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的遗址公园研究
——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2021-06-21张雯倩王梦瑶杨芳绒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3期
关键词:园路游览小品

张雯倩,王梦瑶,杨芳绒

(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

遗址公园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与文明发展,同时具有遗址保护、休闲娱乐、历史科普、美化环境的作用。我国对遗址公园设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应用于其他类型公园的设计方法很难满足具有特殊文化资源的遗址公园的综合需求[1]。藉此,本研究采用使用后评价方法,以我国第一批国家遗址公园之一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为例展开调查研究。

1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概况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坐落于洛阳市定鼎路与中州路交汇处,占地9.67万m2。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定鼎路以东、唐宫路以南区域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唐代神都宫城区[2]。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对宫城中心区遗址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在这一区域,先后发掘清理出明堂和天堂遗址等。2012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完毕,于2013年4月正式开放,建成至今,已成为洛阳市的地标性公园,园中的天堂与明堂两座遗址保护建筑也成为洛阳市的地标建筑。因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九州池遗址与核心区域天堂遗址、明堂遗址为分离状态,之间被定鼎北路与中州中路隔开,各自成园,分开收门票。且九州池遗址只建设了一期,面积较小;应天门遗址以博物馆的形式建设,室外空间为开放的广场。故此次使用后评价研究范围仅包含天堂遗址与明堂遗址所在的核心园区。也是对8年间使用状况的评价,同时可为以后设计和营建提供指导。

2 使用后评价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使用后评价研究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地区,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形成让设计更完善的良性反馈。20世纪70年代该技术趋于成熟,80年代后适用目标开始放大,并且适用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OE研究在国外运用较为成熟,已有了相关的专业和职业,但在我国一直处于初级阶段,仅用于部分学科的调查研究,无专门的学科和专门的行业进行POE的实施运用。故存在一些建设工程无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导致出现一些规划设计并不合理的情况[3]。

对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进行POE研究,分析目前该公园建设的优劣势,结合使用者的问卷结果形成POE评价报告[4-7]。希望对公园的下一步建设起到良性的反馈,以期为同类型的遗址公园提供可参考的设计建议。

2.1 调查方法

以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为调查地点,以来访游客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8-9]。经过EXCEL表格软件与SPSSAU在线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分析。最终得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目前使用者的评价结果,并为同类型遗址公园进行优化指导。

2.2 问卷设计

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游客基本情况与行为特征;第二部分包括使用者对园区的各研究项进行评价。研究项的选择为公园管理方面、自然景观植物配置方面、可以体现遗址历史文化的展示方面、园路设计方面等。研究项目均采用李克特 5分量表进行测量并分别打分[10],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为1、2、3、4、5分。

2.3 数据来源

为保证数据来源样本的有效性,在园区中各功能区分别随机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本次调研共传发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5份,有效率为93.42%。

2.4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在结束调研之后,使用SPSSAU对收集的问卷结果进行数据检验。分析Cronbach α系数,若此值高于0.8,则说明信度高;若此值介于0.7~0.8,则说明信度较好;若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信度可接受;若此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分析KMO值,若此值高于0.8,则说明效度好;若此值介于0.7~0.8,则说明效度较好;若此值介于0.6~0.7,则说明效度一般;若此值小于0.6,说明效度较差[11]。

检验结果,信度系数α值为0.742,说明数据信度较好。从表1可知,KMO值为0.921,意味着数据具有高效度。

表1 因子分析与效度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样本分布

从第一部分问卷调查来看,样本的基本信息和行为特征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游客中男游客占比为49.01%,女游客占比为50.99%,比例基本持平。40岁以下游客占比为75.49%,说明青年人是游园的主力军。入园后有44.23%的游客选择停留1~2 h,32.39%的游客选择停留2~3 h,得出此园的建议游玩时长为2 h左右。43.1%的游客来此园的主要目的是历史科普教育,32.68%的游客是欣赏优美风景,说明本园的历史科普教育价值较高,且风景优美。74.08%的游客选择与家人一起出行来此,说明大部分游客是家庭组织出游。省外游客仅占14.37%,说明河南省游客较多。47.61%的游客表示入园后不消费,消费的游客中对饮料小吃类商品的消费较多。

