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项目状况

2021-06-20王楠楠

少林与太极 2021年1期
关键词:游艺代表性杂技

王楠楠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

截至2020年底,河南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3个、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28個、代表性传承人83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762个、代表性传承人3445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272个、代表性传承人9600名。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33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25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示范馆(所)80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0个。

二、河南省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资源状况

截至2020年底,河南共有45项省级以上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名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省级代表性项目36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9名。(详见附件1、2)

三、河南开展的相关保护工作

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项目因其强身健体功能,备受人们喜爱,并且部分项目的习练人众多,如太极拳,全世界有几亿人都在习练。如少林功夫,因一部电影《少林寺》而闻名世界。如安阳市习练梅花拳的人数就比较多,仅内黄县就有数千人。如撂石锁、心意六合拳,在回族民众中广泛流传。

(一)组织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参加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为推进全省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工作水平,河南多次举办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如2014年12月8日在郑州举办了河南省第三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对171名学员进行系统培训,其中,太乙拳、子路八卦拳(白拳)、回族七式拳、南无拳、岳家拳、阴阳八卦拳、心意六合拳、两仪拳、查拳等多名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都参加了此次培训。此外,河南各市县每年也举办多次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二)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实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根本所在,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2015年起,原文化部全面实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后提升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此项工作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

截至目前,我省共8名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被列入了记录工作名单。分别为:撂石锁—沈少三、心意六合拳—吕延芝、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王西安、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朱天才、八极拳(月山八极拳)—马德行、太极拳(和氏太极拳)—和有禄、东北庄杂技—乔天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陈正雷。

(三)组织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参加各类活动

1.组织参加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项目可观性强,很受百姓喜爱,因此,河南举办的各类展示展演活动、河南参加的国内外文化交流展示活动,都离不开这类项目。如2012年3月在淮阳县举办的“2012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中,少林功夫《板凳龙》的演出让群众大饱眼福。如2018年1月举办的“2018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中华源·老家河南”活动中,少林功夫的精彩表演让人难以忘怀。如2019年6月在郑州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河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少林功夫精彩亮相,受到了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如2020年6月在云台山举办的“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河南省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暨河南省2020年非遗购物节”开幕式上,太极拳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同台表演,博得阵阵喝彩;少林功夫的《少林雄风》《少林绝技》两个节目让观众目不暇接;月山八极拳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率博爱县八极文武学校学生倾情表演,充分展现了祖国栋梁的精、气、神。

2.组织参加演武、赛事活动

河南的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项目习练人群积极参加各类演武、比赛活动。如太极拳常年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赛事活动,多次获多项大奖。如安阳梅花拳在 2016年举办的第五届武当山国际演武大会上,夺取金牌3块,1人获特殊贡献奖,5人获优秀传承人称号,5人获全国梅花拳百杰称号,安阳梅花拳协会荣获“弘扬梅花拳先进单位”。

(四)组织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

少年强,则国强。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青年一代近距离接触、体验、感受非遗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2015年至今,河南连续多年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河南省非遗进校园活动。其中,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在学校中极受欢迎。如2019年开展的进校园活动中,省非遗中心根据原河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意向,组织少林功夫项目进入幼儿园中教授20节课,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如2020年在郑州举办的“喜迎国庆佳节 弘扬传统文化——2020年河南省非遗进校园巡展”,选取了太极拳、东北庄杂技、赵庄魔术等项目参加活动,所到之处,喝彩不断,既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四、河南开展的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工作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太极拳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提升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提升太极文化品牌价值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6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正式通知河南省原文化厅,太极拳被确定为新一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项目。领取任务后,河南省原文化厅迅速开展相关工作,作为牵头单位召开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省和直辖市文化主管部门申遗工作协调会。后经各申报参与单位上下联动、通力协作,终于形成了申报文本初稿。

2018年9月18日,太极拳申报202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材料第一次评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旅部非遗司和外联局、中国非遗中心、河南省原文化厅非遗处、河南省非遗中心、焦作市文广新局、焦作市非遗中心、温县人民政府、国家级评审专家、河南省相关专家、申报片拍摄团队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会上介绍了与会各方在申报工作特别是申报材料评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及中国非遗中心接到申报材料评审工作任务后所做的相关工作,讨论了评审工作进度,观看了申报视频,对申报图片及申报表进行了研读、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

每次会后,河南省申报工作小组都开会讨论并分工下一步工作任务。并根据会议要求补充申报视频中文脚本,对相关材料作了修改完善,期间多次组织人员赴北京、河北、天津等地拍摄、采集相关补充资料。

截至2018年12月14日第十四次评审工作会议,对太极拳申报列入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中英修订版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自此,申报材料终于进入下一阶段。

2019年1月7日,太极拳申报2020年列入聯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材料第一次审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文旅部非遗司和外联局、中国非遗中心、河南省文旅厅非遗处、河南省非遗中心、焦作市文广新局、焦作市非遗中心、国家级评审专家、河南省相关专家、申报片拍摄团队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申报材料是太极拳申遗工作的基础,需经过严格审核,层层把关,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分别对中英文版的申报材料字斟句酌,充分考虑字数要求、用词习惯,秉承和平、平等、人权、开放、全人类共享等精神要义,力求做到准确、科学、规范、严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精神。

截至2019年3月29日第六次审查工作会议顺利结束,太极拳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落下帷幕,河南太极拳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圆满完成了资料提交任务。

自2019年3月底,太极拳申报材料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河南省非遗中心工作人员作为通讯联络人员,积极关注邮箱反馈信息,分别于2019年6月、7月两次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的邮件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且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要求及时进行资料补充及说明。在整个申报过程中,各申报参与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拖、不等、不靠,紧紧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坚持工作高标准。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上8点35分,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后,太极拳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33项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也是河南省第3项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的项目。

太极拳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喜事,更是河南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和见证,它使我省的人类非遗项目数量得到充实和补充,提高了非遗项目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提振了河南非遗人的士气和信心。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项目成功申报为契机,继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光芒,让中原非遗更加出彩!

(作者单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辑/见琮)

猜你喜欢

游艺代表性杂技
高空杂技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空中杂技师
致敬经典
老鼠演杂技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大转盘
游艺市
第五批国家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