5%+角色扮演5%+期中考试5%。设有多次考试机会,每名学生有三次考试机会。并设有申辩环节,如果考生觉得自己考试没有发挥好,成绩不够满意,可以与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辩论,如若学生能够对授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满意的答案,即可升级自己的成绩。

通过对国际交流班主干课程英语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国外考核方式及试卷命题方式进一步接轨,留学海外的国交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国外教师的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2017级和2018级国交班学生成绩较2016级和2017级国交班学生有所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直接推进了教师授课方法的改革,在探索教法改革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在与国外授课教师的沟通中受益匪浅,业务水平有所提升,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项改革切实提升了学生成绩及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家长、国外授课教师、国外合作院校对我院的满意度,我院社会及社会知名度也有所提升。通过此项改革研究,我院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我院将专业与英语相结合,利用所选取教材,解决专业词汇量问题,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设置,让学生开口练习,从而攻克学生语言关,此外,拓宽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既懂专业,又懂英语,做国际化人才。

五、结束语

通过本项研究,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一问题,考核并不是仅仅用成绩来量化学生,给学生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而是用“考”来督促学生的“学”,考倒学生并不是教师的目的,能让学生充分吸收课上所学,做到活学活用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其次,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课堂上教授知识同等重要,自学能力是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技能;最后,教师的国际化不能只是一句空谈,要切实的落到实处去做,比如,多和国外的同仁对教学方法及专业进行探讨,多参与国际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活动,抓住机会多与学校聘请的外籍专家和外国客座教授进行教学、学术等方面的探讨,从各位外国专家身上学习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难以获取的宝贵经验。只有教师国际化,才能为学校培养出国际化的学生。[7]因此,想要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能力及视野的学生,应当考虑双管齐下,一手抓学生,一手抓教师,两条腿走路才能使步伐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蒋秀娟.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2):271.

[2]季婕.试分析艺术院校国际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7(2):344.

[3]郭羽宁.民办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J].校园英语,2017(43):46.

[4]董应武.漫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J].中國电力教育,2011(5):190-191,193.

[5]邸鑫.独立学院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18):243.

[6]单冰菲.浅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培训——以长春财经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7(24):218-219.

[7]周艳玲,芮雪.我国高校课程国际化的策略选择[J].中文信息,2016(11):180-181.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