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中的济南气质

2021-06-16黄真

走向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二王济南文艺

黄真

5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栏目《万亿城市新征程· 济南》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面对主持人“十问‘万亿城市”,节目嘉宾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侃侃而谈,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济南GDP过万亿元、科技创新等话题作了精彩阐释。节目播出过程中,用中国传统书法写就的“十问”让观众眼前一亮,行云流水、翩若惊鸿的书法与背后风光旖旎的大明湖美景相得益彰,展示了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少观众连连赞叹节目有新意、有创意,同时也对幕后的书法家产生了浓厚兴趣。

畅意挥毫书写济南文化

4月26日,济南的书法大家王振范接到了一项既重要又紧迫的任务,为两天后录制的《对话》栏目书写一组题签。了解事情原委后,王振范霎时感到责任重大,他深知这组书法作品的重要性,这是一张济南对外宣传的名片,字里行间都将充分体现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特色,不容有失。在与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对话》栏目组多方沟通后,王振范陷入细密思考。得知节目是在大明湖畔录制,他首先预先研判室外采访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又要考虑到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一目了然、易于辨认。反复思量后,他最终决定采用册页的形式,既比较醒目,又不会被风刮起,也方便主持人操作。为充分展现齐鲁文化,在对待字体的选择上,王振范同样深思熟虑,极其讲究。他放弃了魏碑、隶书、楷书等字体,选择了“二王”的行草。“书法最讲究传承,山东是书法大省”,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即是山东人,又同是书法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用“二王”既贴题又饱含深意。

選择行草,也深深契合了王振范当时的心情。正式书写“十问”题签时,想到济南迈入“万亿城市”,正走在发展的快车道,王振范便满怀喜悦,“二王”字体的恣意纵横、矫若惊龙就在挥毫泼墨间展现的淋漓尽致。几番揣摩、几易其稿,4 月28 日,一幅几近完美的作品呈现在《对话》节目录制现场,王振范用书法书写了济南文化,彰显了济南的魅力。

热心公益的书法大家

王振范,字听泉,斋号敬羲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济南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他出生于书画之乡山东省高唐县,早在从戎时代,就昼耕夜读,临池不断,对书法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先后得到欧阳中石、沈鹏、魏启后等诸先生的点拨。他以书言志、以书抒情,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喜怒哀乐通过笔墨线条的交织变幻呈现出来,沉浸于笔情墨趣的欢愉之中,书法成为其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几十年来,王振范恪守“书不师古,便落野俗”的书道精神,笔成冢,墨成池,笔耕不辍,以临帖为日课,与古人相遥映,集诸家之所长,注重法度与己意的融合,即是一位古典传统的践行者,又是一位当代意识的探索者。其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继而追摹《宜示表》《乐毅论》《黄庭经》,以钟王为归,力求在规矩之中追寻点画的丰富与变化,线条清丽生动,隽雅质朴,作品融古为新,潇洒俊逸,颇得魏晋神韵。他的行草书以“二王”为宗,参以智永、米芾,尤得力于《兰亭序》《圣教序》和《十七帖》。其行草书作品,将晋唐诸家的笔法、墨法参糅一体,行笔圆劲腴润,笔势灵活,墨色变化丰富,结字平整宽博,其中即可以窥视到王右军的遗韵,又可以感受到永禅师的骨气和米襄阳的洒脱,化古出新,传递出萧散纵意的审美意韵。

除了书法,王振范另一大乐事就是作为文艺服务志愿者服务基层,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近几年,王振范每年都花大量的时间参与文艺支教活动,为艺术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普及文艺知识,传授艺术课程,还专门为孩子们自费购买书画用具,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得到艺术的熏陶,点亮孩子们的艺术梦想。特别是在长清区的文艺支教点,王振范十分享受与孩子们度过的欢乐时光,每当孩子们在艺术领域取得些许进步,他都感到万分欣喜,这也是他一直坚持致力于文艺志愿服务的动力与支撑。

猜你喜欢

二王济南文艺
1942,文艺之春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Paving Memory Lane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节日畅想曲
Hi济南