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设计 促课堂有效性提升

2021-06-20宋晓宇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思维发展问题

宋晓宇

[摘  要] 课堂是师生对话交流的主要场所,其对话的内容往往来源于问题,但问题不仅仅是“会不会”“懂不懂”这些简单的对话问题,更多的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可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有效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章以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为主线,阐述了课堂问题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问题;精心设计;思维发展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这些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课堂,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又离不开课堂提问,因此,课堂提问可谓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意义的呢?怎样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笔者提出了对课堂提问设计的几点认识,以期共同切磋成长.

创设趣味性问题促激思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期的激发和锻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通过设计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的趣味性化解数学的枯燥性,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兴趣. 然高中教学中,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教师认为直奔主题,尽可能多地讲题才是对高中课堂的尊重,其忽视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因此,在高中课堂也需要教师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启知识的探究之路.

为了让学生教学一开始就可以情绪饱满地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或开展互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创设趣味问题激兴趣

例1:有一对情侣约定在农历七月初七晚上7:00-8:00之间见面,若先到的人等10分钟后对方还没有到达,约会失败;否则,约会成功,请计算出他们约会成功的概率.

本题是教师上概率复习课时设计的一道趣味导入题,因为题目中加入了生活元素,触碰了学生的敏感源,使其很快进入情境,课堂活了起来.

2. 开展互动游戏引问题

例2: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个这样的情景:有一辆小车进入一个有左右两个车道的隧道,两车道之间以实线分隔. 在进入隧道之前,小车行驶在左侧车道,若出隧道时:(1)小车行驶在右车道上,请问车辆在隧道内有无压线?(2)小车行驶在左车道上,请问车辆在隧道内有无压线?(3)如果前面的情景中有压线,压线几次?台上三位同学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余同学参与讨论并给台上同学投票选取最佳“交通管理员”.

在学习函数的零点判定前,教师带领学生动手边画边做,通过观察来尝试归纳函数零点判定定理,化抽象为具象,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提升了学习新知的信心.

因此,在教学一开始,设置这样简单且富有趣味的小问题,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用趣味横生去改写枯燥乏味,有利于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创设开放性问题促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学生可以尽可能多,或尽可能新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思路. 同时,教学中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独创想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想,培养想象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路,教学中可尝试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设标准解题思路和答案,这样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当然,有些想法可能是偏离主题的,因此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提升课堂效率. 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解决方法,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原有认知,这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3:求证:抛物线y=(a2+1)x2-2ax+1(a为实数)的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问题(1)该抛物线可以转换成我们熟悉的方程、不等式、二次函数问题吗?

问题(2)没有交点是否可以从1个交点和2个交点的情况出发呢?

通过问题,让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根据问题联想知识点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方向. 同時,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运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题,之后通过相互交流和探究,尝试新方法,培养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创设问题促质疑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应用灌输法,对概念和定义的探究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会认为概念是规定的,只要记住,会应用就可以了,无须关注过程,因此对概念、定理的学习虽然有时候似懂非懂,但也不去质疑. 这样做只会让思维停留在表层的记忆阶段,不利于后期的综合应用.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关隘之处设置问题,用引人入胜的问题活化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敢于质疑,解疑后“由懂到会”,真正内化知识,完善认知.

例4:函数y=ax(a>0,a≠1)叫做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中为什么a要大于0,而且又不能等于1呢?

(2)函数y=2×  是指数函数吗?

(3)若使函数y=(a2-3a+3)ax是指数函数,则a为何值?

第(1)问,学生通过列举特殊值的方法,发现若a=1无实际意义,若a<0,当x为偶数时,其结果均为正数;当x为奇数或某些分数时,其结果为负或者无意义,故其无统一性质,通过反例的证明让学生读懂了限定条件的真正的意义. 接下来,又设置巩固练习,让学生消化概念,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该如何质疑,如何寻找解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创设探究性问题促创新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课堂上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教师常常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探究方法来发现新知,从而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来培养创新意识.

例5:反函数概念

学习了反函数概念后,教师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指数函数y=2x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如果两者角色互换,x是y的函数吗?若是,请写出对应关系;若不是,請说明理由.

问题2:对数函数y=lgx的反函数是什么?其与指数函数在解析式和图像上分别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具体的问题激起了学生对反函数概念探究的热情,通过运用反函数的概念不仅解决了两个问题,也让学生发现了其隐含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了旧知,也深化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设梯度问题促扫除思维障碍

在讲授一些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可将复杂的问题拆分成若干“低起点,小坡度”的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升解题信心.

例6:已知函数f(x)= 的图像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2y-1=0. △ABC的三个顶点(B的大小在A,C之间)在曲线g(x)=f(x)+ln(x-1)(x>1)上,试判断g(2sin2A+sin2C)与g(2sin2B)的大小.

看到此题后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时可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通过解决铺垫性问题而进行求解.

问题1:求f(x)的解析式.

问题2:试判断g(x)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问题3:判断△ABC的形状并指出△ABC中最大内角为谁.

问题4:比较sin2A+sin2C与sin2B大小.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扫除了思维障碍,从而通过解决够得到、摸得着的小问题实现了本题的求解.

创设对比问题促优化

设计比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众多方法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优策略. 可比性问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通过发散性问题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7:平均数

师:请用既快又准确的方式判断甲乙两组哪组的体重更重一些. 甲组体重分别为56,58,62,61,49,51,54,56,53,52;乙组体重分别为50,53,57,52,54,59,55,62.

生1:可以用甲组的体重一个个去减乙组的体重,将差值求和,若为正,则甲组重;若为负,则乙组重.

生2:这个方法确实可以减少计算量,但是两组的人数不同. 同时,一个个比对,增加了出错的概率.

生3:计算平均值?(学生感觉这个方法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应该是不对的,所以有些疑惑)

生4:这个方法计算结果应该是对的,但是不懂是不是最快的.

接下来还有学生尝试求两组质量的和,但因两组人数不同,所以该方法显然也行不通,经过几轮的辩论,学生认为要知道哪组更重还是要用平均值法.

师:确实,“求平均数”就是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请用既快又准的方法来判断哪组更重”,从而促使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众多方法中分析和总结出最优方案.

总之,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然“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的提问不能体现提问的优越性,教学中也不可取. 课堂提问要摈弃随意性和随机性,充分结合学生特点,设置有层次的、有角度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思维发展问题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