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塞外明珠 魅力山城

2021-06-18

决策探索 2021年5期
关键词:宣化河湾鸡鸣

2021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看望慰问运动员、教练员和张家口赛区运行保障团队、建设者代表。张家口市凭借与北京市共同申办2022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成功获得了2021年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世界锦标赛的举办权,并与北京市石景山区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此项赛事举办权的城市,同时北京与张家口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的城市。

张家口,又称为“张垣”“武城”,自古为塞外名城,她枕在三面山的怀抱中,清水河贯穿市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山城。这个山城固然没有江南水乡的烟雨迷离、软软耳语,可也不乏多情的山水和多情的故事。

大境门

大境门坐落在张家口市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成化年,是万里长城四大雄关(大境门、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之一,是张家口的象征和标志,盛名享誉。

公元前217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众30万,大规模修筑长城。历时7年,筑成万里长城,途经张家口。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将主持修筑北方长城,大境门段长城也得到修葺。后于1485年和1546年,大境门段长城再次得以修筑,并建小境门。至1644年,在小境门西边建“大境门”。因大、小境门是明、清王朝的边境之门,于是就有了“境门”之称。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迁移山西人到张家口起,这块原为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马踏之地便成为了汉人与北方多民族的融合地,这段历史长达600年。移民指挥张文于1429年在这里开始筑城堡,名张家堡。1529年,张珍在张家堡开筑了一个小北门,名张家口。张家口这座城市孕育、诞生于明代对蒙古族的重开互市之中,兴旺发达在清朝和民国时代对蒙俄贸易的黄金时期,为北出塞外直抵蒙、俄的交通要冲。1691年,康熙帝应贵族王公和上层喇嘛的请求,允许汉民在理藩院统管下到“后草地”经商,从此张家口的旅蒙业应运而生。

作为张库大道的起点,大境门见证了这座城市300年的繁华,直到战争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题。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题写“大好河山”4个字。1937年,大境门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1945年8月23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寇手中夺回大境门,1946年10月,我军主动撤离大境门,3年之后,大境门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是千百年来长城文化积淀中独具特色的宝贵遗产,是社会先进文化弘扬、承传的载体,是张家口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本。

泥河湾遗址

80年前,“泥河湾”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只是张家口阳原县一个小小村庄的名字;但是今天,在经历了几代中外考古学家不懈的探索、发掘、研究之后,它早已超越了地域的概念,成为和非洲奥杜维峡谷一样,埋藏人类起源奥秘的宝藏:它是世界古人类遗址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旧石器文化序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对泥河湾的研究,找到了中国猿人文化的来源和去向;在泥河湾马圈沟第三文化层的惊世发现,将人类生活在这里的时间上推到200万年前;它打破了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论的传统认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人类不仅可能从非洲走来,也有可能从中国河北的泥河湾走来。

现在,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片曾经占地9000平方公里的大湖,因为每一位掌握着泥河湾古人类“密码”的科学家都坚信,在泥河湾更为古老的地层下面,一定埋藏着更为古老、也更为有力的证据——泥河湾古人类的化石!

于是,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象征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262米青铜甬道的第一级台阶上,镌刻上了河北泥河湾小长梁遗址的名字。

如今,泥河湾已经成为全世界探索人类及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地区。

鸡鸣山

鸡鸣山位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境内,占地17.5平方公里,海拔1128.9米,是塞外最高的孤山,有“飞来峰”之美称,元朝诗人郝经曾用“一峰奇秀高插云”的诗句来形容鸡鸣山的高峻。此山景观峻秀,伟岸挺拔,如巨人参天,又如天然屏障。每当夏秋之际,白云环腰,景色宜人,若大海波浪逶迤而动,令人叹为观止。

鸡鸣山自古即为名山,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圣宗、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等历代帝王都先后登临鸡鸣山,观赏北国风光。鸡鸣山顶存有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的一通古碑,碑文刻有:“唐太宗驻跸其下,闻雉啼而命曰鸡鸣。”意思是说鸡鸣山是唐太宗所命名。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驾临下花园,两次登临鸡鸣山。他休息过的“卧龙石”至今仍静“卧”小道旁,让游人遐想无限。

雞鸣山原有庙宇112间,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塑像200余尊,是高僧念佛讲经、祈福社稷吉祥的历史文化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四月十八为庙会日,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形成当地一大风景线。

从山门沿碎石铺成的“之”字形小路盘旋而上,依次可观赏到三楼四柱牌坊、山神庙、萧太后亭、观音院、龙骨岩、永宁寺、五指峰、骆驼岩、寿龟峰、朱砂洞、锁路门、避风桥、南天门、西顶碧霞元君殿(俗称奶奶庙)、东顶观日台等几十个景点。其中永宁寺始建于辽圣宗太平四年(1024年)。这座寺院由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组成,是经河北省宗教主管部门批准开放的寺院,可满足居士、香客做各种佛事活动的需要,也是大德高僧修行之场所。