3.2 因子特征分析

采用SPSSAU中的最大方差旋转法(varimax)提取因子[12]。从表1可知,各研究项的共同度值均大于0.5,得到4个因子。因子1为遗址文化展示因子、因子2为植物景观因子、因子3为园路设计因子、因子4为管理服务因子。

根据李克特量表计算总体均值为3.81,说明游客对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比较满意[12],但仍抱有更高的期望。各因子评价得分均值为:遗址文化展示为3.94分、植物景观为3.75分、园路设计为3.82分、管理服务为3.67分。其中游客对遗址文化展示较为满意,管理服务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管理服务因子中,门票得分最低,为3.33分。据现场访谈结果得知,部分全票游客则认为120元的门票价格过高,给门票打了较低的分数,但作为洛阳市本地拥有旅游年票的游客认为门票价格合理。

遗址文化展示因子中古建筑风貌均值最高,为4.13分,说明游客对园区内天堂、明堂遗址保护仿古建筑的样式与造型最为满意。在访谈中得知,部分无导游服务的游客会误以为遗址保护建筑为天堂、明堂的复原建筑,所以认为建筑有现代化痕迹,不符合历史,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做出进一步指引与标识。大部分游客认为园中遗址保护建筑作为保护遗址的外壳,不仅展示了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而且在造型上契合了盛唐时期的建筑。

3.3 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的实施过程是每一步都要对已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计算其偏回归平方和[13](表3)。

表3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n=355)

将门票价格、卫生环境、公共设施、开花植物数量、绿化面积、植物种类、植物色彩、古建筑风貌、园林小品、遗址科普氛围、 隋唐文化景观、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标识系统、园路铺装作为自变量,而将游客整体游玩满意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园路铺装共5项在模型中,R方值为0.570,意味着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园路铺装可以解释游客整体满意度的57.0%变化原因。本模型通过F检验(F=92.482,p=0.000<0.05),说明模型有效,模型公式为:

游客整体满意度=-0.002+0.226×开花植物数量+0.166×园林小品+0.227×隋唐景观色彩+0.097×游览路线规划+0.290×园路铺装。

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开花植物数量的回归系数值为0.226(t=5.573,p=0.000<0.01);园林小品的回归系数值为0.166(t=3.543,p=0.000<0.01);隋唐景观色彩的回归系数值为0.227(t=4.160,p=0.000<0.01);游览路线规划的回归系数值为0.097(t=2.076,p=0.039<0.05);园路铺装的回归系数值为0.290(t=5.490,p=0.000<0.01)。

总结分析可知: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园路铺装会对游客整体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基于使用后评价对遗址公园优化建议

由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园路铺装这5个研究项可以解释游客整体满意度的57.0%变化原因,说明这5个研究项可作为公园优化提升的5个重要方向。

4.1 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园区内风景优美,但是目前遮阴大乔木较少,树阵广场乔木冠幅也很小,基本起不到遮阴作用,影响了树阵广场部分功能。由上文分析得知,植物配置中影响游客满意度最大的是开花植物数量,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解释为开花植物数量越多,则游客整体游玩满意度越高。我国古典园林常用花卉“玉棠春富贵”中,园区较为明显种植的有牡丹与玉兰,其余的桂花、迎春、海棠配置较少。重点突出洛阳历史文化多配置牡丹是可取的,比如姚黄、魏紫等具有皇室象征的品种。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十大名花中其他开花植物来做植物配置,不仅可以提高植物景观的丰富性,还可以烘托景区的古典意境。

4.2 遗址文化展示优化建议

分析结果表明,遗址文化展示中园林小品与隋唐景观色彩两个方面对于游客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解释为园林小品与隋唐景观色彩设计越合理,则游客整体游玩满意度越高。