鸡鸣山的最高点为顶峰的平石台,登临其上,宇净天澄,如置仙境。举目四望,四周绚丽景色尽收眼底。山上的奇峰怪石淹没于云雾之中,如同大海上的礁石在波涛中时隐时现,千姿百态,别致有趣。置身于顶峰与断崖之间的避风桥上,凭栏四顾,脚下云雾缭绕,身似悬空,仿佛来到了蓬莱仙境。桥面上有块巨石,俗称避风石,人立其上,即使山风劲吹也不觉察。

鸡鸣山的灵气、鸡鸣山的独特风情,凡曾到此游览的人无不对其由衷地赞美。

蔚县玉皇阁

蔚县玉皇阁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城内,又称靖边楼,明洪武十年(1377年)蔚州改土城为砖城,正北不设门,建玉皇阁于城墙上。

蔚县玉皇阁坐北朝南,分上下两院。下院是龙虎殿,相当于佛教寺庙的天王殿。殿为三开间硬山顶,两侧檐下是小型琉璃砖雕。上院是配殿簇拥之下的高大城楼,山门后耸立着玉皇阁主殿和左右两侧的钟鼓楼组合,立于眼前,气势雄伟。

玉皇阁为二层三檐歇山顶,底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旁有天王殿和钟鼓楼等建筑。玉皇阁和钟鼓楼除了一层墙体砖砌外,其上全部为木构,经过岁月磨洗,油漆全部褪去,显露出沧桑的木构原色,其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结构也更加鲜明。蓝天白云衬托出色彩的强烈对比。

该楼外观三层,实为两层,只有最顶层屋檐施有斗拱,为一斗三升拱,上挂“玉皇阁”牌匾,乃近人所补。一层四周围廊,正面挂有“靖边楼”牌匾,两侧均有历代碑刻题记。整体建筑具有明代特点,既朴实又丰富。仰视则飞檐层叠,凌空欲飞。

殿内供奉玉皇大帝像,北墙则有西王母乃至五岳大帝壁画,两侧又是封神榜中诸位雷神的画像,五岳大帝和西王母等领袖人物端坐北墙,形容严肃,但绘画风格却显露出一丝滑稽,特别是黑脸类似阎帝的那副尊容,竟有几分幼稚可爱。两侧诸雷神包括哪吒、雷震子等人物形象,队列整齐又手持十八般兵器,似要各显神通。

如今城墙开辟了北偏门,便于进入城内登阁浏览。登临城楼也可俯瞰蔚县,一览古城风貌。

宣化古城

宣化古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的主轴线上巍然屹立着清远楼、镇朔楼和拱极楼三座气势宏伟、造型瑰丽的楼宇,三楼由北至南一字排开,呈现一定乾坤的态势。

清远楼位于古城正中,建在高8米的十字券洞上,上实下空,采用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式建筑结构,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整座清远楼东南西北四个层檐下分别悬挂着“耸峙严疆”“清远楼”“震靖边氛”“声通天籁”四副巨大匾额,相对应着安定、昌平、大新、广灵四个宽阔城门,步行穿过券洞,风蚀的四壁仿佛回荡千百年来沙场点兵的铮铮誓言,而脚下两道深深的车辙,也印刻了宣化古城曾经车马不绝的高度繁荣和物换星移的历史变迁。

清远楼另一个神奇之最就是楼上悬有一口高2.5米、口徑1.7米、重约万余斤的明代铜钟。钟声清脆宏亮,可远传40余华里。史料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宣化时,英勇的义和团战士曾在清远楼鸣钟聚义,痛击联军。古老的京西清远楼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上挥洒下了浓墨重彩的不屈篇章。

镇朔楼修建于明代早期,为重檐九脊歇山顶式设计,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以镇守宣化府的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而得名,因楼内有一面大鼓,击鼓报时,传达政令,警示敌情,因此镇朔楼又被称作鼓楼。

和清远楼相比,镇朔楼更像一位戎马一生目光深邃的忠烈将军,北侧的楼檐下巍巍高悬着清高宗乾隆皇帝亲笔手书的“神京屏翰”大匾,喻意宣化是防守京畿的第一屏障,匾额图案精美,刻工细致,与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浑然一体,可以说是对宣化古城战略地位的最高肯定和嘉奖,楼上巨幅碑文石刻详细记述了宣化古城和镇朔楼的辉煌历史,安静地向世人展示这一片土地上无数次沙场征战、御辱于外的肃穆史诗。

拱极楼是宣化南城门楼,有拱卫京师、戍卫边境之意,与清远楼和镇朔楼不同,拱极楼肩负着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与宣化古城墙相连接,共同担负城防功能。历史上的拱极楼除了设有瓮城、月城、沟堑、吊桥之外,还建有关城,是宣化城门中唯一带有关城的城楼,是规制最高、防御能力最强的一个城楼。宣化古城原先的七座城门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变迁也只有南面的拱极楼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猜你喜欢

宣化河湾鸡鸣
鸡鸣驿
河湾春夕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鸡鸣
项链
鸡鸣与狗盗
古道鸡鸣
黑暗月光下的非洲丛林——《大河湾》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宣化辽金壁画墓散乐壁画考论
沧海桑田宣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