4.2.1园林小品优化建议

园区室外空间中园林小品较缺少。休息类的园林小品中缺乏凉亭等休憩类的构筑物[14];装饰类的园林小品缺少景墙等可以展示遗址历史文化并具有美化功能的构筑物;服务类的园林小品缺少饮水池、洗手池等满足游客饮水清洁需求的构筑物。可以在空间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在室外空间增加具有隋唐古典风情的凉亭与景墙,加强景区隋唐文化与遗址文化的科普与展示,另外,在户外休息区附近可增添饮水池与洗手池,其设计可结合隋唐漆器的样式,不仅满足了游客在园区户外游览赏景时的饮水与清洁需求,还展示了隋唐文化风采。

4.2.2隋唐景观色彩优化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15]。对比南禅寺、五台山佛光寺、敦煌莫高窟等唐朝时期存留的建筑与文化遗产配色,总结出隋唐时期喜用朱砂、土红、赭石、靛青、石青、石绿、墨色、金色等矿物颜料。园中遗址保护建筑配色基本符合盛唐之境,但除建筑外其余的构筑物与设施并不符合隋唐时期的景观色彩搭配。可以在园林小品等构筑物优化提升的同时,注意景观的色彩搭配要符合隋唐时期的色彩搭配,从而进行园区中的景观色彩优化设计。

4.3 园路设计优化建议

由上文分析出园路设计中游览路线规划与园路铺装两个方面对于游客整体满意度影响最大,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解释为游览路线规划与园路铺装设计越合理,则游客整体游玩满意度越高。

4.3.1游览线路规划优化建议

园区内部游览道路较为杂乱,道路分级不明显,虽然有较为清晰的轴线设计,但贯穿全园的主园路与次路、游步道等在规划中线路不清晰,宽窄不明确,不能明显体现出主园路、次路、游步道的区别。可以将园区中车行道、人行道用指示牌标示,主园路、次路、游步道等宽窄作出更合理的设计,再结合铺装的改变,使园路级别更加清晰,游客游览路径更加顺畅。

4.3.2园路铺装优化建议

目前园区内道路有着大面积的水泥路,作为一座展示隋唐文化历史的遗址公园,此设计有失美感,也使得道路分级更加模糊,主要园路作为引导游客游览公园的功能也受到了影响。在优化设计中可以保留车行道与主园路的现有铺装,无障碍通道在设计时也要注意铺装的安全性与平整度。其余道路则可采用其他的铺装设计。天堂在历史上是武则天礼佛的圣地,园中次路可用带有宝相纹的方砖,寓意“步步生莲”,此纹路多用于寺庙、宫廷、大户人家。游步道还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卵石(碎石)拼接出隋唐时期的纹饰花样,如仕女图、鸟兽(练鹊、鸳鸯、鸂鶒等)、团花(牡丹、宝相花、变相宝相花、菊、忍冬等),与景区古典风格相呼应。

5 结语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从使用者的游览感受出发,对洛阳隋唐城国家遗址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

从使用者行为特征来看,青年人是游园的主力军,主要目的是历史科普教育,侧面反映出年轻人对我国历史的传承较为感兴趣,也是当代年轻人对我国文化越来越自信的一个体现。

从因子分析来看,园区中建筑风貌是游客较为满意的方面,但关于管理服务的一些方面有待提高,如:票价、讲解器配置、园区流浪动物问题等。

从回归分析结果看,开花植物数量、园林小品、隋唐景观色彩、游览路线规划、园路铺装这5个方面对游客游玩感受影响最大,同类型的遗址公园可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提升优化。

在总体分析之后,着重对隋唐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遗址文化展示、园路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说明遗址公园中这3方面对游客最为重要。本次调查研究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提升优化带来了积极意义,也为同类型遗址公园的设计营造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园路游览小品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临宋人小品》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浅谈园路铺装的形式及其装饰作用
美术馆游览指南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园林景观中园路的应用形式
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